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格式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10:37:25 更新时间:2013-12-24 10:21:25
世纪之交,党中央启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多年来西部的开发建设使得西部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引起世人瞩目。尽管有许多进步,但原本已有的西部环境问题,愈发显得突出,成为不少学者诟病的话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已成为能否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许多人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都一致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指以跨学科活动为特征,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理解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摘要]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西部基础教育的师资的重任,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着力解决好西部环境教育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学生素质、维护西部稳定、保证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解决西部环境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必要性,重要性
环境教育蕴含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这之中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环。西部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未来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等相关基础教育师资的重任,西部高师院校培养的老师是解决环境教育中学校教育问题的主要承担者和教育者,因此这些学校环境教育开展情况对解决西部环境教育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的现状
1996年原国家教委、原国家环保局、中宣部联合颁布了《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提出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要逐步把环保列为必修课,高等学校的非环保专业要开设环保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高等学校的环境专业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行两个根本转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使人口、资源、发展同环境的关系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环境教育从总体上讲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成绩有目共睹。比如,西部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恢复;通过政府层面的大力宣传和推广,西部民众的环境意识明显增强,保护环境的主动性有了显著提高;西部地方高师院校专业环境教育和非专业环境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初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环境教育体系。但在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工作者对环境教育认识参差不齐,导致对环境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我们的环境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以运动化和宣传化为主,没有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经常化的系统,还不够深入和持久。加之我国开展环境教育较晚,因而目前相当多的教育决策者和教育工作者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对环境教育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无法担当环境教育过程中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中仅有10%的院校在非环境专业中开设了环境课程,而占普通高校招生人数99.5%以上的非环境类学生则没有得到环境教育相关素养的培训。有的高校虽然开设了环境教育相关课程,但仅仅是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传授,离真正的环境教育相去甚远。
2.专业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不充分,无法适应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主要依靠高师院校地理专业的培养,以及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相关专业教学中进行知识渗透。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教育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学科,要培养符合基础教育以及环境教育要求的师资,就需要教育者既懂得从事环境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相关的技能和方法,还要懂得教育相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但西部许多高师院校由于认识不到位、资金保障不足、教学规划陈旧、教改迟缓以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环境教育人才培养上,几乎全部都来自于理、工、农、医各类,使得环境教育人才培养因缺乏社会科学理论以及人文知识的支撑,出现了偏科现象,适应不了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要求。
3.西部高师院校学生的环境意识薄弱,保护环境的自觉主动性有待提高。高师院校的学生承担着培养未来经济社会事业接班人的重任,他们当中的有些人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西部建设的领导者,因此,对他们的环境教育和环境意识的培养决定着未来环境教育好坏以及西部环境建设的成败。但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发展很不全面,在进入大学之前许多学生很难获得完备的环境知识和正确的环保意识,甚至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系统、科学、深入的环境教育训练,导致许多学生在环境问题上出现知行难以统一的局面,这就使得开展环境教育的工作困难重重。虽然经过长期的宣传教育,学生们对基本环境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破坏环境行为有了较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但在缺乏外界监督的情形下,个人甚至集体的环境保护行为有许多不如意之处。比如,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白色污染”严重、长流水长明电现象、盲目攀比与盲目消费等破坏环境的行为比比皆是。虽然在大学生中出现了一些环保组织,组织了一些环保活动,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参与人数不多、活动形式老套,多局限在考察、咨询、探险等游玩层次上,学生缺乏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价值了解还有所欠缺,认为这些与升学或就业无法直接挂钩,对个人来说没有意义,因此,西部高师院校学生保护环境的自觉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1.越来越严重的西部环境问题呼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众所周知,西部环境问题已越来越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发生的西南百年不遇的大旱,汶川和玉树发生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无不给西部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损失,使西部人民赖以发展的环境基础遭到破坏,严重影响着西部人民的生活质量,威胁着西部经济秩序稳定发展,干扰着西部社会的发展进步。虽然国家在保护环境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西部环境恶化的势头依然无法遏制。造成西部环境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问题是人们对环境缺乏保护意识。人是环境的主体,人的素质决定西部环境的走向和质量,要想提高西部地区人们的环境意识,最根本的途径就在于做好人的教育;而要做好教育工作,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抓好西部地区的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因此,作为培养西部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承担者——西部地方高师院校,需开展好环境教育。
2.西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就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国家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西部可持续发展总体能力偏低,其主要原因是西部环境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育必须发挥关键性作用。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和手段”。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关键在教育,因为教育的本质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和再创造,其功能就在于不断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类社会健康持续发展。在这些学校中开展专门的环境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保证,因此,作为西部教育发展的主要实施者,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高等院校的教育使命召唤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高校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承担着培养合格国家建设人才的任务,肩负着创造思想、文化和学术以及服务社会的任务,因此有义务在环境治理中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西部地方高师院校作为西部环境教育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为西部地区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合格人才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和造就未来西部环境保护意识的传播者、环境治理的决策者、参与者和实践者,这将能大力有效地推动西部环境保护与改善工作。西部环境保护与改善工作,不是短期行为,需要培养一代代环境保护意识强的人才,将其传承下去。作为基础教育的环境教育,要想能落到实处并做到持续发展,必须在师范教育中大力加强环境教育。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培养的师范生肩负着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任,所以,激发师范生的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提高环境素质、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对改善和提高西部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三、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加强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1.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对西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这一思想是关于在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如何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对于西部地区来说,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保护好西部环境,在统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有效保护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治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国家必须重视人的发展,而重视人的发展就必须做好教育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来改变人们的环境观念,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和永续发展的目的。从这个角度上讲,开展环境教育,特别是开展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大学生的环境教育工作,对西部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要意义。
2.西部地方高师院开展环境教育对强化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有着重要作用。环境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实质是帮助学生树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1992年,全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环境教育是教育战线在新形势下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后学生如果不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将不是一个合格的毕业生”。进入21世纪,环境意识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甚至将环境意识列为21世纪人类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将国家公民环境意识的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从这个角度讲,在高校中开展环境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大学阶段正是青年学生形成自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开展环境教育对大学生完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环境意识,增强他们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心和道德感,形成良好的解决环境危机的价值观,进而形成规范的日常生活行为,将环境保护行为内化为自己日常的自觉行为,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担负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任。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身处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对西部环境问题有更切身的感受,并且,这些院校的学生也大多来自西部地区,对西部环境问题有着更深刻的体会,有迫切的愿望解决西部环境问题。因此,适时开展环境教育对学生形成综合环境素质、关注环境及其问题、培养解决西部环境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3.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对维护西部地区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西部地区由于种种原因,经济发展与其他地区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这种差距必定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不稳定,甚至严重影响到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因此,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西部经济发展,对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有重要作用。为了加速发展西部经济,我们必须走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的和谐、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经济发展,教育先行,教育水平落后会导致人们价值观念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成为影响西部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更需要加速发展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在发展西部教育中有着责无旁贷的作用,只有通过高师院校以及由它培养出的合格人才,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教育水平落后、国人价值观念落后、劳动者素质不高等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关键问题,才能保证西部经济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对西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要想搞好西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离不开西部群众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提高。要想提高西部地区群众保护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就离不开环境教育。要想搞好环境教育,就必须搞好西部地方高师院校的环境教育。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环境教育对维护西部地区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西部高师院校环境教育开展的好坏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的实施、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以及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有着重要意义,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以重视,更快更好地落实到教育行动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