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论文关于网络环境下中职德育工作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12 11:07:34 更新时间:2013-12-12 11:14:32
德育教育论文投稿期刊推荐《素质教育》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国人民大学主办,国内刊号:CN 11-4350/G4,国际刊号:ISSN1005-4197,邮发代号:2-415,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大型国家级教育类学术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对中职德育工作的影响,阐述了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工作途径,延伸德育时空;不断改进德育工作方法,逐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德育首位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网络时代,中职学校,德育工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明和使用正改变着我们熟悉的世界,它不仅缩短了国家、个人之间的距离,加快和拓宽了人们活动的速度和渠道,而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工作和学习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中职德育工作提供丰富内容和便捷方式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中职德育工作及特点
中职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德育工作的一般特点,又具有特殊性。
(一)职业性
中职办学的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必须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指导等教育列为重要内容,把集体主义、民主法制教育与职业责任、职业纪律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与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职业指导教育与创新精神、竞争合作、拼搏进取等信息时代的要求结合起来,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专业、爱岗位教育结合起来。
(二)针对性
中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要是指要针对学生思想、年龄和专业实际等开展有的放矢的德育工作。中职的学生毕业后即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他们理想更现实、学习更实用、就业竞争更激烈、心理压力更大,同时他们较普高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行为动力弱、自律意识弱。因此,中职德育工作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针对各专业、行业不同特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养成习惯为起点,以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毅力等的培养为突破口,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和心理教育为主要内容,在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公民,使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重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使其成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的实用技术人才。
(三)实践性
人的素质是生活的反映、生活的记录和实践的沉积。德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而且德育实践活动是检验学生品德素质高低的唯一标准,因此,德育的本质也是实践的。对职业学校来说,实践性更为鲜明。因为它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一毕业即直接进入社会,参与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学生品德素质的高低将成为影响生产和服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也制约着学生本人的发展。因此,中职的德育工作要紧紧抓住实践性这一特点。只有把德育引向实践,教育效果才会好。
二、网络时代中职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网络在给中职德育工作注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给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对中职德育工作提出了诸多挑战。
(一)网络的虚拟性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过去,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看的报刊书籍和交往的对象等来了解他们,而现在,网络是全方位开放的,学生们在网上做什么、与什么样人交往、接受了怎样的影响等情况,教师都不容易把握。不了解学生,教师就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再加上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鄙视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社会转型期就业压力大,高校扩招和“普高热”持续升温,学生、家长、部分用人单位盲目追求高学历,职业学校招生、就业困难等,进一步加剧了中职学生的自卑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职的学生便经常流连于网络,在“虚拟社区”寻求精神上的满足,然而又未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与虚拟现实间的角色转换,从而形成认知失调和心理错位,使中职德育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网络的工具性削弱了人文教育的地位
网络时代强调技术、实用,在某种程度上使职业教育成了经济发展的工具。学生到中职学习主要是为了掌握一门技术,学好一门专业,以便日后生存和发展。中职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人文精神的构建。尤其是随着科技时代和信息时代的来临,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工具性更为突出,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修养的倾向也随之较为普遍。这并不是说,不要加强科技教育和专业教育,而是说,要把人文教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同时,不应把科技教育技术化,而是要重视科技教育的人文性。其实人文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它发展的是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学生思考、追问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启迪人们思维,培养人格与情感等,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三、创新网络时代中职德育工作的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采用一定的德育方法,进行一定德育内容的教育所必须使用的渠道,它
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过程的载体。德育方法是指为达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在教育原则指导下,运用各种教育手段,教师与学生互相作用的活动方式总和。德育途径和德育方法密不可分,都是顺利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前提。
(一)充分发挥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
创新德育课教学必须在教学内容中加强民族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深刻分析和认识网络、网络文化给我们带来的自由主义、价值取向多元化及新型伦理关系的实质、影响、趋势和危害。创新德育课教学必须努力构建德育课网络教学模式。德育课网络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本与网上信息、数据库、光盘等结合为学习资源,以互联网学习平台下的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民主氛围为学习环境。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建设和课堂学习的组织引导,使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养成自行查找、分析、交流和正确处理信息的习惯,从以往被动接受灌输转变为主动探索。
(二)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渗透功能
专业教学的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它可以构建学生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要在专业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中渗透德育,如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其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其素质、保证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健康发展的基础。计算机专业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应结合计算机安全技术,重点学习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社会规范和人们的行为准则。
当前特别是一些开设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校,不能再把信息技术课简单地作为一门工具学科来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计算机和网络作用,对网络中的东西必须有选择地借鉴、有分析地吸取。
(三)开设校园网站,带学生主动进网
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光靠“堵”是堵不住其不良影响的,因噎废食也是不可取的。中职要积极开设校园网站,带学生主动进网。要建立爱国主义教育网站,推荐“红色”网站;要开设爱国教育网络活动课,利用局域网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要建立“法制天地”网站,设置相关栏目,介绍《宪法》、《教师法》、《中学德育大纲》、《教育法》等法律常识。要定期请法制教育校外辅导员、公安干警或律师等为学生开设进行法制知识讲座,并通过校园电视台进行现场直播,将现场录像发布到局域网上。
四、结束语
要做好网络时代中职德育工作就必须创新。要创新中职德育目标,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要创新中职德育工作的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要创新中职德育工作的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创新中职德育评价的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适应性。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下,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工作下,中职的德育工作一定会迎来发展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