城市规划论文公路改造工程公路文化建设
所属栏目: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0 15:32:32 更新时间:2013-11-20 15:05:32
公路文化作为公路行业的灵魂,是公路劳动者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对公路行业“三个文明”建设具有润物无声、保驾护航的重大作用。加强公路文化建设,促进公路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已成为新形势下公路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崭新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摘要:加强公路文化建,对于推动公路行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构筑和谐公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目前安徽省公路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结合“十二五”期间国省干线公路改造工程中的公路文化建设,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公路文化主题和建设方案,并对探索实践新的公路文化载体来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干线公路,文化主题,建设方案,载体
近年来,安徽公路系统提出“用公路文化凝聚人心,用公路文化变革管理,用公路文化规范行为,用公路文化打造品牌”,初步建立起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符合公路发展战略、反映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由于安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十二五”期间,安徽将投资600亿元用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随着新一轮的干线公路改造计划的实施,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存在的现状。
一、我省公路文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省公路文化建设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总体趋势较好,但较经济发达地区起步晚,认识相对较浅,投资少,建设成果相对零散,还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1、公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
从整体上讲,公路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建设需求不相适应,尚未在理论上圆满解决实践中出现的许多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深层次的矛盾,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指导性。
2、经费投入不足。
众所周知,资金紧缺已成为制约公路发展的瓶颈,为建设公路文化而设立专项资金的地区、部门为数不多。
3、文化底蕴相对薄弱。
与其它行业相比,公路行业由于历史、现实等方面的原因,基层职工队伍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文化生活单调枯燥,文化因素乏善可陈,文化人才储备不足。
4、对公路文化概念的把握理解不够深入。
由于部分人们对公路文化的认识不足,分不清社会文化与公路文化之间的区别,无视公路文化具有“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激励人”的重大作用,认为公路文化建设是“文化人”的事,与一般职工无关。
5、公路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存在偏差,缺乏有效的载体。
由于没有将公路文化与公路建设有机的结合并融为一体,使公路文化建设长期处于表面化、简单化的状态,内容不够全面、不够深刻;在实践上割裂了与理论的关系,为建设公路文化而建设公路文化,没有用文化建设成果反馈指导工作实践。
二、我省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和主题
安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江淮大地山川河流交融,构筑了一幅山水和谐共生、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多彩地域版图,而公路正是这形形色色的文化元素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之间沟通的渠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公路本身应该作为一个文化的载体,传承着文化。
1、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原则的把握。
Ø要把服务行车安全、运输功能放在首要位置,不能构成交通隐患,不能影响交通出行;
Ø能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感官舒适的精神需求;
Ø要优先考虑基础条件好、社会敏感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路段;
Ø打造文化景观以自然生态为主,以人文景观为辅,要尊重自然、因势设景,实现路景一体、水乳交融;
Ø使用文化元素一要体现地域特色,二要体现行业特色,经得起社会和时间的检验;
Ø使用文化元素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公序良俗,符合主流思想,避免产生歧义和争议;
Ø景观设置要张弛有度,划分合理,地段适宜。
2、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主体的把握
“文化主题”是公路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整条公路的灵魂,公路文化建设必须紧密围绕这个核心来展开,所有的文化元素和载体都为其铺垫。
文化公路主题的选择上可以一条路一个文化主题,也可以根据里程长短和所经地域,设置多个文化主题。同时,公路文化主题必须切合地方特色,有效的与地域文化相结合。
如:205国道安徽段穿经五个地市,各自有着不同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滁州的明皇文化、马鞍山的诗歌文化、芜湖的沿江文化、宣城的革命文化、黄山的生态文化,因此我们有了“五色绘皖韵,一路读安徽”的美妙而又切合实际的文化主题,将这些文化各异的地区有机地串联在一起,又不脱离公路这个主体。
又如:303省道宿州段,项目贯穿宿州市全境,道路伴随着古汴河而行,古汴河即隋唐大运河,古汴河宿州段又是目前全国隋唐大运河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足迹和地域文化,因此我们提出了“沿隋唐历史长河一路前行,品泗宿公路文化勇往直前”的文化主题。
三、安徽国省干线公路文化建设方案
在我省干线公路改造过程中,要以凸显特色为突破,打造体现公路文化特色的公路品牌。要立足基层、立足一线,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具有公路特色和行业特点、体现公路精神内涵和符合时代科学发展要求的路文化和公路人文化。
l重要立交桥、桥梁、隧道的起名要有当地特色,或高雅或通俗让人过目不忘;
l结合地形地貌地质情况,利用治超站、隧道口、桥梁、边坡、挡墙、空地,种植乔木灌木、修建绿色草坪,打造文化景观;
l结合公路运输班线,设置各具特色的候车亭、休闲亭;
l结合城市文明创建工作,建花坛、作小品,形成艺术园地和生态园地;
l采取各种艺术形式,结合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介绍当地历史典故、民风民俗;
l采取各种艺术形式介绍安徽的名人、名品,宣传安徽厚重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源远流长;
l采取各种艺术形式宣传安徽公路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安徽公路人修路修身、养路养心;
l采取各种艺术形式宣传介绍本条(段)路的历史沿革、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l标志、标识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做到生动有趣,美观实用,可双语,可动漫,有介绍,有指点。
l采用一些通俗市井文化加以提炼和升华,以增加当地民众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l采用其他创意新、有情趣的文化元素
四、安徽国省干线公路文化载体
公路文化的建设离不开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载体,把公路文化建设融于干线公路改造中,使交通文化建设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丰富内涵,反应时代要求,提升公路文化的品味。
²采用摄影、绘画、书法、雕塑、雕刻、勒石等形式
²采用园林小品、艺术小品等形式
²采用灯光、色彩、建筑物等形式
²采用诗词歌赋楹联等形式
²采用其他彰显个性、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
公路文化建设的创新需要公路人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载体,思路是灵魂,载体是主体,也是表现形式。
如:205国道黄山段我们通过一幅楹联来突出主题,上联: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下联:山深畅通路畅通深山,横批:畅安舒美。上联“黄山松”点出了205国道黄山段改造示范工程主题“绿”字,也突出了黄山松精神;205国道简称“山深线”,通过本次改造使黄山段安全畅通;横批直接与本次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的主题一直。
又如:205国道宣城段我们通过一段诗词来突出主题,利用连续急弯的四个地名引出设计主题,将四句藏头诗通过地名牌的形式布置在这前后总长约2.5km的四个地方,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安全,同时起到突出205国道改造示范工程“畅、安、舒、美”主导思想,需要表现的内容是205国道榔树口至蔡家桥段沿线主要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宣纸、木梳、林芝、红色旅游”。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