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范学院学报语言学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07 14:54:05 更新时间:2013-12-07 13:16:51
“关键期”假设最初提出与母语习得有关。神经学家Penfield和Roberts认为,人的一生中有一段固定时期可以自然、容易地学习语言,错过这一阶段,一般很难完全成功地习得母语,这就是“关键期”假设(CriticalPeriodhypothesis,简称CPH)。他们认为新生儿出生后最初十年是语言的最佳习得时期,因为这时候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摘要]本文简述了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和一些相关研究,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共识以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
一、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相关理论解释
(一)大脑“侧化期”理论
1967年,列尼伯格(Lenneberg)在他的著作《语言生物学基础》中进一步强化了这一理论假设。他从脑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出发,将“关键期”与大脑“侧化期”等同起来。
(二)内在论
另一个引发儿童语言发展“关键期”研究热潮的理论是乔姆斯基(Chomsky)的内在论(Innatetheory)。乔姆斯基认为,儿童生来具有一种习得语言的能力——普遍语法(UniversalGrammar,简称UG)和习得机制(LAD),当这一机制受到某一具体语言材料的刺激后,儿童大脑中的UG则转化为该语音经验所代表的具体语法。例如当接受到以英语为语音经验的刺激后,UG则转变为英语语法;同样,以汉语作为语音经验作用于UG,所转化的具体语法为汉语语法。因此儿童获得语言的过程在0~4岁就能完成。后续的研究者认为,如果在UG转化之前进行多语语音刺激,儿童完全有可能掌握多种语言,并以双语或多语地区的儿童语言学习作为例证。
(三)语言习得进化理论
语言习得进化理论认为,儿童获得语言后,习得能力自然失去。早期学习语言是为了在一生更长的时期内获得用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虽然人在整个成年期一直都在使用语言,但是语言学习机制在童年早期就已经完成其使命。进化模式对语言学习机制的解释是:关键期大约在青春期结束时,在这一阶段,促进发展的选择压力降低,发展的动力减弱。
以上各种理论都从某个角度阐释了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并提出了有价值的理论假设,但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拿出让众人彻底信服的证据。
二、儿童第二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的各种实验研究
(一)支持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的实验研究
Asher和Garcia重点考察了“关键期”对语音学习的影响,他们对71名居住在美国的古巴移民孩子的英语发音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移民年龄是6岁,最差的是13岁以后。12岁以前移民到美国的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接近标准发音的水平,而12岁及以上的孩子其标准率仅有7%。
Patkowski通过研究67位在美国受过良好教育的移民发现,15岁之前移入美国的学习者比15岁之后移入美国的学习者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句法。他的结论得到了Johnson和Newport的证实。Johnson和Newport用句法判断为作业任务,以3~39岁移居美国、母语为汉语或者朝鲜语的人为被试,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7岁前移居美国的被试语言水平同本国人没有区别,7~15岁则显示出成熟带来的衰退。
功能磁共振造影研究结果表明,在大脑后部语言各个区域内,皮质中控制第一和第二语言功能的某些位置,对较晚开始学习第二语言的人而言,是不重合的。
(二)不支持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的实验研究
Hakuta认为,若要证明“关键期”的存在,起码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其一,应该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其二,“关键期”结束时的第二语言习得应该有明显的断层;其三,应该有证据表明“关键期”内的第二语言习得与“关键期”之后有质的差异;其四,在“关键期”内,环境因素对第二语言习得不应有很大影响。而美国人口普查资料中对母语是中文或西班牙语的人口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英语水平随着移民年龄的增大持续降低,在青春期没有断层。各种研究表明,无论是从最终学习结果还是学习过程来看,儿童和成年人之间没有本质差异,环境因素如社会经济、教育等作用似乎远远超过其年龄因素的影响。
Newfeld在1978年的研究中对20名英语本族语者进行了18个小时的汉语和日语语音的强化训练,然后请汉语和日语本族语者对他们模仿发音做出判断,分别有九名和八名学习者被认为发音属于“本族语”水平。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条件合适,成年人也能获得接近本族语的水平,即使在发音方面也是如此。
(三)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多年龄组对比实验研究
Burstall比较了两组在正规环境中学习了五年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一组8岁开始学法语,另一组11岁开始学法语,她发现年长儿童有“持续优势”。当两组儿童在16岁再比较时,中学开始学习者在口语、阅读和写作中优于小学开始学习者,只有在听力测试中较差。
Snow和HoefnagelHohle研究调查了英语本族语者习得荷兰语的过程,调查对象为8~10岁儿童、15岁的青少年和成人,时间为10个月。研究结论如下:在词法和句法方面,青少年学得最好,成年人次之,儿童最差;在发音方面,差异很小;在语法方面,成人开始学习时有优势,但一段时间后,儿童会赶上来。
三、儿童第二语言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理论总结
目前常见的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用脑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来阐释,另一类是用调查统计的方法进行分析。对于第二类,中国国内对比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的研究更多集中在移民对迁移地区语言的学习上,这与中国儿童在教学环境中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大不同。另外,语言学习是非常复杂的过程,在研究语言习得时,对听、说、读、写等不同技能进行区分研究很有必要。
从大量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存在“关键期”并没有完全得到证实。目前的共识大致有四点:其一,如果能够大量接触第二语言(如移民),儿童在语音和语法的准确性上更具优势;其二,在儿童还没有完全掌握母语的时候,他们有可能是用学习母语的方式来学习第二语言,这使他们日后第二语言的成就更容易达到母语水平;其三,从学习效率来衡量,青少年期才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其四,青春期后才开始第二语言学习的成年人,其外语也有可能达到极高水平甚至达到母语水平。
目前,儿童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理论和研究具有一定意义:第一,如果能尽早创造第二语言的学习环境,无形中就拉长了儿童的语言学习时间,有可能促使他们获得较高的语言成就,尤其是在语音和语法方面;第二,对儿童进行第二语言教育的方法要区别于中学惯用的语法、单词轰炸法,最好让儿童以听、说为主,多接触第二语言,自发学习;其三,如果没有条件,从小学高年级或从中学再开始学习外语也不失为颇具效率的选择。
[参考文献]
[1]Coad·James,Huckin·Thomas.SecondLanguageVocabulary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的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4]J·H·弗拉维尔等.认知发展(第四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刘振前.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研究评述.[J].2003,(2).
[6]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2004,(5).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