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论文茶园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的生态效应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1 15:41:57 更新时间:2013-12-11 15:50:56
农作物秸秆覆盖是近年来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生态高效农业的栽培模式,具有改善生态、保育土壤、优化环境、调节生态小气候等多种功能。农作物秸秆覆盖是利用农作物秸秆通过粉碎、加工处理后铺设于园艺植物或树木周围土壤表面,起保持土壤水分、吸附扬尘、调节温度、增加土壤肥力、抑制杂草、促进植物生长、防止雨水侵蚀等作用。
摘要:总结了茶园行间开展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的生态效应,包括:可以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茶园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水肥条件,协调茶园土壤养分供应,调节茶园生态小气候,有效防控茶树病虫害等内容,可以作为发展山区茶叶经济的重要栽培措施进行推广。
关键词:茶园,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生态效应
茶园实施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栽培措施之一[1],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通过连年不间断地在茶行间覆盖有机物使茶园原有的裸露地表逐步形成一层逐年加厚的腐殖质层,有利于改善茶园土壤结构、提高水肥条件、抗旱保墒、培肥茶园地力,大大减少病害发生和降低虫口密度,从而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达到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的目的[2-3]。
1覆盖农作物秸秆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1.1茶园土壤化学性状的变化
土壤微生物新陈代谢和有机质的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多种有机酸,可促进土壤矿物溶解和释放养分;提高多种元素的有效性,使铁、铝、钼、锌等多价离子保留在土壤溶液中,并减轻茶园土壤的碱化。
1.2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变化
有机物逐渐矿化,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参与和腐殖质的增加,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和大量孔隙,茶园土壤逐渐转变成海绵田,土壤的容重逐步减小,耕性增强,黏性降低,透气透水和保肥保水能力相应增强。
1.3对茶园土壤营养的影响
茶园土壤通过免耕覆盖处理,土壤中的营养种类和数量有所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肥料的主要来源是茶园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通过秸秆覆盖后,土壤中腐殖质含量会明显增加,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和水热状况,有效防止土壤板结,避免雨水冲击地面的情况,使茶树根系生活环境优化。
2覆盖农作物秸秆对茶园水分的影响
2.1茶园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减少
茶园行间实施农作物免耕覆盖后,覆盖物会固定自然降水,多余的水分会沿土壤孔隙、生物孔穴进入土壤深层,保蓄在土壤之中,减少地表径流,降低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从而保持茶园水土流失,提高茶园生态效益。
2.2促使茶园土壤水分蒸发量减少
农作物秸秆覆盖可以避免土壤与大气直接接触,不接受太阳光的直接辐射,可显著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速度。由于阻挡了阳光的照射,干旱季节会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有利于提高抗旱减灾能力。再者农作物秸秆具有蓄水、保水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水分利用率,它自身所含有的水分不易散失。
2.3增加茶园近地表空气湿度
茶园行间开展免耕覆盖农作物秸秆,由于覆盖物具有保水、蓄水作用,会导致土壤长期含水量较高,近地表的空气湿度会比裸露地的空气湿度要大[4],这有利于减少茶树对夹叶的产生,促使春茶开采时间提前。
2.4茶园土壤水分供应产生季节性变化
采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后,等于在茶园中建立了一个小小的“茶园水库”,增加了蓄积在覆盖物、土壤中的水分,产生雨季水旱季用、冬季水春季用的作用,可以达到滴灌、喷灌的供水效果。可以减少茶园的极端干旱,相当于给茶园装上了一个“供水器”,稳定的水分保证,有效提高了茶园产量和品质。
3农作物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的影响
明显改变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由于农作物秸秆覆盖物拦截、吸收太阳直接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春季回升较快,夏季炎热土壤温度较低,秋冬季土壤温度较高,减弱地温散失,促使茶树提前发芽,防止或减缓茶树冻害的产生,使茶树根系安全过冬;夏季避免太阳直射,使地表温度比不覆盖低,防止晚霜,根系总是处于适宜生长状态,有利于茶树吸收营养,壮根壮树。
又由于覆盖物的特殊热学特性,使根系在早春提早解除休眠,冬季延迟进入休眠,树体年生长活动期加长。夏季花芽分化时间加长,花芽质量高。秋季光合时间加长,贮藏营养增多,有利于春茶提前开采,延长茶树采摘期,提高茶树的产量和质量。
4农作物秸秆覆盖对茶园病虫害的影响
覆盖农作物秸秆,使茶园土壤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的群体数量迅速扩大、活动加强,土壤动物种类增加,茶园节肢动物数量增多,生物多样性增强,种间竞争增强,病虫害大发生几率变小[5]。蚯蚓数量明显增多,蚯蚓作为土壤工程生物,能激活土壤生态系统,覆盖物能转变成蚯蚓有机物料,为蚯蚓的生存提供了较适宜的生存条件,从而改变了土壤的耕性,随着土壤生境的改变,喜好隐蔽、阴湿环境的昆虫和其他生物也不断迁入。地衣、苔藓等低等生物也在茶园中扎下根来,为茶园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群落保障。综上所述,茶园覆盖农作物秸秆有利于形成生态茶园,提高物种多样性,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生态平衡,增强整个茶园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丰富天敌资源,减轻虫害,为保证茶叶增产稳产奠定良好基础。
5参考文献
[1]汤鸣绍.建立无公害茶园的技术措施[J].福建茶叶,1999(1):24-25.
[2]吴玉琼.茶园铺草覆盖效应与机理[J].茶叶科学技术,2007(4):29-30.
[3]张志军,费萍丽,郭见早,等.气候条件与茶园管理关技术[J].茶叶,2006,32(3):154-157.
[4]朱庆松,刘松虎,赵海英.信阳毛尖茶园不同覆盖措施对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及风速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0(14):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