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6:20 更新时间:2021-03-04 11:16:15
[摘要]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高职院校应从学生素质内涵入手,全面加强学生的素质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五周年纪念日,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希望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自觉担负起时代的重任,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努力成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一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也是对我们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出了总要求,引导学生成长为“四个新一代”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同时,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将会越来越高,为此,全面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既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面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
素质是指个人的才智、能力和内在涵养,即才干和道德力量,综合素质是指个体在教育和环境的作用下发展而成才的多方面主体性品质,由于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坚持以社会、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笔者认为,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分为五个方面,即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和社会基础能力。具体说来,即: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法纪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包括科学知识、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社会基础能力包括交流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信息应用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适应社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五个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总结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学会’: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素质决定能力,能力是素质的体现。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应当体现在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具体来说体现在培养学生六方面的能力,即语言文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适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包括沟通、协调、团队合作意识;学习适应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检索、处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律、自信、自立、自强;就业创业能力包括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该能力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综合素质培养的终极目标。
二、当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成因
(一)政治思想品德素质方面。一些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文明素养和法律意识较差,具体表现在:一是不关心政治,不愿参加思想政治方面课程学习,不热身社会公益事业;二是不注意爱护公共设施,在校园里随意踩踏草坪,蹬踏墙壁等;三是不注意保持公共卫生,随地乱扔杂物,宿舍卫生脏、乱、差等;四是不懂礼貌,上课迟到不喊报告、遇到老师不打招呼等;五是不讲诚信,借助学贷款不还、考试作弊等;六是自私自利,贪图享受等;七是偷拿同学东西等违纪违法事情时有发生。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人才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今后能否顺利步入社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个人前途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素质培养的各个环节强化德育功能,始终渗透对品德素质的培养,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牢固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我们的部分学生文化素质较差,他们都是在高中阶段中下水平而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而高职院培养的学生,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社会人。为更好地适应社会,形成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三)身心健康素质方面。根据对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有近1/3的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有将近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自卑、自我封闭,不能正确面对挫折,有较强的失落感和焦虑感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是学生将来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他们能否适应社会和战胜自我的基础。因此,一方面要创造丰富多彩的业余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减轻其心理压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表扬式教育代替批评式教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困难与失败,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理想和价值。
(四)专业技能素质方面。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能把高职教育摆到重要位子,真正体现了“职业性”和“技能性”。根据职业院校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作为出发点,在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上,能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发展需要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并在教学中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能改善学生的实习实训条件,将实验室、生产车间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主战场,并选用“双师”教师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教学。同时,实行“一书多证”制度,学生不仅要取得毕业证书,还要取得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基础;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技能薄弱。专业理论课成绩较差,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就业后不能立即上岗的现象。
(五)就业能力素质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在就业中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就业观不正确,期望值过高,部分学生好高骛远,不愿意去中小型企业工作,那些能够发挥自身专业特长的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岗位,恰恰是他们最具有优势的岗位群。根据毕业生回返调查,40%的学生从业后,当就业现实岗位、工资待遇等与就业理想存在偏差时,频繁地更换工作岗位。因此,对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十分必要。一要改变他们的就业观。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让学生了解当今社会的就业环境和现状,请往届毕业生回校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准确定位,明确自身的价值与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二要针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建立展示自我才华的自信心,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授应聘技巧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跨职业、跨岗位工作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在老师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以教学内容的稳定和单一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强调掌握知识的数量及精确程度,强调对已有知识的记忆,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的目的,把教学过程看作知识的积累过程,以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精确程度作为评价教育质量和学习质量的标准。为此,发现大部分学生局限于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不会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因此,在创新能力素质培养中,首先,老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倡导创新精神,注重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还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大力深化教学改革,提倡“教、学、做”为一体,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建立师生的平等地位,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条件参加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多了解当今企业的生产现状和社会现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时政教育为重要内容,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为先导,积极开展经常性教育。同时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实施渗透教育,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以社会实践为契机,强化创业和职业道德教育。即“课堂教学主动渗透,课外活动延伸补充,日常生活熏陶感染,社会实践锻炼成长”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模式。
(一)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参观瞻仰烈士墓、英雄纪念碑、伟人故里等革命教育场所、开展“理想与信念论坛”,“科学发展观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学习、宣扬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学生成长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的远大理想和成长为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的坚定信念。
(二)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法纪素质培养。通过开展专家讲座、请公检法领导作报告、服役人员现身说法、编写案例汇编等方式,深入开展法纪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纪守法的高尚品德和直面挫折、不断超越的顽强意志。
(三)加强高职学生科学人文素质培养。通过开展周末文化广场、周末影院、校友论坛、专家讲座、学生社团活动和校园科技文化节等活动,引导学生发奋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培育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开阔视野和立足专业、文理兼修的丰富知识。
(四)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培养。结合学院依托行业的职业要求,通过开展专家讲座、心理健康培训、体育锻炼、体育竞赛、心理咨询服务等活动,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大力培养学生过硬的身心素质,即培育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心理素质和吃苦耐劳、不畏艰难的身体素质。
(五)健全学生素质教育队伍建设和综合素质培养平台。一是学生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即成立学生素质教育专家委员会、以老领导、老教师、老同志“三老”为主体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建立以高素质辅导员、班主任为重点的学管教育团队、聘请校外企业、公司、行业为代表的学生素质教育团队,如扎根厂矿企业的杰出校友、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等,以发挥他们的榜样示范作用。
二是综合素质培养平台建设,即建成学生活动中心、素质教育基地、网络资源库、学生社团四个平台,做到“虚实结合、校内校外互补”,为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师资、物资保障。为此,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实施体系、培养目标、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制订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全程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高职学生素质培养管理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1]姜奕阳.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07(3).
[2]燕国材.素质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3]赵康.高校学生素质内涵及素质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教育,2002,(6)
[4]周丽娟,李凌.创新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作方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
[5]黄斌,邹茜茜.高职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2)
[6]崔恒秒.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邢台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