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内外创新作文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1-29 14:01:31 更新时间:2013-11-29 14:03:30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下大众文化的蓬勃发展,文学正处在一种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不仅如此,在文学领域里也呈现出休闲娱乐的多元化趋势,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兴起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受众的审美观及价值观。为适应现代文学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各地高校逐渐出现了各种培养作家的模式和方法,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束缚,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武昌理工学院2010年开办全国首例普通高校本科学生文学创作特色班,通过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与内容,希望突破传统教育观念和模式的束缚,探索一种卓有成效的培养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摘要:武昌理工学院深入探索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成功提出了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而为了培养出文学类创新性人才,学校在国内高等院校普通本科专业中首创“文学创作特色班”的培养方式。该模式以文学创作为中心原则,充分发现和了解学生的特长以及创作兴趣,在此基础之上,挖掘潜力,激发个性,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天赋,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同时辅以多种教学改革,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让市场、竞赛、采风笔会等多种文学活动形式和学生内因相结合,试图成功培养出一批文学底蕴深厚,创作能力杰出,具备优秀作家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作家班,培养模式,特色
一、特色班培养模式简述
首先,在招生模式上,武昌理工学院实行“优招优培”的选拔淘汰制,即面向全国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创作”方向的学生,入学后在全校范围内再次进行征集选拔。一年后实行淘汰制,不适应特色班培养模式的学生转回原专业或其他专业就读。
其次,在培养模式上,实行“一对一导师制”和“工作室模式”,构建了一套新型的教学实践与创作实践体系。
“一对一”导师制是指在大学本科时期,就开始实行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度。老师与学生形成一对一的指导,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全程跟踪辅导,实施个性培养,依照个人兴趣与选定的发展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挖掘学生潜力,保证每一个学生作为独立创作者的不同个性与特色。
“工作室模式”推行的是创作实践培养模式。在学习期间组建工作室,通过多种渠道与出版社、文化公司、文学网站建立联系,在完成学习培养任务的同时加强对当今文化产业市场的研究,通过承接选题等方式积极创作,让市场检验教学成果。
二、特色班培养模式的浅析
武昌理工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培养模式围绕着培养文学创作人才服务,激励学生学有偏差,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和解读,用多元实训环节培养创新能力,既注重了专业基础,又强化了创作实践,实现了培养模式的创新。
(一)开办“作家班”
美国自上个世纪以来就陆续开设了以培养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为目的的专门机构——写作班,至今,全美已有350多所大学开设了写作班。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各地高校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培养作家的模式和方法,如开办青年“作家班”,让青年作家通过在大学进行几年的深造,从而发展成学者型作家。这一理念最早由著名的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提出,并率先在武汉大学进行了试点。
因武汉大学“作家班”的举办成功,北京大学、西北大学、鲁迅文学研究院等院校,也陆续开办了“作家班”。这些尝试,加强了大学与作家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对于促进作家队伍的学者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培养模式的束缚,这些“作家班”由于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或者因起点太高,难以适应当代文学潮流的现状,因此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和进展。如复旦大学首设的“创意写作硕士班”,只招收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员,像武汉大学的“作家班”,仅仅针对部分未经专业培训的作家开设短期培训。
武昌理工学院在全国首开先河,于2010年开始开设本科阶段的学生“作家班”。从本科阶段直接开始对学生进行专业方向的培养,打破传统的束缚,构建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因为本科阶段学生的可朔性强,也容易将学生引导培养成才。当然,将本科大学生作为培养作家的对象,需要巨大的勇气与魄力,还要倾注许多心血,投入大量的资源。而且因为本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以及人生阅历极不充分,虽然可塑性很强,但也需要经验丰富的老师进行引导。
(二)优招优培淘汰选拔制
一般大学中文专业的传统招生是面向报了该专业而又达到了录取分数线的统考生,然后按统一安排的教学计划培养。这种招生培养制度具有完整培养程序,有一定的经验底蕴,能够保证一定的成材率,但是没有较为明确的方向。而作家具有特殊性,作家要求的是创作能力,并不一定每个人都具有文学创作的才能,某些人虽然热爱文学,但是对于文学创作缺乏一定的天赋和能力,在接受一定的培养之后也只能流于平庸。
优招优培淘汰制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以适应当前社会文学创作环境写作为要求,目标定位非常明确。而一年的时间足以将具有写作天赋和写作能力的人才筛选出来,然后可以集中资源、提供平台去培养那些热爱写作并且有能力去写作的人,而对于被淘汰的学生,也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不至于在一条路上黑到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人的成才。
当然,这种优招优培淘汰制也有很多需要继续探索的方面。譬如我们如何来判断学生是否具有作家的潜力,是通过了解学生的作品还是学生本人对文学创作的态度?又譬如对于那些被淘汰的学生来说,他们另选的专业的基础教育和该专业的学生相比就要弱上一截,应该怎样安排课程内容来避免这些问题。
(三)实行“一对一”导师制
传统的本科生培养模式是一个老师对多个学生进行教学,是“一对多”的灌输式教学,是根据班级的整体水平来制定培养的方式和内容,这样虽然能够保证较低的教育成本,却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水平,难以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
相比之下,“一对一”导师制有许多优势之处。首先它拉近了导师和学生间的距离,加强了导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了一种师生之间导与学互动的新环境;其次,导师制的实施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导师的引导、交流和解释下,学生可以有目的、系统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根据社会需要、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再次,一对一导师制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挖掘自己的能力,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自己。“一对一”导师制也有一定的缺陷。它原本是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模式,针对的是具有一定水准的研究生群体,如果从本科阶段就开始进行“一对一”专业方面的培养,学生的底蕴显得有些不足,而且要求老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要把握的非常明确,也因此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教育资源。
(四)“工作室模式”
传统的作家一般都是个人创作,而个人创作有着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于一个自觉的作家来说,它能够创作出来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但是同时也有一定的缺陷,那就是创作周期比较长,并且只有知名作家的作品才有比较好的市场效应。而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要独立创作一部作品是比较困难的,更不要说创作出一部优秀的能够经得起市场检验的作品。
“工作室模式”就是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它原本一般是艺术专业团队集体创作的模式,是某些文化公司的雏形,而现在已经延伸到了文学创作领域。华龙网2010年7月10日报道,重庆市作家协会已成立了一个作家小组,将把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大案要案写成小说;长城网2011年10月31日报道,河北深州作协就已经出版了27位作家集体创作的小说;还有网络上出现了许许多多网络小说创作团体等等。这都说明组建团队来搞文学创作,已经是继个体文学创作之后的演进方向了。
而“工作室模式”的实践性非常强,它需要与各种文化公司建立联系,通过承接出版社选题、自拟选题、签约文学网站连载作品等途径,将文学创作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密切挂钩。当然,“工作室模式”也有其不足之处,毕竟团队创作的作品只能在一个比较狭小的范围之内,而真正有永恒价值的文学作品却大多是个人心血创作的结晶。所以工作室模式也仅仅是作为培养的方式,它的目的只是为学生的个人创作提供土壤和平台,让学生熟悉市场运作。它将志趣相投的文学爱好者聚拢在一起,通过不断持续的一系列讨论寻找出方向和结果,同时向着各种需要在现实中有明确结果的方向前进。
三、小结
武昌理工学院“文学创作特色班”的探索还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同任何的新鲜事物一样,目前该培养模式还非常幼小、稚嫩,它最需要的是理解和呵护,我们相信,在如今社会文化产业发展的推动和学校有力支持下,这样一个新型、特色的培养模式一定会尽快的成熟起来,也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指导教师范文琼)
参考文献:
[1]范文琼.从“行不言之教”浅析开发内化教学法[J].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2(2).
[2]殷颖.美国的作家班[J].作家杂志,2005(10).
[3]李凤梅,白皓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模式与研究生导师制比较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