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住吉的长屋为例浅谈安藤忠雄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
所属栏目:广告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44:38 更新时间:2011-02-26 10:44:38
摘要:本文在对日本文化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文化做了简要分析,并进而以住吉的长屋为例,分析安藤忠雄在这个设计中是如何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启迪。
关键词:日本文化构成要素,自然观空间观念
众所周知,安藤忠雄是近二十年来最为活跃、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日本著名建筑大师之一。他以“纤柔若丝”的混凝土为原料,通过他心目中最基本、也是最丰富的建筑要素——墙——创造出建筑空间。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光、水、风等自然要素抽象出自然的本质,并将其引入到建筑中,设计出光之教堂、水的教堂等一系列为世人所津津乐道的优秀作品。安藤的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他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理解,并且加以利用与发展。本文则以安藤早期设计的一栋小住宅——住吉的长屋为例浅谈安藤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这一所面积仅65m2的住宅设计中集中体现了他对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刻认识。
一、日本文化的影响因素
建筑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传统文化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地理条件要素
日本四面环海,每个海洋都有其特点和个性。日本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夏秋冬四季的区别极为明显,每个季节都富有个性和变化特点。而且,由于属于季风地带而多雨,因此,植物易于成长,种类繁多。此外,日本的地形极富变化,是个狭窄的国度。在被海洋包围的狭窄国土上,山、川、河谷、池塘、湖泊等,一方面本身在微妙地变化着,另一方面一年中顺应四季而时刻变化着。
2民族特性
与地区特点相联系,可以想到民俗的特点。总的来说,日本民族感性丰富,接受不同性质文化时同化作用甚强。
3中国大陆文化的影响
从公元六世纪末期遣隋使开始,接着有遣唐使继续交往。中国大陆建筑按材料大致可分为使用石、土等无机质材料的和使用木材即有机质材料的。但是,被传到日本的则主要是使用木材的,特别是作为其营造手法的斗、拱、人字拱等,几乎全部原封不动地传到日本。不过在日本国土上这些建筑被实施时,受到了日本人的个性、日本的地区性等影响,其总体变得轻快了。
二、日本建筑文化在住吉长屋中的体现
通过对日本文化背景的分析,日本的传统建筑文化进行的几个特点在住吉的长屋设计中体现了出来。
1简洁、质朴、自然
这主要是从形象上来讲的。日本人热爱大自然,因此传统的建筑取材出自然中的树木,建筑构件就是结构构件,且直接暴露在外,不加油饰而保持其原色,材料本身就是装饰的一部分。这种崇尚简洁、质朴、自然的建筑风格在日本各种建筑形式中都有反映。
在住吉的长屋中,内部装修使用的材料为自然材料,地板为石材或木板,家具类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很显然,安藤在设计时是考虑到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因此在抽象的方盒子中,对脚可以踩到的地板和手摸得到的家具全部采用自然材料,从而使住户在精神上有所慰藉。
更重要的是,安藤在这座建筑中以混凝土作为日本传统建筑文化的表达。19世纪后期,日本从西方引进了钢筋混凝土材料,一方面学习西方,另一方面则尝试将混凝土日本化。在住吉的长屋中,安藤以清水混凝土材料建成的墙体来限定空间,而且一反以往混凝土所表达的粗犷,赋予其一种更精致的表现。材料本身就成为室内的装饰,加强了内部空间的高贵感和稠密感。实际上,安藤把对木构建筑的终饰要求用到了混凝土材料上,并有意在混凝土表面上留下施工时的空洞,今天,这已经成为安藤建筑的一个商标了。可以说,安藤的混凝土既是一种结构概念,又是一种从不加伪饰的概念。这种对材料真实特性的表现是日本文化传统的精华之一。
此外,安藤在设计中采用日本的尺寸体系来确定顶棚的高度,从而创造出符合日本人生活习惯的空间,由此看出他对本国建筑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2空间观念
在日本人的感性中,诸行无常,把住宅当旅馆,面对正在谢落的花瓣也会感到人世间的无常,同时又感到其中永恒的美好。一方面认为这个世界的存在是虚幻莫测的,靠不住的;另一方面又把变幻无穷的自然界当作朋友,而有轻视建筑的意识。但就对空间的充分理解而言,即使是个物质的狭小的空间,也会使人感到在那里有广阔而无限延伸的连续性,或者给人以从微小空间向广阔空间甚至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可以说这些就是从中国传来的佛教,特别是禅宗的影响巨大之处。
日本建筑师为了掌握这类空间,正在就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外部空间进行着尝试。例如,就外部空间而言,即使那是一个微小的庭院,也会使人想象在那里有广阔的天地,或诱导人们进入玄妙的世界。这些都是精神世界,而不是具有物质功能的空间。也就是说,该空间不是供人们散步,休息用的。但该空间与建筑的内部空间有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空间的连续性。
这种空间特点在日本关西地区的长屋有所体现。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以2间的宽度为一户住宅,然后将其连续着排列而成的。进入住宅里面有中庭或通道,以及后庭。
安藤就是在这种居住环境下长大的,知道如何才能满足生活所需要的采光、通风、日照等。因此,当住吉的长屋的房主找他委托设计时,他就决定,即使房子变得再小,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通过引入日本传统城市住宅中的中庭空间,确保了住宅的采光、通风。
不仅如此,安藤在与自然失去联系的都市中提供一处建筑空间,使其感受到自然的存在。在住吉的长屋中,小小的光庭是一家人与自然接触的唯一场所。随季节的变化和一天中时刻的变化,光线的性质与角度也在不停的变化。在黎明的曙光和傍晚的夕阳交替中,人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光线为三维的空间引入第四维——时间。人们可以在这里与自然对话并且可以充分的想象。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中的空间观念在这栋小小的住宅中得到了继承与发展。
通过对日本文化背景的了解以及以上的分析,我们便不难知道安藤在住吉的长屋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是对其传统建筑文化中的自然观、感性的空间观念继承与发展。我们中国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大部份中国现代建筑迷失了方向的今天,不知是否可以从安藤的设计中得到一些启迪呢?
主要参考文献:
【1】1999山本中司(日)日本建筑的发展与传统建筑学报1993(1)
【2】《安藤忠雄论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日)安藤忠雄著白林译
【3】《安藤忠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建国、张彤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