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期刊入选论文范文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3-12-26 10:46:39 更新时间:2013-12-26 10:43:38
高职公共选修课(以下简称“公选课”)是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选课质量的好坏对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职公选课的教学质量监控管理由于其固有的监控难、评价难等特点,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一大管理难题。如何科学有效地构建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切实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摘要]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是提升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但对高职公共选修课的质量监控却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开课环节把关不严、选课引导力度不够、监控机制不完善和监控队伍单一化等诸多问题,成为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一大管理难题。因此,科学合理地构建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将对大力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公共选修课,质量监控
一、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的公选课地位边缘,不如必修课那样受重视,对其教学质量监控更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监管部门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对专业课和必修课的检查与监控上,而专门为公选课制定的符合其特点的质量监管体系和保障制度几乎没有。二是对课程开设的引导和教师队伍的监控几乎真空。监管内容主要针对开课数量是否达标,缺乏对开课的规划引导与监控,导致教师开课内容随意,教学质量低劣。三是监管涉及对象广,难度大。公选课具有跨专业、跨学科、跨年级的特点,加之教学班的学生和任课教师来源多样化,致使监管难以服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四是监管体系不完善,普遍依赖教务处或质量监控办,没有建立有效的监控机构、监控队伍,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系部二级管理更是纸上谈兵。这一切使得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二、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对象解析
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认为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对象应包含公选课的五大主要环节:
1.课程设置环节。目前高职公选课的设置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行申报,经教务主管部门审核后,面向全校开设,课程设置存在极大的随意性、盲目性。高职公选课与本科院校的公选课相比,不仅具有本科公选课的综合性,同时也具有明显的高职特色,即公选课的设置应以服务专业必修课为导向,帮助高职学生进一步完善职业素养,提高专业技能。因此,课程设置科学与否,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吻合,这应是质量监控的首要内容。
2.搭建教师队伍环节。高水平的教学质量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公选课教师队伍已成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目前高职公选课教师来源庞杂,年龄层次、职称等级、专业能力、授课水平等参差不齐,成为制约高职公选课教育质量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公选课教师是否胜任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直接影响到公选课质量的高低。因此,科学合理地搭建公选课教师队伍,保证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升,是质量监控的重要内容。
3.引导选课环节。面对纷繁复杂、眼花缭乱的公选课程,绝大部分高职生选课的出发点为盲目追求易得学分的课程,而很少从自身专业发展、个人能力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完全不管所选课程是否对自身发展有利。这一现象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高职院校缺乏科学合理的选课引导或指导,对这一环节监控的缺失也直接影响到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4.课堂教学质量环节。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公选课经过前期的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搭建和选课引导环节,正式进入课堂教学环节。由于公选课前期环节存在的现实问题,导致多数教师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浅薄、教学效果低下,有些教师应付了事,学生为了获得学分,也对课堂教学质量置若罔闻。因此,对公选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应是质量监控的重中之重。
5.课程评价环节。课程评价是实现和发挥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的重要手段。公选课课程评价是为教师的公选课教学提供反馈信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分析、诊断,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应注重对公选课教学质量过程的形成性评价、教学质量结果的终极性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评价结果将为下阶段决策的正确性提供可靠和有效的信息。
三、科学构建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具体措施
公选课和其他必修课一样,都对丰富和完善高职学生的知识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对公选课及其质量的关注度,明确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构建高职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积极推进公选课的教学管理改革,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观念,科学构建合理的监控队伍,完善各级保障制度。首先,高职院校要积极转变观念,明确公选课的重要性,逐步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的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尽快制定出台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各项管理保障制度,如《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等文件,内容应涉及公选课课程设置原则与分类、开设条件、教学管理、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公选课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力保障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高职院校应对现有的全校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在院级层面建立一个重要的监控分支机构,即由教务处处长直接领导的公选课质量监控机构。而且该机构应由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教学管理经历和能力的人员来担任此项工作。最后,要充分发挥系部二级质量监控的作用,构建合理的监控队伍。各系部教学主管领导、学生管理人员、教学团队负责人等,都是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把这些关键要素与学生紧密联系起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及时纠正偏差,切实保证院级质量监控体系的各项指令得以顺利有效实施,使各个公选课教学环节和素质形成的各个平台都能有效围绕教学质量这一中心。
2.深入参与课程设置调研,实施合格课程准入制,检验公选课程设置的科学性。院级公选课质量监控队伍应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以专业群为出发点,深入系部,组织并协助开展公选课课程设置调研,对调研过程科学监控。系部必须对公选课课程的主要目标、主要内容等进行认真翔实的研究,科学系统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计,协调好专业必修课与公选课的关系,编制相应的指导文件或方案,如《公选课课程设计指南》《课程实施方案》等,并向教师详细解读本校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师进一步明确公选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调整知识结构,引导教师科学合理地开设相关公选课程。一级和二级监控机构还应联合制定出合格课程准入制,对拟开设的所有课程,进行深入剖析,考量其是否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公选课程设置的科学性。
3.依据课程设置,创建公选课教师人才库,保证公选课程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公选课课程的类别与门数众多,且由不同专业和部门的教师申报,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教师队伍的构成已成为影响公选课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各级监控部门应在科学分析各门各类公选课程的基础上,依托现有的教师资源以及校外师资力量,创建一个公选课教师人才库,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公选课教师人才库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各级监控部门应联合制定合格教师准入制,二级监控部门可定期对本部门的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考核,或者通过对教师进行开课引导及培训,完善试讲制度,建立相关激励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公选课师资队伍建设,让更多更适合的教师进入到人才库中,保证公选课程教师配置的合理性,开设出更丰富、更值得学生“公选”的高质量课程。
4.依托选课平台,推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合理选课。高职学生对公选课选课的盲目性,极大地影响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缺乏科学正确的选课引导,对自身发展定位的模糊。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创建公选课选课系统,依托这一平台,发布《学期选课公告》《学生选课指导手册》等向学生介绍公选课的课程名称、主要内容、教师简介等课程资料,详细注明选课须知、教学安排、课程选择、教材等内容,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对公选课进行预选,并随时调整课程编排方案。另外,二级监控管理部门应挑选出业务骨干教师担任公选课导师,明确导师的主要职责为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发展目标,指导学生建立选课体系及个人选课档案,一对一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素养,并负责对所选课程的学业评价等工作。运用这一方法来有效解决学生“选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让学生实实在在学有所成。
5.成立院系二级督导队伍、校外督导队伍,全方位监控教学质量。公选课质量监控体系中教学质量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地反馈到教学管理部门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首先,高职院校一级监控部门可以组织建立院级学生信息员队伍,制定《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明确学生信息员的职责和义务,让学生参与学院公选课管理及监控制度的建设,发现和反映公选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为教学管理和监控提供大量真实的参考建议,使各种教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将大大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信息全面、准确和及时反馈的速度。通过汇总整理各级监控意见,一级监控部门可以定期发布“公选课教学质量监控简报”,评出每期的教学之星或精彩一课,对学生正确的意见和合理建议逐一落实,实现全程质量监控的效果。其次,实行二级管理后,各系部也应设有本部门的“教师教学督导组”“学生信息反馈组”,主要负责公选课的过程管理。教师教学督导组主要由教学管理人员及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教师一方面要做好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备课笔记等保证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对教师教学进行严格的考勤、随机听课等工作。在督导组的协助下,系部可以及时准确地根据督导信息提出相应的对策,有效解决一级管理体制下公选课监管体系不完善的现实问题。学生信息反馈组由每个班抽取一名学生作为信息组成员,主要负责采集学生对公选课教师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搭建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为解决公选课涉及对象广、管理难度大等现实问题提供有效途径。最后,各校应依托已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建立校外督导队伍,聘请相关合作企业和行业的专家,以及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专家担任公选课教学质量监督员,拓宽公选课质量监控渠道。
6.科学研究,制定标准,完善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公选课质量评价体系应由学生评价、教研室同行评价、系领导评价、院级质量监控办及教务处的评价等方面共同参与完成。高职院校在公选课一级监控体系下,要科学制定二级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质量监控力度。要将教师互评、学生测评、系部测评相结合,对系部公选课教学质量管理进行客观评价。考评制度的设计要体现行之有效的、全面科学的考核标准,包含对公选课课程开设数量和质量的考评,如课程标准、教案、授课等,教学事故处理办法、学生综合评价办法等。具体而言,一方面可以通过网上评教,学生登录公选课网络管理平台,必须对所学课程做出评价之后,才能看到所学课程的最终成绩。另一方面,学校根据制定的公选课的评价方法,对公选课所属系部进行定期评估,对学生评价高的课程给予适当奖励,对学生评价低的课程做出限期整改或停开决定。考评结果还可以与系部年度绩效考核、教师绩效考核及岗位津贴挂钩,有力保证系部监控体系发挥出正常的工作效能,不断完善公选课质量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要科学合理地构建高职公选课质量监控体系,就必须做到事前监控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组建与选课引导环节,事中监控课堂教学环节,事后监控考核与整改环节。以上措施主要来源于对多所高职院校公选课管理实践工作的研究,部分措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程开设更为科学,学生和教师的主体能动性明显增强,教学质量也显著提高。诚然,某些措施还需要在质量监控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要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监控机制,还需要长期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