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论文发表: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
所属栏目:民商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3 09:31:07 更新时间:2011-02-23 09:31:07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
赵杰
贵州建工集团总公司贵州省贵阳市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其整个生产过程涉及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从工程项目的立项到工程的竣工验收、投产使用,需要经过计划、可行性论证、勘察、设计、施工等阶段,必须由多方的参与和实践才能实现。众多单位为共同实现一个目标,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协调、相互支持、默契配合等问题。如何满足这一要求,利用合同进行管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措施。本文作者分析了当前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前言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了完成其所商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以及与工程建设目标相关的具体内容,明确双方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建设过程当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是规范双方的经济活动、协调双方工作关系、解决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当前,建筑市场由于价格的无序竞争,集中反映在招投标上,盲目压价,低价中标,加之建筑商相互杀价,恶性竞争,使建筑工程价格严重偏离了价值。主要原因是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求关系不平衡造成的,这是其一;其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在市场交易中权利和义务不对等,有的业主成了霸主,在合同中强加了霸王条款;其三是发包方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常常要求承包方缴纳投标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大量垫资施工,并提高工程质量保修金比例,降低进度款的支付比例,从而使承包人的合同风险大幅度提高,合同纠纷案件也进而增多。
一、工程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1)君子协定。君子协定是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的口头承诺。
由于许多工程合同的履约过程时间跨度较长,若没有书面协议,一旦一方毁"约",将给另一方造成很大的损失。
(2)签订无效合同。《合同法》第52条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所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3)合同主体不当。合同当事人主体合格,是合同得以有效成立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格的主体,首要条件应当是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合同当事人;其次,承包商应当具有承建相应工程的资质。
(4)合同文字不严谨。不严谨就是不准确,容易发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依法订立的有效的合同,应当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愿。而这种体现只有靠准确明晰的合同文字。
(5)合同条款挂一漏万。就是说不全面、不完整,有缺陷、有漏洞。最常见的往往是漏掉了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违约,在合同中看不到违约如何处理的条款。
(6)无主合同。主合同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合同。从合同是指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才能成立的合同,如建筑工程分承包合同及保证合同、抵押合同等。没有主合同的从合同是没有根据的合同,就象不存在的“无源之水”。
(7)国际间合同的疑问。加入WTO后,有些合同使用境外文本,由于国情不同、语言文字不同,加上翻译问题,这些合同文本存在不少疑问。对这些疑问不能回避,必须在合同上加以澄清,弄清其含义,或堵塞其漏洞,以免造成损失。
(8)合同内容不公平。由于现阶段我国建筑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发包人处于主导地位,这就导致了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发包人和承包人权利义务不对等。如发包人降低自己的违约责任或强制免除违约责任,进而加大承包人的违约责任等。
1.2合同履约阶段的问题
(1)应沟通的没有沟通。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缺少沟通。相关的部门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出了问题相互推诿。
(2)应变更的没有变更。合同变更包括合同内容变更和合同主体的变更两种情形。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作为承包方的建筑施工企业,更重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
(3)应发出的书函没有发。在履约过程中及时地发出必要的书函,是合同动态管理的需要,是履约的一种手段,也是企业自我保护的一种招数,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4)应签字确认的没有签字确认。履约过程中的签证是一种正常行为。但有些企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当发生纠纷时,也因无法举证而败诉。
(5)应追究的过了诉讼时效。履约中出现了应该诉讼事件而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才发现已超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无法挽回损失。
(6)应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合同法》赋予了合同当事人的抗辩权,但有的企业对抗辩权认识不足,不会合理的行使。
(7)轻视法律效力的证据(资料)。并不是所有书面证据都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效的证据,应当是原件的、与事实有关的、有盖章和(或)签名的、有明确内容的、未超过期限的。不具备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据只是废纸一张。
(8)合同的履行仅注意了主要义务的履行,没有注意随附义务的履行。有些义务要求对方的履行时间长。如在质保期内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对方反映。这不仅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
二、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对策
1、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
组织网络,是指企业要由上而下地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机构,配备合同管理人员,使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专业化、正规化,使建筑企业合同管理覆盖企业的每个层次,延伸到各个角落。建筑企业内部合同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订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检查监督本企业各类建设工程合同的订立、履行;宣传贯彻有关合同法律、法规,培训合同管理人员;审查合同,防止利用合同进行违法活动;参与解决合同纠纷;总结推广合同管理经验等等。合同管理人员的组成应以法律顾问为核心,由企业的管理人员和购销人员组成。
2、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的制度网络
制度网络,一是指企业就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二是指建筑企业各层次都应有自己的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是合同管理活动及其运行过程的行为规范。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合同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制订合同管理制度,是搞好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的保证。这些合同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审查制度;委托代理制度;合同考核制度;合同用章管理制度;合同台帐、统计及归档制度。
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一是选好合同管理人员。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需要具备现代化管理知识,精通合同法律法规,熟悉工程实施全过程,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抓好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随着建筑市场的发展和法律、行政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取得从业资格的合同管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三是选派有发展前途的业务骨干到有关院校学习深造,委托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对合同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高精确度、技术性很强、极为复杂的工作。合同管理人员,只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和考核,其成绩合格并取得从业资格后方能上岗。
4、积极推行合同管理目标制
合同管理目标制,是各项合同管理活动应达到的预期结果和最终目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在工程项目承包合同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协调等工作,促使建筑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