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教育杂志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5 10:51:55 更新时间:2013-12-25 10:33:55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自杀、他杀、校园暴力、缺乏诚信、没有责任心、不讲公德等现象屡见不鲜,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比率也逐年上升。大学生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必须引起社会、学校的高度重视,然而高校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却“步履维艰,收效甚微”。
[摘要]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机制、观念等原因,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在积极探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将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科学构建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的新框架,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三位一体”,品德教育,模式
高校品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笔者在高校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多年,发现学校在开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时,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各行其是,有些在内容和形式上是重复的,没有充分发挥其认识、指导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将三者的内容和形式优化整合、全方位渗透,科学地构建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具有极大的研究意义和探讨空间。
一、建立“三位一体”的内容体系
(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育应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要内容,把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期间要学习五门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势与政策”。要保证系统性、逻辑性、严谨性,课程内容就要避免出现交叉重复的现象。为避免教师重复劳动和学生吃剩饭而对政治课感到疲倦乏味的现象,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加以整合、科学提炼,把精华的部分凸显出来。同时,还可以根据每门课程的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适当增加进去,使课程内容更加充实。
在大一阶段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可以把“适应人生新阶段”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大一新生的心理调适”相结合,可以把“驾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与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抗御人生的挫折”相结合。这样一来,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有效融合在一起。在讲解“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可以把生命教育的内容增加进去,使同学们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最终实现生命的意义,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内容得到升华。对于课程的重复部分,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部门应组织各门课程的骨干教师,认真地把教材内容系统梳理一下,把课程中交叉重复的部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有效整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及改革开放的内容,可以整合后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统一进行讲解。这样一来,不仅减轻了部分教师的备课任务量,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避免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
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以促进毕业生就业为目的,注重教育创新,主要分为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可把职业道德、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职业心理和择业心理的调适可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程纳入教学计划
为保证教学对象的针对性、普及率和教育的实效性,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教学计划,由教务处统一安排。比如就业指导课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在教学安排上,可以给大一新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新生的心理调适,对于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这样安排学习内容比较系统,并且针对性、实用性比较强,容易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
二、结合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
(一)以课堂讲授为基础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同时,还要设立一些有特色的专题,组织教学团队为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大学生开设讲座。比如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生命教育”专题,可以在讲授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加以挖掘、整理、提炼,使学生系统获得生命教育的知识。在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生命观,领悟实现生命价值的意义。课堂讲授为大学生提高政治素养、培养生命意识,树立心理健康观念打下理论基础。
(二)开展有益的课外实践活动
1.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的文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团委、学生处要有计划地组织安排,举行不同规模的课外活动,例如学生会活动、班级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仪式活动、节日活动等。每次活动必须有一个主题内容,让学生参与策划。比如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红歌比赛和征文大赛,以此提高大学生对共产党九十年风雨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党的信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感。关于生命教育,要引导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可以通过观看有关生命起源的科普片,认识生命起源,体会生命的价值。可以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革命者的高尚情操;也可以收集近期社会发生的一些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在现实中理解生命的重要性,比如“药家鑫事件”等。关于心理健康的课外活动形式更多,团体心理辅导就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方式。学生通过参与各种体验活动,分享感受并获得启示,最终可以在朋辈的互动中共同成长。
2.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深入基层、了解社会,锻炼自己,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为今后踏入社会积累经验、做好准备。团委、学生会、社团等单位可以通过组织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扶贫助学,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予,从而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其体验和感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以说,一次成功的社会实践就是对大学生行动上的一次锻炼,思想上的一次洗礼。例如,学生特别喜爱开展野外生存拓展训练,我们就可以利用假期精心设计“攀山越岭”“野外探险”等形式(注意确保安全,不提倡冒险活动),让学生挑战生命极限,从而达到“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训练目的。开展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找到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从而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之间多层次的立交桥,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社会、丰富思想、坚定信念、陶冶情操。
(三)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现代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把网络作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新路径,构筑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网络传播途径。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化、自由化、隐蔽性、平等性等特点,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解除种种束缚,表达自我,交流感情,宣泄不良情绪,并且获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教育工作者也要利用网络直观、双向互动等性质,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及时、准确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思想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说教变成平等信任的交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发挥网络快捷、保密性好、传播面广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辅导。比如设立心理咨询网站,普及心理知识,进行网上心理测评,开设在线心理咨询等形式。总之,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拓展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构筑三者整合的网络工作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为大学生提供网络服务。
三、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支持网络
社会是一所学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熔炉。一个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社会各界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为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本”的方针,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不断完善其人格和个性,塑造新时期合格的建设者。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关键就是“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人员掌握心理学基础知识,学习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等知识,才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区别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与心理障碍问题,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针对性的帮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这就要求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强化自律精神,进行良性引导。要经常与孩子交流沟通,共同探讨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多给予理解、关怀、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安全的港湾。
总之,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内容和形式上的有效整合,做到资源共享、互补互益、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使高校大学生品德教育逐渐形成教育与指导、理论与实践、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体验与感悟、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