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师职称论文范文免费参考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3-12-11 16:30:01 更新时间:2013-12-11 16:01:01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教、游览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和科教活动的特定场所[1]。
摘要:总结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概况和景观特点,分析其发展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公园发展对策,以期为云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特点,优势,问题,对策,四川绵竹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欲望也与时俱进,而森林公园承担着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为社会提供良好户外游览观光、休闲度假、科普教育的特定场所的责任,已成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加强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秀美山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举措,对推动林业、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云湖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北缘龙门山南段的绵竹市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于绵竹市清平乡和九龙镇,属绵竹市国营林场经营管理,由云湖景区和清水河景区组成,经营面积1013hm2,公园境内海拔840~2402m,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山地气候类型,中心区年平均气温25.6℃(7月下旬)。1992年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4年批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德阳市唯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5.12”特大地震发生前公园投入建设资金达3000余万元,已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观光、科普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形成了能接待500人住宿、3000人就餐的规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为带动绵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龙头作用,被绵竹市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的重点对象列为绵竹市十大重点招商项目之一。在“5.12”地震中,公园的基础设施、接待设施毁于一旦,但园区的生态景观资源保存较完好,因地震还形成了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目前公园正处于灾后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中,预计2012年初公园的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将会全面完成。
2森林公园的景观特点
2.1动植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
公园景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具有独特的森林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多种动植物繁衍生存,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4%,植物垂直分布明显,种类丰富。据调查,有“活化石”之称的珙桐、银杏、水杉等珍稀树种和其他植物达2000余种;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保存完好,给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生存空间,景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黑熊、猕猴、红腹角雉等动物61余种。
2.2自然景观绚丽多彩,人文景观富有特色
园区内生态环境幽静,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景观资源,群山起伏,林海茫茫,云雾缭绕,松涛阵阵,四季景观分布明显,把大自然的雄、奇、险、秀、幽等特点融为一体,形成了云湖森林公园独特的风景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古老的传说、悠远的历史文化形成了森林公园深厚的文化内涵。
3公园发展的优势
3.1灾后绵竹市旅游业的发展将使公园获得大好机遇
绵竹市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地质奇观为生态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震后旅游设施的恢复重建为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绵竹市沿山旅游观光带已在省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11年,绵竹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绵竹、文化绵竹、幸福绵竹、富强绵竹”的建市目标,而作为生态旅游发展重要载体的森林公园将在“四个绵竹”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通过政策、资金的进一步扶持和生态旅游品牌的精心打造,云湖公园作为绵竹市生态旅游业的重要项目将会有大的发展。
3.2可与地震遗址游联动发展
在“5.12”地震中,公园景区内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震景观资源,公园地处绵竹市汉旺镇和清平乡中段,汉旺镇和清平乡在国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汉旺镇地震遗址公园和清平乡银杏沟的开发将会带来国内外大量的游客资源,公园可与汉旺镇、清平乡联接起来,形成网络、区域协作,优势互补,串连成线,共同促销,形成规模效应,拓宽与共享旅游市场。
3.3外部交通便捷
公园云湖景区距绵竹市城区21km,清水河景区距绵竹市城区12km,外部交通依托绵竹市对外交通体系可十分便捷地融于国内交通网络,处于德阳—九寨旅游环线上,目前拟建的德阳至茂县的高等级公路即将动工,该公路建成后,公园可十分方便地与九寨—黄龙黄金旅游线联网。
3.4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良好的森林植被作支撑
公园景区为国营林场林区,绵竹市国营林场为生态公益型林场,近年来,通过生态公益林建设、封山管护、天保工程等林业工程建设,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加之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为公园提供了发展的优势。
4存在的问题
4.1森林景观有待加强,人员管理机制有待规范
公园是在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森林几乎都是林场发展的造林速生树种,品种较单调、贫乏,使得森林景观景色单调,观赏性差。公园也无合格的导游人员,对公园资源的讲解水平相对较低,还不能满足生态旅游的需要。
4.2开发资金匮乏
森林旅游投入多,周期长,公园基本上是林场滚动发展起来的,资金短缺一直是严重制约公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缺乏必要的开发资金,使许多优美的景观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一方面造成资源的闲置浪费;另一方面,过于简单的开发,没有总体的运筹帷幄,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
5发展对策
5.1坚持保护、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方针
严格保护森林公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在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与总体森林景观相协调的前提下;可适量增设些小型人工造景以作为对公园景点不足的补充,但不能在公园内建设大型人工景点,必须要保持森林的自然之美,突出森林旅游的野趣,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于公园的开发、建设和保护中。5.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特色是旅游业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其竞争力和生存基础,公园在规划建设时要严格按照《云湖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突出环境优势和生态旅游特色,把生态景观、森林文化、人文文化有机结合,应大打“生态牌”和“文化牌”,突出野游的新奇,在丰富的生态旅游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上做“新奇”的文章。
5.3加强景观培育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前提下,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和不同景区建设主题,逐步改造公园内现有的人工林,调整林分结构,通过补植、整形抚育等措施,栽植培育叶形美、干形好的树种,引种适生珍稀树种与植物,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富于季相冠相变化的森林群落景观,提高森林景观观赏效果。
5.4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森林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产业,涉及到许多部门和行业,需要各级政府把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争取各部门的资金投入,采用多渠道、多元化投资策略。在保障公园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加强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旅游资源产品、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等方面的开发,可独立经营,也可股份经营、合作经营、或通过委托、契约、招标等形式进行经营[3],做到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以加快建设开发速度。
5.5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丰富旅游商品市场
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如在林中开展种植业,种植中草药、山野菜、食用菌为主的森林药用植物,开展森林动物及家禽人工养殖业,加强林副产品的开发与包装;制作动植物标本,开发绵竹市地方特色的特产作为森林旅游纪念品,丰富旅游购品市场以满足游客的购物需要,延伸旅游产业链,从而增加公园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5.6重视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生态旅游业是一种跨行业、多学科、综合性很强的服务业,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市场、重视效益、重视可持续发展。人才的引进、培养和提高显得至关重要,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决策分享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4];同时加强现有管理人员培训,以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依靠高素质人力资本,全面提高森林旅游的创新能力、优质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提升公园旅游竞争力水平。
5.7加强宣传促销
结合公园实际情况,策划形象生动的旅游形象口号、旅游形象宣传片,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推广公园旅游形象,深化公众对公园旅游感知印象;同时应加强区域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客源互送,交通互联,营销互动,发挥区域连带效应,扩大游客吸引范围和辐射半径,以争取客源市场。
6参考文献
[1]陈戈,夏正楷.森林公园的概念、类型与功能[J].林业资源管理,2001(3):41-45.
[2]刘志武,任红英.对绵竹市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229-240.
[3]陈世清,涂慧萍,唐志蕴.我国森林公园建设策略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4(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