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师范学院学报发表论文格式参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1 10:35:39 更新时间:2013-11-21 10:47:31
目前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在强调专业技能培养和注重学生技能操作训练的同时,也兼顾了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选自期刊《太原师范学院学报》,与此同类期刊推荐《铜陵学院学报》,本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进国际科学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学及管理诸方面的规律,活跃教学与科研的学术风气,为教学与科研服务。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主要目标,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通过分析目前文学教学模式,文章对文学欣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评估体系等提出了改革教学思路。建构校企合作,以学生为本、以融入企业文化为实训的开放式的文学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文学欣赏,校企合作,能力,可持续发展
在课堂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未来从事的企业岗位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能力,如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些内容在文学欣赏课中都有所体现。为此,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特别在校企合作的条件下,更应该注重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文学教育。
一、企业文化渗透着文学精髓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美国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众所周知,一个人的灵魂是思想,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渗透着文学精髓。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以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引领,以爱国、奉献、创新、忠诚为价值观,这就是我们许多企业倾力打造的品牌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缩影。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就是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品牌文化的过程,一个企业只有建立了具有特色的文化体系,才有了真正的灵魂,有了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央视经济频道企业高端论坛上,海尔总裁张瑞敏说道:“做企业就是做品牌,品牌的内涵就是文化……海尔奉献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把海尔的品牌文化辐射向全世界!”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建设已成为继科研创新后企业新的内在推动力,而它们背后则是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渲染和人文景观的烘托,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正因为品牌建设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缩影代表着中华民族精神文学的精髓,就决定了文学必然与企业文化的历史性融会贯通,这就是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所在。
高职院校要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和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在文学教学中让学生弹性地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仅给学生留下了一片广阔的空间,而且为学生指引方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开阔视野,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学生通过对作品的赏析,也可以吸收作品的思想情感、人物的高尚品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准确、科学、客观地看待和评价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如企业的经营之道、社会的人际关系等,进而去理解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程,不断适应未来职业的需求,这对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为企业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
高职院校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更应该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深化企业合作,突出职业教育,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通过各种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多彩的财富,成为中华民族高度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如今,我们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把握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从根本上使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文学素质中的优良品质,才能适应现代企业不断发展的进程,强化对企业文化的理解。
(一)文学欣赏能健全学生的人格个性
高职文学欣赏研究性教学针对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从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多方位、全角度地赏析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更好地领略原著精髓,把握中外语言的无限魅力。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许多学科无法比拟的特质,展示人类的高尚情操,如大公无私、英勇无畏、积极上进、热情包容等。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在不知不觉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更自信、乐观地对待生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可通过赏析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不断受到作品中思想感情、人物精神气质的感染,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个性的人。
(二)文学欣赏能完善学生的情感
文学具有思想、情感、审美等价值取向,无一不向高职学生展示现着他们未经历或者不会、不能经历的各种人生经历。欣赏文学作品时就是“披文以入情”,培养学生情感性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所蕴涵的情感,让学生从品词赏句中得到情感美的感受,在接触文学作品过程中产生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自己的审美感官,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一定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思索,陶醉于某种艺术境界,领悟某种思想感情,达到某种审美精神愉悦。在文学创作中,如果作家没有感情运动,对他所反映的生活和描写的人物没有强烈的爱憎,就不可能塑造出鲜明的典型形象,当然也就不会有真正的艺术创造。同样,高职学生如果没有感情运动也不会有真正的文学欣赏。高职学生在感知、联想、想象、理解艺术形象时,自然要同艺术家一起,哀其所哀,乐其所乐。因此,让学生体验课文情感,以美感人,由感知形象美进入感受情感美,是阅读的加深。
(三)文学欣赏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重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企业文化无一不体现着民族、文化、艺术、风俗、道德、人性等,在文学作品中这些元素得到很好的传承。文学不仅内容极其丰富,而且内涵深厚,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信手拈来就是绝佳的主题。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可充分与企业文化密切联系,让学生明白企业文化是现代全新的价值观念,是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包含共同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底蕴、团队精神等,因此应进行多方位的工学结合,实现人文素质与技能的一体化。高职院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体,要与相关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在互利双赢的原则基础上,积极探索合作培育人才的高效运行机制,为企业源源不断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在校企合作中提高文学素养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文学欣赏课程
合理设置文学欣赏课程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设置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展的要求与前沿,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合理设置文学欣赏课程是培养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表现在爱国热情、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创业勇气等,把这些内容和现有的专业课程融合在一起,并从企业价值观、企业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加强文学课程建设,注重在专业教育中渗透文学教育。为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切实做到校企合作,使学生真正成为企业的后备力量,实行优秀文化、艺术与企业管理文化渗透。因此,合理地设置文学欣赏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二)改革文学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的文学欣赏课要切实体现培养目标的特点,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理解相应的企业文化,就要将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于课堂教学结构中模块化,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是抓好模式化的研究教学,主要通过自主欣赏—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得出结论等教学内容来体现。二是通过不同的欣赏角度思维练习,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同时抓好文学欣赏的模式化写作实训教学,在教学中以本课程内容模块及结构模式理论指导实训教学。三是实践教学要注重课堂内外、欣赏与实践相结合进行,要求学生把学到的职业人文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如在高职院校推行的“产学研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学工结合”模式等。通过这些教学模式构建学生健全的心理、独立的人格及较强的创新精神,使之能较好地获得从事职业所需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正确看待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
当前,高职职业院校普遍实施校企合作“订单”式的人才培育模式,这就需要吸引企业积极介入到“产学研合作”教育中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此高职院校文学欣赏课程应从以下几点进行改革:
第一,改革文学欣赏教学内容。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从事高职教育的文学课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还是单一的书本教学法。上课过程中,无论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只负责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这种方式根本不能适应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加强改革文学欣赏教学内容,做到尊重学生,更多地欣赏和鼓励学生,将人生的美好前景展示在学生面前,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文学鉴赏会自觉不自觉地依据一定的审美观念及哲学、政治、道德观念,感染人,进入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美好真情,更要启发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价值理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改革文学欣赏的教学内容实现文学作品欣赏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企业要做大做强,离不开创新。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精髓,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人的兴趣、求知欲,都是在接受文学教育的过程中形成的。在给学生传授丰富多样知识的同时,培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通常是指一个人具有多种思维要素、品质、方式、方法和类型的综合,同时也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例如,鲁迅的小说《祝福》,在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祥林嫂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之前,可以先提问学生:小说为什么不以“祥林嫂”为题而以“祝福”为题?有了问题,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这样的讨论,让同学了解了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闸门在兴趣盎然中一下子就打开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还要打破被动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造性思维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精神,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
第三,加强文学欣赏的企业实践性。文学欣赏是一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基础课程,我们应该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法,课内训练与课外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实现与企业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实践教学模式做到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按照现代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适应并为企业服务,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又有与岗位能力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学生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更感性地接触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管理的内容,是培养初步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好机会。注重把文学欣赏课学到的知识对照实际工作,用理论知识加深对企业实践工作的认识,对一般企业文化和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许多成功的企业倡导的价值观、制定的行为标准,常常激励着全体员工,使企业具有其文化特色,并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这样学生才能使认识企业业务开展的特点、方式、运作规律,真正做到“校企合作”与“产学研合作”。
(三)构建文学素养评价体系
文学素养评价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系统地收集有关文学课程及学生文学素养信息,运用客观、科学、公平的手法,对文学素养教育进行评价和判断一种活动。高等职业院校担负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为了有效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建构课程评价体系是高职教育检验课程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而文学欣赏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综合素养培养与塑造的作用,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落实文学欣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文学素养评价体系包括:文学欣赏课师资队伍建设、文学欣赏课程建设的情况、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的平台等,这些均是专业建设与评价的重要指标。细化的评价体系还包括: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合作项目、柔性的教学管理、顶岗实习的情况等,因此构建文学素养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开文学欣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使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和培养方式上更贴近职业岗位,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要更符合岗位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社会需要为原则,以“应用、实践”为主旨,真正做到校企合作。这就势必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从而塑造出学生的高尚人文精神和高品位的思想,面向企业和行业开展社会实践,全方位具备社会企业和社会发展能力。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为企业更好地服务,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