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论方文山歌词中多种元素融合的情趣美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17 15:35:12 更新时间:2014-02-17 15:23:10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达为多元文化的交流与接受提供了便利。方文山的歌词是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创作、流通、被接收的,因此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的歌词之所以如此受到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其古典性强,还因为歌词中融合了多种类型的元素带来了情趣美。
摘要:方文山的歌词在深得古典诗词神韵的基础之上,又不显得呆板、陈旧,这得益于方文山将东方古典元素西方元素和当代时尚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为了融合这些元素,方文山采取了电影艺术中常用的蒙太奇技法,把表面上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剪辑成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关键词:方文山,歌词,元素,蒙太奇,情趣美
一、东方元素的自由之舞
中国风歌曲是方文山创作的一个亮点,何谓“中国风”,从广义而言,“则是曲风为中国小调或传统五声音阶的创作,或编曲上加入中国传统乐器,如琵琶、月琴、古筝、二胡、横笛、洞箫等,以及歌词间夹杂着古典背景元素的用语,如拱桥、月下、唐装、绣花鞋、灯芯、蹙眉、红颜等”。①单从歌词而言,是指凡歌词中出现中国古典元素的都可称为中国风。古典元素是我国文化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把这些古色古香的词语运用到歌词中,不仅可以丰富歌词内容,还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东方的古老事物一直是方文山关注的焦点,包括古物、历史、文化、建筑等,歌词中这些带有中国风味的元素俯拾皆是。东方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对于多数今人来说已经很陌生。根据心理学研究,人们对于自己陌生的东西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可以给人以寻根究底的动力。方文山对很多古文化现象并未进行详尽的解释,很多地方只是一笔带过,但越是这种简略的写法,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尤其青少年一代的猎奇心理比较重。他的歌词中还有很多本身就带有神秘色彩的东方元素。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方文山的一些歌词就有了“抛砖引玉”的味道,引发人们对古典文化的关注。
第一,方文山常选用一些历史感浓厚、具有东方神秘情感的地方作为文本背景,如敦煌。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有莫高窟、榆林窟、月牙泉、西千佛洞等主要历史文化景观和世界瞩目的“敦煌文化”,具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方文山有《月牙泉》一曲,歌词就取材于敦煌月牙泉。月牙泉古称沙井,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歌词中企盼爱情可以像月牙泉一样跨越时间永不枯竭。方文山在《敦煌》、《大敦煌》、《龙拳》、《周大侠》中都提到过敦煌,以这样有历史感、神秘感的地方为背景,可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疏离感,但正因为这种疏离感,反而开辟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敦煌》和《大敦煌》都在编曲中加入了梵音,千百年岁月里的苍凉、古往今来历史的悲壮及时空轮回交错里爱情的感伤在梵音中铅华洗尽,剩下的是对宿命的认同及心灵的超脱。驼铃、大藏经、石窟、菩萨说法图、飞天壁画这些是敦煌的特色,作者把这些元素有机融合成一体,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用敦煌的景物写敦煌的灵魂,荒凉感油然而生之际又没有忽视那历史的厚重,可谓成功之作。
第二,现代白话汉语为歌词大量容纳东方元素提供了便利。文言文讲求精简,一般句子较短,以五七言为主,加上诗词格律的要求,这样,古人作诗时句子的容量就会受到限制。而自白话文改革以来,句子长短和形式不再受到限制,在这种大背景下,近代诗词虽然忽略音韵、节调等古典诗学关注的问题,“但新诗所用白话的灵活性、清晰性和对现实生活的贴近与敏感是旧诗无法企及的”。②方文山正是得益于白话文的上述特征,才可以在歌词这种篇幅短小的题材中把东方元素大量表现出来。他还有一些歌词是以中国武术和戏曲为题材的,如《双截棍》和《刀马旦》。《双截棍》除了用“教拳脚武术的老板/练铁砂掌/耍杨家枪/硬底子功夫最擅长/还会金钟罩铁布衫”等不规则跳跃的句式把我国武术中几种功夫名看似不经意地娓娓道出,表现了老板的博学,还用“飞檐走壁莫奇怪/去去就来/一个马步向前/一记左勾拳/右勾拳”这样的三言两语把动作描写得惟妙惟肖。少林、武当、太极、轻功、任督二脉及东亚病夫在词中一一出现,这首词的容量之大是古典诗词及一般歌词无法睥睨的。《刀马旦》是一首梦幻色彩浓厚的歌词,刀马旦本是京剧、豫剧等国剧里“旦”的角色之一,专饰巾帼英雄,提刀骑马、武艺高强,身份大多是元帅或大将,如穆桂英、樊梨花等。歌词以“我”这名刀马旦演员贯穿全文,从香港九龙茶馆到西安护城河的位置转化用隐喻的方式暗示了戏剧场景的变化及“我”入戏太深,以致不知自己身在何方的感受,最后两小节从各个视角写“我”表演的认真与成功。耍花枪、马步、虞姬和霸王、二胡、北大荒、丝路都有提及,这些戏曲中常出现的元素汇集于此并无深意,但丰富了歌词内容。《刀马旦》和《双截棍》的共同特点是摆脱了以情绪为主的单线索,改为以元素贯穿为主,因此东方元素很多,节奏感、画面感强。
二、西方元素的交融
进入信息社会后,人们对梦想、历险、精神及情感的关注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希望自己能够变得更随心所欲。流行歌曲为了适合整体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繁衍出更多的新元素。如乡村风格、R&B与民族音乐相结合、嘻哈、节奏蓝调等曲风,为了配合这些曲风的变化,方文山刻意在歌词中加入了许多异域的、时尚的元素。总之,多种情感、多种风格、多种文化倾向并存于他的歌词之中,清新悦耳的、哀婉缠绵的、豪气冲天的应有尽有。
《爱在西元前》以汉摩拉比法典、祭司、神殿、弓箭、楔形文字等这些已经消失的西方古文明事物入词,书写深沉且带有绝望色彩的爱。在由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底格里斯河、苏美女神构造的虚拟之境中,出现了“我感到很疲倦离家乡还是很远”这样的思乡之句,可见作者的情感还是中国化的。故乡情结是汉语文化中的一大显著特征。当然思乡情怀在各国文化中都有体现,但在疲惫之际首先想到故乡,把故乡看得如此之重的只有汉文化。汉语有“魂归故里”“落叶归根”等词,这些都是描述对故乡斩不断的感情的。《威廉古堡》取材于西方的吸血鬼传说,运用了反讽手法,写了一个搞笑的吸血鬼家族。《北欧神话》和《爱在西元前》很像,都是以祭奠消失的古文明写爱情的。《月桂女神》取材自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故事,《印第安老斑鸠》、《壁虎漫步》用比拟手法,赋予物以人的动作和思维,像一部部搞怪的动画片。这些与众不同元素的入词,使方文山的歌词像一幅幅立体图画呈现在读者面前。
三、时代的映照——在解构与重构中塑造现代形象
解构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反权威、反中心主义、反非黑即白、反二元对抗的理论,是对以往文学观念和形象的颠覆。“如果说现在主义的文化精英总是怀有拯救堕落的人性、重建人类家园的使命感,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彻底消解了这种努力。在后现代文化视野中,人类一切庄严、神圣、崇高、理想的事物都成了游戏,世界呈现的是一幅支离破碎的画面”。③
文学经典的解构在中国文论中被称为“本事迁移”,“本事迁移”实质上是创作主体对原生态本事所做出的一种重构,“指的就是原发性事件被其他文本所引用、转换、扩充、改编、续写、改写、重写和戏仿等”。④本事迁移不是指照搬原生态发生的事件或是阐释它原来的为人所共知的思想或主题,而是指利用原生态原型提供的相关材料对本事进行处理和改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发挥,建构新的艺术世界,使得“本事的再生产”具有当下性。现在的大众文化消费要求本事迁移重在戏仿、戏谑、解构和戏说,在这种戏仿、戏谑、解构中,特定经典及与其原发性事件相关的英雄、历史等被“祛魅”,进而使其当下化、生活化和日常化。
方文山在《嘻游记》中用戏仿模式解构了传统文学,消解了传统意识形态和历史的深度、意义,并重构了一种大众的、日常的意识形态。在经典著作《西游记》中,佛神圣不可侵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是释疑解惑的智者的化身,而方文山在《嘻游记》中把他写成只会用“不可说”掩饰自己的无知,又不准弟子发问的愚蠢之人。这是对一种信仰的颠覆,是对佛教文化的质疑,体现了现代人的怀疑精神。“我”身上具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四个人的特点,是一个血肉丰满的现代人,这就从反面讽刺了《西游记》中四个主要人物形象的平面化。方文山歌词里的“我”不拘一格,怀疑宗教信仰,是现代自由精神的一种体现。将跟朋友们的斗嘴取乐穿插其中,使经典离开案头文学的厚重,融于日常生活,是对经典的另一种解构。
如果说《嘻游记》侧重于自由精神的传达,那么《威廉城堡》则比较关注形象的重构。戏谑性地用反讽手法解构传统吸血鬼形象,祛除其恐怖身份,重构具有现代人性色彩意义的新吸血鬼形象是方文山在《威廉城堡》一词中的最大特色。吸血鬼是西方文学中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传说形象,历来被文学家和读者所钟爱。西方文学作品中出现吸血鬼形象,主要是为了探索神秘体验,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调动人的直觉、想象、情感及其他各种非理性因素,激起人们的恐惧情感。因此,西方文化中的吸血鬼形象和恐怖基本上是形影不离的,这成了西方恐怖电影的一大题材。方文山在《威廉古堡》中一开始渲染了一个荒凉恐怖的古堡形象,在读者误以为这是一个恐怖故事之际,笔锋逆转,后面变成戏剧化的嘲讽。他用反讽手法消解了传统吸血鬼优雅、绅士、恐怖的形象。胖女巫不会骑扫把,黑猫笑起来像哭,威廉二世吸完血后开始打呼,凯瑟琳公主专吃老鼠,管家是猪却举止优雅,它们像人一样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嗜好,害怕日出,每天还要辛辛苦苦,这样搞笑戏谑的情景颠覆了人们在其他文学作品和影视中看到的吸血鬼形象,是对大众文学中吸血鬼形象的重构。
四、用蒙太奇手法建构诗意性画面
歌词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为了传唱的方便,不适宜太长。方文山的很多歌词涵盖的内容很多,要创作出符合歌词篇章要求的作品,必须使用恰当的写作方法。则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帮他解决了这个难题。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借用这个词作为镜头、场景和段落组接方式的代称。蒙太奇的功能是对拍摄时空的重新排列,从而形成电影时空,产生各种效果。蒙太奇既是电影独特的剪接的技法,又是电影基本的结构方式和叙事手段,更是一种图像化思维。方文山善于用文字建构画面,并且在进行画面组合时运用蒙太奇手法,将多种不同性质画面的交织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诗意化图画。
方文山喜欢用文字描绘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并使用“蒙太奇”手法对这些画面进行剪辑、联结,他的很多歌词就像一部部电影,充满跳跃性,极富创造力和想象力,构成一个个立体化的思维空间。这种大的跨越,如果用传统的文学审美标准来审视,会觉得结构散漫,中心不突出。但对于使用汉语和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而言,恰好与他们的思维合拍。随着时代的变更,图像、影像等视觉内容与形式正日益成为我们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视觉文化,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形态的转变和形成,而且意味着人类思维范式的一种转换”。⑤青少年这一代的思维模式正在适应或已经适应了这种转换。方文山在歌词中使用不同的蒙太奇手法,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使用叙事蒙太奇,对场景画面进行选择、省略,如方文山为台湾桃园县品格教育歌曲填的一首词《有种幸福叫做年轻》。这首词很短,作者选取了诸如“蒲公英飞舞,孩子在操场奔跑嬉闹,屋檐上的风铃随风飘动,发出清脆的响声,观察窗外飞舞的蜻蜓,荡秋千,折纸鹤”这些孩提时代校园里最常见的情景入词,省略了直接说教的言语,通过对儿时美好校园生活的回忆向孩子传达了应珍惜美好童年时光的含义。
歌词中运用蒙太奇手法,十分适合表现情感。“表现蒙太奇是导演利用两幅画面的并列、撞击来产生思想和感情从而感染观众的一种艺术表现技巧”。⑥作者在歌词《流浪诗人》中运用蒙太奇手法,用“等发芽/树有树枝/等写字/我有地址/等它满/茶有茶叶/等消息/我们都在想她/春天/花有花蕊/等展翅/田有蜻蜓/等结局/流浪诗人的回忆”数十个字勾勒出六幅不同事物等待的画面,组合成温情等待的画面群,从而形象地刻画出流浪诗人在流浪途中想起暗恋女孩时内心的甜蜜之情。当感情受到创伤时,非逻辑的内心语言在文字中一般很难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述出来,方文山在《夜曲》中成功地运用蒙太奇手法化解了这一难题。在这首词中,诗人描写的是失去爱情后内心千煎百熬,思维不清晰,又不知如何发泄的情绪。“‘内心语言是一种非逻辑的、受情感驱使与激励的思维’。蒙太奇以富于情感的形象或华丽的修辞转写了内心语言”。⑦为了准确地表达内心情绪,他借助平行蒙太奇手法,把歌词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内容用文字描述成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画面场景,如腐肉吸引蚂蚁的孤独,诡异的乌鸦在压抑的墓地传递出冰冷,不再同情断翅的蜻蜓,以及感觉风在嘲笑自己的敏感等,并将之用悲伤的情绪化语言联系到一起,表现出内心语言的混乱。
歌词是时代生活的映照物,在文化多元时代,方文山用现代艺术技巧融古典与时代为一体,采撷中西元素为己用,创作出很多语言诗意化与情趣美相结合、韵律感强、内容蕴藉丰富、图画感突出、为大众所喜爱的歌词。
注释:
①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3.
②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新诗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93.
③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136.
④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结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38.
⑤[美]W.J.T.米歇尔.图像转化,参见大众研究第三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17.
⑥田兆耀.电影美学与文化学:电影思维的特质与审美救赎作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61.
⑦田兆耀.电影美学与文化学:电影思维的特质与审美救赎作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68.
参考文献:
[1]方文山.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2]崔欣,孙瑞祥.大众文化与传播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童庆炳,陶东风.文学经典的建构、结构和重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美]W.J.T.米歇尔.图像转化,参见大众研究第三辑[C].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5]田兆耀.电影美学与文化学:电影思维的特质与审美救赎作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6]郑敏.语言观念必须革新[J].文学评论,1996(4).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