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37:20 更新时间:2021-03-05 11:07:18
摘要:本文分析了“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障碍,提出了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建立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采用“访问会计师”模式重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机制。加强高职
师资培训基地建设,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提出“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大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高厅〔2004〕16号),规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50%为合格,而达到“优秀”标准必须是70%以上,这对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与特征
作为中国职教界特有的名词,大多数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指导专业实践,具备“双师”知识、素质、能力的教师。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认为,可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双师型素质教师、双师型资格(证书)教师及双师型教师三个层次。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1)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会计教师人数比例不高,这些已成为严重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影响这支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有:
(一) “双师型”教师要求与个体素质差异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多数专任教师缺乏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工作经历,他们大都是学科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财经院校的毕业生,虽有较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但缺少财会工作经历,实践能力偏低。而实业界人士财会实践经验虽然丰富,但又欠缺理论水平。据统计,大学毕业直接任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师占86.5% ,而从企业调入的所占比例为7.4 %。多数教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现场教学都处于弱势,与社会上需要的既有渊博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还有很大差距。
(二)职称评定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刺伤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积极性
教师职务评定中强调科研论文的质量和发表论文刊物的级别。这根指挥棒无形中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追求科研论文、著作等硬性指标上,并想尽办法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到理论性的“核心刊物”上,而忽略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行业收入差异带来了“双师型”教师流失的风险
由于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市公司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收入水平往往高于教师的收入水平,所以既有雄厚的财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正是这些企业“老总”情有独钟与青睐的对象。因此企业反而会蓄意招“降”纳“叛”,挖我人才。许多“双师型”教师接触社会后,出现思想波动,对教学工作不安心。有的人早已“暗渡陈仓”,要求调动工作。几乎每个高职院校都发生过此类原因流失的教师。
(四) 专业课教师的培训不足严重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从现状看,一方面,由于缺乏完整的专业理论培训体系,影响了教师的理论充实与专业素质提高;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完善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妨碍了教师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在师资相对紧缺的情况下,并不把“双师型”教师作为上岗任教的必要条件。在师资相对宽松时,也没有把“双师型”教师作为竞争上岗的优先条件加以硬性规定。“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在理论培养上,还是在实践培训上,均存在依附普通教育模式、内容界定单一的缺陷。特别是高职院校归属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后,学院与行业的联系日见松散,“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日见困难。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在教学方式上要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实验实训和理论教学深度融合。“双师型”教师既要有证书,更要有相应的实际职业能力,既要充当理论教师,又要指导开展实验实训工作。学校还要聘请大量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主要途径有:
(一) 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要逐步实现教师能够从知识型向技术、技能型转变,努力做到高职院校既出人才又出成果、也出产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财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积极申报各级财政部门和会计学会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各大中型企业的财会改革和财务管理创新活动。要引导青年教师在重视理论进修的同时,重视实际应用的研究,重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二)“访问会计师”模式是培养会计“双师型”教师的突破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可以采用“访问会计师”模式重建与业务部门的联系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可以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安排会计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兼职,通过挂职顶岗、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双师素质。
(三)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扩大兼职教师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兼职教师是高职师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社区学院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加拿大社区学院兼职教师达到80%以上。高职会计教育要积极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以及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财会部门中引进或招聘注册会计师、注册审计师、注册税务师、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担任客座教授,并将这些企业建成院外会计实践基地,安排师生到会计现场实践。
(四)下企业实践。教师,尤其是基本上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新教师,有计划地下到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中去,可以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了解生产前沿的科技动态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群人才需求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企业生产、服务、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技能,采集专业教学、学生实验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各种专业实践技术资料等,把行业和技术领域中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五)技能竞赛。教师要非常重视并积极参与和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制度,是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职业教育的质量检测,是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推进器。技能竞赛水平体现在学生,决定于教师。专业教师一方面可以直接开展技能比武活动,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出题、当评委,学生和其他专业的教师当观众,学校给予奖励。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校内外专业技能竞赛、科技制作与创新比赛、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比等活动。通过建设和比赛,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团队、名师工作室,形成一支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双师型”
师资队伍。
(六)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政府和学校必须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
政策导向作用,在职务晋升和提高工资待遇等方面,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应予以倾斜,除了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经济收入,吸引业务部门的技术骨干流向学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之外,还要妥善解决引进的“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留住现有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吸引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较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中来。
[1]王敏,韩玉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4-35.
[2]陶书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1).
[3]任君庆.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5,(5):70-72.
[4]林伯明.旅游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5):81-85.
[5]陈小波,梁英平.战略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3):54-59.
[6]柏育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双师建设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