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论文范文鲜黄小檗大田育苗技术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6 16:31:18 更新时间:2013-12-06 16:17:16
鲜黄小檗(BerberisdiaphanaMaxin)系小檗科小檗属灌木,树高0.5~2.5m,门源县仙米林区均有分布。鲜黄小檗喜光,不耐庇荫,较喜阳坡,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耐低温,耐干旱;萌芽力很强,采伐后可自行萌芽更新;种子传播。
摘要:本文通过对鲜黄小檗的适应性、生长速率等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的调查研究,综合介绍了鲜黄小檗的大田育苗技术,旨在为鲜黄小檗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以期为林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鲜黄小檗,大田育苗,栽培
在林区阳坡的皆伐迹地和火烧迹地上,鲜黄小檗能作为先锋树种迅速侵入,形成纯林。鲜黄小檗是速生灌木树种,生长快,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地方,每年生长量可达0.5m。4年左右开始结实,且结实较丰,大、小年不明显。鲜黄小檗团状分布,春秋叶片颜色变化独特,观赏性强,且生长迅速,是庭院绿化和观赏树种之一。
1选地
鲜黄小檗种子萌发力强,在土壤中极易扎根,对育苗地要求不严格,沙壤土、轻壤土、栗钙土、黑钙土中均能正常生长,耐轻度盐碱,在pH为8~9、含盐量0.2%的轻度盐碱地中都能生长,未见不良反应[1]。
2整地
在大田内以水平带状整地方式效果最好,育苗地要深翻25~30cm,反复耙,使土壤细腻。
3土壤处理
4月下旬至5月上旬阶段将深翻的土壤耙碎,施入基肥30t/hm2。施375kg/hm2的硫酸亚铁粉或5%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消毒,洒在土壤中翻10~15cm,可改良土壤酸碱性,供给苗木所需可溶性铁质。
4做床
鲜黄小檗种子细小,苗床不宜太大。可做成半高床,宽1~1.5m、长6~10m,中间留宽10cm、深20cm的步道,用于浇水和除草。施225kg/hm2锌伴磷粉剂,预防地下害虫。在播种前15d,用2%~3%硫酸亚铁溶液消毒,并灌足底水[2]。
5育苗
5.1选种
待9月中旬种子成熟后,选生长良好,果实繁盛,无病虫害的健壮灌木,人工采种,采集期可以延伸到11月果实脱落前。采回的种子首先水洗、揉搓、去果酱,然后放在通风、干燥地方晾晒,过筛除杂质,晒干后装入麻袋。注意防潮、防虫。
5.2种子处理
由于小檗种子有长期休眠的特性,所以采用低温层积催芽。初冬,把选取的小檗种子用50%甲基硫菌灵500倍溶液浸种消毒4h后洗净,与3~4倍种子量的湿沙混合。选取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背风的地方挖坑贮藏。贮藏时先在坑内放一层湿河沙(约5~10cm即可),将种子和湿沙混合,将混合的湿沙和种子放入坑中,用土覆盖住[2]。播种前取出种子,将种子用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30min后,捞出后以等量细砂拌入进行催芽,用麻袋覆盖,每天洒水1次,使种子微湿即可,并上下翻动,早晚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必要时早晚生火,提高室温,当种子1/3吐白时立即播种。
6播种
6.1播种时间
鲜黄小檗播种最好选在4月中下旬及5月中上旬,以出苗不受倒春寒的冻害为原则,尽可能做到早播种、早出苗,增强苗木的抗性,保证苗木安全度过夏季高温。
6.2播种方式
播种用撒播、条播均可,但要便于田间管理,以条播为宜。
6.3播种量
播幅宽3cm左右,行距20cm左右,开沟深2cm,播种量为225kg/hm2。播种深度1.0~1.5cm为宜,每穴播种3~5粒。
6.4育苗类型
育苗类型以大田育苗类型为主,播种时将催芽的细沙和种子均匀地撒在播幅上,播种后及时用过筛土覆盖,厚度以不见种子为易。播种后不需覆盖,适量用洒壶洒水,出苗期保持床面湿润。
7苗期管理
7.1浇水
种子出土前,每天检查种子周围土壤水分状况以及种子芽尖情况,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干湿程度,每天洒水1~2次。以土壤不积水、不干燥为原则。1个月后,幼苗长出数个侧根后即可用大水浇灌(阴雨天除外),以床面不干裂为宜。8月中下旬苗木生长缓慢,木质化加强,且鲜黄小檗后期喜阳耐干旱应少浇水。
7.2病虫害防治
幼苗出土后用百菌清或波尔多液喷洒1次,防治病虫害侵染。8月中下旬苗木生长缓慢,木质化加强,发现有病虫害危害幼茎、叶、根部情况,及时施药杀虫。出苗前每隔5d喷施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以防止幼苗立枯病。小檗叶易感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目子囊菌属的真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溶液3000~3750g/hm2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一次[2]。
7.3施肥
鲜黄小檗为贫瘠性树种,在贫瘠和干旱土壤中,幼苗都能健康生长,抗性强,不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存活下的苗木,2年的保存率还可以达到100%。因此,整地时只要多施有机肥,生长期施少量氮肥就可以。追肥可在苗木生长盛期进行,一般在6~7月可追施氮肥1次。
7.4除草
期间应加强苗木的除草工作,除草应掌握除早、除小和除了的原则。且应在雨季以前,将杂草全部除净,做到苗地无杂草。除草可用手工除草,也可用草甘膦、扑草净等药剂除草。
8结语
实验结果表明,鲜黄小檗为贫瘠性树种,抗性强,存活率高,所以在鲜黄小檗的大田育苗工作中,科学的育苗技术和细致的管理模式,是保障鲜黄小檗大田育苗成功的关键。由于小檗种子有长期休眠的特性,50%甲基硫菌灵500倍溶液浸种消毒4h后洗净,与3~4倍种子量的湿沙混合处理种子,对种子的催芽效果很好。出苗前每隔5d喷施一次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1200~1400倍液,防止幼苗立枯病的效果显著。鲜黄小檗叶易感白粉病,病原为白粉菌目子囊菌属的真菌,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溶液3000~3750g/hm2喷施叶面,每周喷施一次[2],防治效果较理想。通过对鲜黄小檗大田育苗过程的研究,了解提高种苗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为育苗工作者提供技术参考。
参考文献:
[1]甄涛,陈爱国.阿穆尔小檗栽培管理技术[J].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2,⑹.
[2]舒乃辉.小檗育苗与造林技术[J].农技服务,2011,28⑵:230-248.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