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4 10:51:35 更新时间:2013-12-24 10:17:35
服装结构设计是服装生产的核心技术,一方面,它将服装效果图转化为服装平面结构图,是服装设计师设计理念实现的有效保证;另一方面,它为工艺设计提供结构合理的工艺样板,为制定工艺标准提供可行依据。因此,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着深远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胜任本专业的工作。
[摘要]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是服装专业最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文章从整合相关课程知识体系、完善考核方式、重视实践操作、加强与企业联系等方面,论述服装结构教学的课程设计,提出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服装,结构设计,教学改革
一、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程的关系
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其他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应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服装结构设计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找出它们的相通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立体的知识体系,避免出现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点时出现死记硬背、相互孤立的现象。尤其是在计算公式和服装尺寸放量方面,一定要考虑与人体、服装款式之间的关系,只有把关系讲透,学生才能灵活掌握应用。在教学中,可以按照实际生产的要求,把款式设计、面料选择、版型设计、制作工艺等结合起来学习。
二、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1.重理论轻实践。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学生一定要在具体实践中实际操作,并与服装制作工艺等课程结合学习才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系统理论知识讲授,并按照课本举例进行手工制图,而没有将服装结构设计与制作工艺、服装面料、服装流行元素等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完成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学习后,不仅不能有效地掌握服装结构设计的理论,反而往往只知道死记计算公式和数据,对制版知识一知半解。当服装款式发生较大变化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毫无章法,这样就会造成理论与实践两个环节严重脱节。
2.教学与服装市场和实际项目相脱节。由于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实际的生产环境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校期间很少主动测量市场服装成衣相关数据。服装结构设计课程只是讲解一些基础款式的操作,新方法的开发与设计方面的训练机会较少,校外实际生产更是不会进行。因此学生对版型设计和理论知识只能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大部分理论知识无法验证,以致理解不清晰,应用时只能照搬,不能灵活运用最佳的结构设计和工艺手段表现服装造型。
3.学生对结构设计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认为服装结构设计就是当裁缝,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报考服装专业的积极性。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为非第一志愿入学的,并不是真正对服装专业感兴趣。也有部分学生对设计或管理比较感兴趣,将来毕业打算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而不愿意从事服装裁剪和缝纫制作等与“裁缝”相关工作,认为结构设计课程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关系不大。因此,学生对服装结构课程学习态度消极,不重视甚至不参与课程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无法对课程理念及知识点完全掌握。
三、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改进探讨
1.完善教学内容体系,整合交叉知识结构。为避免服装结构设计课程教学与服装企业岗位之间出现相互脱节现象,需要根据岗位人才的需求修订教学计划,重视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密切配合,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有效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纵横向链接,并采用综合式教学法,在一个教学主题或项目下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教学规划,同时注意调整综合不同课程的知识点,形成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综合性的课题,要求学生将款式稿、灵感来源、结构图、工艺特点、工艺流程、面料小样、辅料等所有的过程都经历一遍,使学生结构设计知识与技能达到企业岗位的需求。同时通过制作完成服装,然后分析服装成品造型和舒适度,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为进一步掌握结构设计的尺寸规律与版型设计打好基础,不断提高服装制版水平。通过将相关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2.创造性开展教学,完善教学过程。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形成最佳知识结构,将不同的结构设计方法与知识进行比对,从中找出规律。将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如款型分析、人体结构等问题,这样讲解更直观明了,使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课堂讨论。在服装结构课程的教学中,课时安排相对集中,以便采用分阶段教学,注重加强实践。在理论课阶段,由资深教师讲解,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每周讲授4~6学时。在实践阶段,由学生自主选择款式,进行1︰1结构制图,并进行样衣的缝制,在样衣试制时,将净板放缝后进行简单缝制,重点不是工艺处理,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平面结构和立体结构间的关系。通过对学生不同环节的专项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结构设计的方法与理论进行理解与掌握,从而达到灵活掌握服装结构设计方法的目的。
3.加强与企业的横向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靠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最好的教师经历应该是从学生到企业再到教师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我国高校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新进教师一般是应届生,有的还要求是研究生,往届生很难进入高校,造成教师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积极鼓励专业骨干教师成立特色研究机构或工作室。通过工作室使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企业的合作项目,体验企业的生产管理流程,从而使学生将自身的学习与企业的实际生产相结合,在工作中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另外,可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企业的技术骨干来学校讲学和培训指导,广泛进行信息沟通、经验借鉴和技术交流,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教师本人的技能素质。
4.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专业学前教育,使学生清楚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学习目的和作用。具体到服装结构课程中,需让学生明确学习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它不仅具有服装设计和工艺制作之间的桥梁作用,也是从事服装生产管理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这样不仅能启发学生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还能调动他们学习服装结构设计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要注意分阶段、分层次地向学生展示教学目的,使学生能够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保持强大学习动力。采取这种步步为营的学习方法,可以克服学习的盲目性,为最终达到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5.建立和完善新的考核方式。课程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引导作用,就本门课程而言,我国目前主要有两种考核方式:一是考查;二是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对学生学习过程打分。比如可以把这门课程分为理论部分、款型把握部分、制作工艺部分、服装舒适度部分及最终服装效果部分,对学生完成的每一部分进行打分,并要求每一部分都合格才能考试通过。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为了考试而去学习,从而引导学生更加重视学习的过程,进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也可以仅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查,比如实行项目式教学方式,在考查中主要对学生完成项目的具体过程进行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尝试完善新的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服装结构设计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课程,要不断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尝试新的教学内容与形式;进一步综合相关课程的知识体系,做好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有机的结合;积极做好企业横向联系,产学研相结合,将理论知识与成熟的企业先进生产技术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培养服装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