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论文快速发表范文参考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10:16:33 更新时间:2013-12-24 10:33:32
高校公共课在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作用,在加强大学专业课教学的同时,更应该开设高质量的公共课。但随着近些年高校扩招规模的增大,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等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于课程需要,在教学实施中产生了一些普遍问题,导致公共课的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本文以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进行基于资源的教学设计,以期能对高校公共课教学有所启示。
[摘要]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校公共课备受关注。但由于高校扩招规模的增大,师资力量和实验室等资源建设相对滞后于课程需要,导致公共课教学中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师范院校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亦不例外。文章分析了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人力资源、非人力资源以及资源的有效结合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以期解决问题。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问题,资源
一、“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装备日趋完善,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教师职业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高校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目前,各师范院校都已经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目的是对在校师范生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规范教育,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从而更有效地推进整体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虽然该课程的开设在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因为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等资源的限制,导致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
1.学生多,教师少。师范院校公共课面对的是全校师范生,学生班级、人数多,有限的教师资源显得力不从心。“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一般由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师承担,这些教师除了公共课的教学,又要承担繁重的专业教学任务。尤其是近几年高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大,师范专业人数众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一学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班级好几十个,教师的工作量成倍增加,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2.内容多,课时少。师范院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一般占用一个学期,36个学时或54个学时。该课程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实践,知识结构庞杂,几乎涵盖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方方面面。而且,新软件、新技术还在不断发展,教学内容也随着增加和更新,这么短的时间很难完成系统的学习和教学。
3.理论多,实践少。“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实施涉及大量的操作性实验。各师范院校虽然都在加强硬件建设,但现有教学设备投入仍然不足。面向全体师范生同时开设“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设备和实验用房的紧张局面就可想而知了。同时以班级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操作性、验证性项目的实验很多,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因此实验效果也较为有限,不尽如人意。
4.评价单一。“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是为了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技能的教师,能够很好地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合理选用教学媒体,可以有效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整体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对于该公共课的评价,采用的方式一般是笔试、论文,或者电子作品。这样的评价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教育技术水平,也起不到教学导向的作用,更达不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二、基于资源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学习资源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按照学习资源所涉及的人与物的关系,可以将学习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人;非人力资源主要指由教育信息、学习媒体以及学习场所构成的资源①。
1.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同伴、学习小组等都是学习的人力资源。首先,调整教学计划,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在所有的人力资源中,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合理利用有限的教师资源,根据学校情况,可以采取两种方案:第一,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把师范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分别开设在春、秋两个学期,合理分配每学期的开班数。这样做,不仅使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而且缓解了教师过重的教学任务。第二,师范院校可以制定适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把“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模块固定下来,根据各任课教师的研究方向、擅长的领域不同,分给每个教师不同的教学模块。在上该公共课时,可以实行每个班级不固定教师,固定模块的内容由固定的教师担任。这样做,既可以减轻教师们的备课任务,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采取小组负责制,开发利用同伴、学习小组资源。由于授课班级人数往往较多,把学生划分成小组,学生自愿和推荐的方法相结合,采取小组负责制。学习小组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小组内部的成员要分工有序。当然,这需要师生共同明确组长、组员的职责、任务及相关奖励制度。
2.非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高校在加强硬件资源建设的同时,开放实验室资源。硬件设施环境是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物质保证。对于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人均教学设备的低拥有率很难满足教学的需要。因此,依据“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及实验室建设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科学合理地调度使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扩大学校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程度和范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提高利用率。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网络资源库和网络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可以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网站,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或者借助于已有的网络课程辅助教学,如浙江师范大学张剑平教授开发的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内容非常丰富,供学生课下自主学习。
最后,利用免费的工具软件协助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个人博客、QQ、论坛等免费的工具软件实施网上教学、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学习成绩,指导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反馈,使“教”与“学”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全面提高。
3.把人力和非人力资源有效结合。由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内容丰富,有限的课时难以完成系统的教学任务,在资源开发的同时,要把人力和非人力资源有效组合,采用混合式教学,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这样做,不仅解决了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还让学生把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达到了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充分利用学生助手、发挥人人主体的主题式教学,构建多元的评价方式。采取小组负责制,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此过程中,采取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当然,高校公共课教学的问题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无疑是应该努力的方向。面向全体师范生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组合,需要从教学安排、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改善,这样才能达到该课程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目标。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