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_政治法律类论文发表
所属栏目:刑事诉讼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40:06 更新时间:2021-02-23 14:51:50
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既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的重要标志,它的建设有利于农村的安定和谐、农村经济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是直接为村民服务的农村基层工作者,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和带头人,认真做好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和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党风正则干群和,干群和则社会稳。”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农民是我们党在农村的主要依靠力量,也是我们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第一线,直接接触农民群众,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直接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于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夯实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沿,他们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村的各种具体矛盾和问题,不少基层干部还常常处于矛盾的焦点上,在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广大基层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增强为民服务、廉洁自律意识,始终做到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促进基层干部改进作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贯彻和实施。农村基层干部思想好、作风正、工作实,对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社会健康发展,能够起到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促进农村基层干部改进作风,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贴心人和组织农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带头人。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基础薄弱。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干部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二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意识不强。部分乡镇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缺乏足够认识,认为党风廉政建设属于“软指标",没有摆在重要议事日程,“第一责任人”理念没有真正树立,且缺乏具体办法和有效措施;三是工作力度不够,力量薄弱。许多乡镇纪检委员身兼数职,工作精力分散,工作难以到位;四是部分基层干部不注重党纪政纪学习,不能以身作则;五是考核奖惩落实不力,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缺乏定期和较规范的检查、考核,一些乡村干部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与干部任用、工资福利待遇没有很好地挂钩,难以有效调动乡、村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六是教育面窄、内容单一、方式不活。受教育的对象多为乡和村级领导班子成员,忽视了对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的教育;宣传教育的内容局限于理论性,群众难以理解接受;可供宣传的载体不多,且形式固定僵化缺乏自主创新。
2、村务公开走过场,“一言堂、家长制”较严重。村务公开大多没有真正落实,在时间和内容上存在大打折扣现象,个别行政村村务公开只是走过场,瞒天过海,欺骗百姓和应付上级检查,对一些群众关心的村务、政务和财务,村干部往往不公开,而公开的只是一些大家根本不关心的问题。部分行政村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力,村级的大小事情一般都是由村支书或村主任说了算。有些村财务管理较为混乱,见不了阳光,村开支全凭一个人说了算,白条、自批自支现象成为家常便饭。有的村干部借村财务混乱,钻集体的空子,贪占集体资产、捞取好处。
3、“村官’’腐败现象令人担忧。“村官”腐败是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凸显在以下方面:一是在经济上以权谋私。表现在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如郴州市在近几年查处的“村官”腐败案件中,经济类案件达169件,占41.5%,列第一位。二是政治上拉帮结派。表现在“两委”选举中为拉选票搞非法组织活动。以村委会选举为例,受利益驱动,一些候选人挖空心思,想方设法拉帮结派,讨好群众,攻击对手,以致一些“贿选闹剧”层出不穷,在选举中摆阔、出资拉票现象十分严重。这些人受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参加村委会主任竞选,用钱财铺路,走贿选之道。这些靠贿选上台的村干部想到的是自身的利益,很少会去考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问题。这种愈演愈烈的贿选之风,为日后的村干部腐败埋下了深深的伏笔。三是工作上失职渎职。表现在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履行矿山安全生产工作职责等方面。如郴州市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违反计生政策的案件达101件,占24.8%,列第二位。四是作风上蛮横霸道。一些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独断专行,依仗家族大、拳头硬,搞强权政治,不准群众有反对意见,甚至动辄殴打、辱骂群众,侵犯群众权利。有的甚至与黑恶势力相勾结,为非作歹横行乡里。五是生活上消极堕落。突出表现在参与地下六合彩、赌博活动等方面。如郴州市在近几年查处的村干部违法案件中涉及赌博案件53起,占13%,列第三位。
造成当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原因诸多,概括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有差距。有的基层干部认为乡村两级组织权力小,抓不抓党风廉政建设不是很重要,不会影响大局,还有些基层干部认为抓党风廉建设抓得太深入会影响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工作,把经济建设与党风廉政建设对立起来。对村官腐败问题的认识上下都有差距。有的感到“无所谓”;有的乡镇干部,甚至是县市级领导干部怕影响与“村官”的关系,担心下乡无人招待,选举无人投票;有的认为抓“村官”的党风廉政建设,会束缚“村官’’的手脚,影响积极性,妨碍经济工作和事业的发展。二是有的农村干部素质较低,作风不扎实。少数乡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廉洁自律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浮瓤消极行政,以权谋私,搞形式主义,甚至粗暴行政、违法行政。三是制度不落实,监督不到位。有的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规章订了不少,真正执行的却很少,
监督工作轻描淡写,没有讲求实效。诸如其一,乡村财务管理还不规范,监督不力;其二,村务公开不透明;其三,有的地方民主监督有名无实,给“村官”腐败留下空隙。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注重基础“建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要依靠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作指导,更要依靠一支具有良好思想素质和工作作风、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造福祉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因此,首先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筑牢基层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全面夯实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思想基础,不断促进基层党员干部改进和转变作风,使他们真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领头雁和带路人。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将工作重心下移,集中精力想事、谋事、干事,要围绕新农村建设主题,突出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突出农村社保体系建设,提高农民保障水平;突出农民素质教育,培养现代新型农民。要通过基层党员干部的带领带动,发挥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作用,逐步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二)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注重教育“倡廉”
一是要突出重点,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始终把坚持学习贯彻党章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乡镇、支村“两委”领导班子成员和基层站所负责人作为教育的重点对象,突出加强对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纪政纪、从政道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经常地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观念、恪守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二是要把握好教育的时机,体现教育的及时性。针对已经发现或隐存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要及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进行廉政引导和廉政处理,做到惩前毖后,防范于先。三是抓好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注重教育的有效性。要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正、反面教育,善于发现、树立和宣传本地勤廉兼优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同时要以本地出现的典型事例为反面教材,使党员干部接受教训,得到警示。要教育基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警钟长呜,常给自己敲警钟,筑牢防线守住清廉,帮助基层党员干部树立起“谈钱不乱心,以职为重;见钱不贪婪,以德为先;有钱不奢侈,以俭为本;赚钱不越轨,取之有道”的金钱观念,让他们“在干净中干事,在干事中干净”,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和价值观,用厚实的人格塑造官格与官品。四是要创新教育的载体,突出教育的创新性和广泛性。在开展常规性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基层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如可以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也可以通过村规民约或在新农村建设点张贴廉政格言警句及廉政图展、宣讲革命传统故事、编演廉政小品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廉政宣传教育格局。五是创新农村基层干部选任、考核办法。要把群众真正拥护、信得过的人推选为“村官”,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干部考核机制,实施目标管理,定目标、定任务、定奖惩,全面提高村干部工作效率。
(三)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为核心,注重制度“保廉”
一是要严格执行已有的制度。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搞人情化,切实维护好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等相关制度。要完善乡(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银行帐户、银行存款、现金、债权债务、票据使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和村民民主理财等制度。对财务管理混乱的乡(镇)、村进行集中清理整顿,杜绝帐外帐、乱开支、滥发钱物、坐支、私分等违法违纪行为。要制定和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等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三是深化改革,逐步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要完善农村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推行村党支部选举的“两推一选”办法,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方便群众办事的服务承诺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四)以规范权力运行为目标,注重监督“维廉”
一是要提高监督意识,营造监督氛围。要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树立平等意识,时刻将自己置于集体领导和群众监督之中。要为群众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环境,让群众监督“硬”起来;二是要把握监督重点。首先是领导班子成员要相互监督,特别是一把手要自觉接受监督。其次是要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领导干部尤其要放下架子,倾听群众意见与呼声,不断改进工作,夯实作风;三是要纠正监督中的错误倾向,尤其要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一方面,当前各级在主抓经济建设上较为硬性,力度较大,成绩明显,但有的在抓党内监督制度的落实上呈现出“软”的趋势,许多问题摆在面前却无人问津。另一方面,要克服党内监督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倾向。部分领导与班子对同级或下属不严格要求,不严格监督,批评时只谈希望,遇到问题绕道走,不较真、不碰硬,处理人和事不是一个尺度,对人对事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为此,要健全农村基层干部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等制度。逐步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村民询问质询和民主评议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五)以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举措,注重考核“促廉”
一是细化责任目标。要结合部门、单位、乡镇(街道)实际,
制定出各自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把责任目标量化、细化。做到易操作、好对照、好执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明确,不留“死角”。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制。在执行中自觉主动不打折扣、不走样,做到不空谈、不抵触,不说一套、做一套。对违法违纪违规行为要予以查处,不可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三是延伸责任制网络,构建村级纪检监察体系。要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延伸到村一级,按照建立村级纪检组织、落实纪检工作制度、建立纪检工作阵地的要求,全面促进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抓好市(县)、乡、村三级联动的纪检监察网络建设,把纪检监察触角延伸到每一个村党支部和农村党员干部。要着力构建好村级纪检工作网络,把握村级纪检工作定位,确保村级纪检工作发挥作用,不走过场。
(六)以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为手段,注重惩处“推廉”
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违规案件,是端正党风、惩治腐败、
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手段,必须认真、及时、严厉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中的各类违法违纪违规案件,特别是要花大力查处那些严重危害改革、发展稳定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引发“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案件,对发生因不负责任或失职而引发的重大集体上访或群体性突发事件,要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与此同时,要全面增强服务理念,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抓住群众反映强烈和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问题,整治农村基层行业不正之风,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