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学院学报计算机科学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计算机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5 14:30:47 更新时间:2013-12-05 14:49:46
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实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如企业、学校、医院、超市、社区等,可见数据库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普通高等院校、三本或高职类(非)计算机专业的群体中,数据库课程也是作为其中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存在。
摘要:数据库技术重要且应用广泛,文**绍了数据库的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结构,在该结构下关系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内容和设计方法,最后引入具体实例应用实践该方法并对实例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关系,E-R图,实体
开设的课程有SQLServer、Oracle、VisualFoxPro、Access等,无论是哪门课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关系型数据库[1],而关系型数据库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应用也是最为广泛的。下面我们就以一个简单的实例来阐述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实践应用。
1数据库系统结构与逻辑设计
1.1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结构的优点
数据库系统的标准结构为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三级模式分别为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二级映射为内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外模式映像。如图1所示:
模式即概念模式,该模式是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对所有应用程序的数据综合抽象得到的全局数据视图;外模式是所有应用程序或用户访问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内模式是数据的底层物理存储结构的描述。二级映像保证了各级数据在不破坏底层数据存储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上层数据的所有操作任务,保证了数据库中数据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1.2逻辑设计内容和方法
计算机处理客观应用问题的一般框架如图2所示:
在设计开发数据库时,逻辑设计的内容有应用语义环境下如何设计表、定义表、定义表间关系、如何操作表等,可通过文字或一套业务实体表格来描述。大致可通过两步来完成,第一步:从应用问题中提取核心概念建立概念模型;概念模型可用实体—关系图(E-R图)来描述;第二步基于一定的转换原则建立关系数据模型。关系模型的表示形式为:R(U,F),其中,R为关系名,U为属性集,F为函数依赖关系。转换原则有以下七种[2][3]:
1)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通俗的说即一个实体对应一张二维表。
2)一个1:1实体联系可转换为一个独立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合并。
3)一个1:N实体联系可转换为一个独立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合并。
4)一个M:N实体联系一定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特别是带有属性的联系。
5)三个以上实体间的多元联系可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6)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以合并。
7)同一实体集的实体间联系与对应的关系合并为一个关系模式。
除此之外,数据库的设计不仅需考虑理论支持,还需要结合实际的业务流程。
2应用实例解析
其中,实体“学生”、“课程”和“系别”分别转换为三个关系模式,照应原则1;另外有两个联系,“所属”联系可以独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也可以与“学生”和“系别”任意一个关系合并,照应原则3;而“选课”联系自身具有特殊属性“成绩”,特殊性体现在该属性既不能作为“学生”的属性存在,也不能作为“课程”的属性存在,故必须将该联系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照应原则4。综上所述,E-R图可被转换为4个关系模式,根据对该领域的认识和经验为每个关系添加属性描述其特征,同时指定关系的主码、外码以及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最终实现E-R图到关系模型合理正确的转换,建立数据库同时进一步优化其性能[4]。
原则4实际应用的例子有很多,又如销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供销关系问题。在该业务流程中三个主要的实体:供应商,源材料和工厂。他们之间时刻有着密切的业务往来,而在三个实体间共同存在“供销”联系,而该联系具有属性“供应量”,供应量就如同上述的“成绩”一样,需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来描述。
3结束语
文中以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为依据展开阐述数据库逻辑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并以简单实例来论证理论方法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袁国铭.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总体原则[C].第七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168-171
[3]杨睿娜.数据库设计过程中E-R图向关系型的转换[J].硅谷,2009(11).
[4]王兵.数据库应用系统逻辑结构设计初探[J].现代计算机,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