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探讨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6:20 更新时间:2021-03-04 11:00:42
摘要:本文首先探讨当前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公共课教学的新形势、新任务。近年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进入中小学课堂,迫使高职院校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其次本文给出了五年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某些观点进行了探讨。最后根据计算机课程的特点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改革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非计算机专业;难点;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以及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渐进入中小学课堂,从而对高职院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我校是92年3月,经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镇江几所学校合并组成的一所高职院校,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拥有二十几个系部或学院,42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涵盖二十三个专业门类的高职院校。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我校从2004年起,开始对大学一年级专科生使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进校后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必修课;二是实践部分,重点是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践课的形式,并且参加江苏省一级B的考核。通过五年的教学实践,对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有一些体会。以下就该门课程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一点我们的认识和处理方法。
一.课程的教学的难点、处理方法及内容选取
1.教学的难点
课程开设初期,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感觉一个“难”字。总结起来,在教学上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范围广,知识点多。课程中包括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概述、数字技术基础 、硬件技术基础、操作系统基础、网络技术基础、信息安全、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及信息检索等。涉及的知识范围广,知识点多。要将各领域知识融会贯通,并以浅显的语言教授学生,需要教师做出相当的努力。
(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由于是高职学校所以生源包括普通高中毕业和中专或是职高毕业的两类学生,这两类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和使用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高中毕业的学生相对差一些,原因可能有两方面:其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不是高考科目,也非中考和初考科目,各中、小学对该课程不是很重视,所安排的课时较少。越是到毕业班,要求越是不到位。其二,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城市中重点中、小学和一般中、小学之间的计算机教学差距悬殊。部分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也基本停留在能够进行简单操作上。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大多数掌握的都不系统。而中专或是职高毕业的学生要好很多,他们在学校中都已经被要求参加一些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而且拿到了合格证书,对于计算机等级考试有了比较多的接触。
以上两大难点从我对2007、2008年连续两届学完该门课程的部分学生进行的一次网络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表1是对部分学生调查问题的统计结果。
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对能够通过等级考试的信心都不是太强,主要还是认为内容多,实践少,这也要求了教师在这方面多想些方法来解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努力:一是尽可能用浅显的语言向学生阐述相应的知识,并用自身的例子来加深学生的兴趣。并且向一些有资历的老师请教一些章节中比较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包括内容的选取、深入的程度、讲授的方法等可能遇到的问题。二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除正常的讲授外,对部分内容采用了现场实际操作(如程序设计、信息检索等)、课堂演示(如操作系统、多媒体等)、视频录像、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我还打算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网站,把网络中的资源利用起来,以一定的形式栏目展现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三是对于了解计算机很少的同学,在要求他们多看书的前提下,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给予更多细心一对一的辅导。
2.教学内容的选取
在高职院校中,“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计算机公共课程,在我校是全体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由于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不同,而且学生入校前在相关方面的理论基础也有差异。所以我想应当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也有一些侧重。虽然教材中采用了粗线条的全景式的介绍,有些内容允许初学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方式,但还是对同学们的学习提出了挑战。那么如何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一直在不断探讨和研究的。因为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但要传授计算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独立学习和研究能力。几年的教学实践上看,过多的知识点及相对较少的授课和实验学时,使得大多数的内容都如蜻蜓点水般涉及一点但却无法深入,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对每样知识都似乎了解了一些,但却没有很好的理解,也就是说没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或是增加授课和实验学时,或是在内容的选取上进行一定的精简。表2也是我2007、2008年连续两届学完该门课程的部分学生进行的一次网络问卷调查。
由表2中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较难理解和掌握的内容较多的集中在程序设计部分。分析原因,应该是我们在“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中讲授的程序设计目的并不能也并不想达到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只是讲授一些基本概念。在无法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情况下讲程序设计,内容难免显得空洞。同样数据库系统也有类似的问题。在难以增加授课和实验学时的情况下,将部分在今后的进一步学习中还会必修的内容(如程序设计基础)做一定的删减,并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调整各个知识点的比例,应是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法。
当然我觉得在课程更新的同时,同时还存在着计算机等级考试内容相对滞后的问题。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当前流行的热门考试,但我觉得在操作题考试内容却相对滞后。虽然每年都会在理论部分做一些修改,增加一些新的设计和内容,但实践操作环节在这几年却没有大的动作,一直延用最初的内容,应该适当的要改变一下换一下新的版本的软件的操作内容。
正是有了以上的问题和我的处理,我更加觉得对非计算机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这门课以及其它的计算机类课程要加大对其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这里我认为有下面几点:
二.教学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从“教育者”角色转到“引导者”角色上来。把主要任务放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上,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高创新精神上。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到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该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实践。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与手段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不同的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都可能采用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计算机课程注重实践,应该“精讲多练”,就是在教学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开展基于校园网的网上教学。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为了及时跟上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同时又保持教学课时的稳定性,要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不断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兼并、压缩或者取消重复或陈旧的内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应用性。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本层次的学生水平。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学生轻而易举的达到目标,可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过高,则可能使学生失去信心。要在逐年的尝试中积累经验,结合学生兴趣与社会需求,灵活的变换课程内容。计算机课程的实践环节十分重要。因此,要编制符合课程具体要求的实验报告册,实验项目的设计要有针对性,真正能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完善实验室建设,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实验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首先,除了正常的上机实践课外,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上机的条件,比如为选课学生免费**一定时间的上机卡,定期为学生免费开放机房等。其次,要不断改进计算机的硬件条件,使之能很好地运行当今流行的操作系统和大型软件。第三,要安装学生所需要的各种软件,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保证了学生的上机练习条件。同时,建立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站,集教学信息、视频学习、教师在线答疑、学生留言、常用软件下载等多功能于一体,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科学地进行教学分级
关于这一点,已经有很多学校开始采用了,我想它也可以应用到高职院校中来,它的理念就是分级教学模式。分级是分级教学模式的基础,是分级教学管理中的重要一环。要做到科学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为此,可以根据入学前是高中生或是中专、职高生进行一定的分类,在授课过程中针对不同类的学生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区别,侧重点不同。比如像中专、职高的学生应当在教学内容上更加的深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对实践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应该简单的以容易得到一级证书为标准,而应该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学习知识,完善自己。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熟悉、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如何能教好这门课让更多的同学能一次性的通过考试并且真正掌握操作技能是一项深入而持久的工作。而且能让计算机基础教学有更近一步的改进和改革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我认为改革的思想还应当是“以学生为本”,尽可能地使学生掌握更多、更新、更实用的知识和技术。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授课方法的改进等方面将是我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张福炎,孙志挥.《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第4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
[2] 周亦妹,张永才. 综合性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教文化,2007(3)。
[3] 吴宁. 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部分问题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7(8)。
[4] 杨洪伟,李晓辉,宁平.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 赵蔷,解争龙,田俊华.关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育的探讨.教育与职业,2007(3)。
[6] 胡国英.大专师范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探讨.科技资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