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鄙视微博买粉丝的人--我没买
所属栏目:网站服务
发布时间:2014-02-20 17:12:12 更新时间:2014-02-20 17:55:10
在微博日渐流行的今天,微博的粉丝象征了一个人的知名度,尤其是在年轻人中间。从最初的博客到现在的微博,很多人都在跟着流行的脚步。博客及微博不仅仅是互动和娱乐工具了,很多公司和企业都会用来营销自己的产品,提高知名度。
买粉丝,一为公司营销;二为吸引真粉;三为满足虚荣;四为能享受互联网名利场的种种福利。比如:一些微访谈等栏目分别为访谈者的粉丝数设了下限,5万起或8万起等等,粉丝数俨然成了数字请柬,一旦过了某个数量级,请柬便在瞬间被激活。所以,不要鄙视那些买粉丝的人,认为他们太虚荣,他们只是比你更现实。
当然,若真的是名人,不需要买粉丝也可以轻松过千万,网站为了吸引你来开微博,会主动送的。我有位设计师朋友的待遇是,开微博送3000粉丝,他只是专业领域的知名人士,若是大众领域的名人,这个数字应该还会加若干个零吧。
若是野心够大,希望自己出现在微博粉丝数Top 10的名单上,就算是一线明星可能也得出点血了。毕竟,光靠自拍照、曝隐私、抖机灵的涨粉速度,实在是太慢了,跟不上形势啊。
已经很有名的明星买粉丝,为的是“前三名”效应。前三名的商机永远比后七名多好几倍。就算明星本人并不想这么做,经营团队出于公司利益考虑也会理性地选择这种增粉手段。在生意人眼里,只有性价比,没有耻与荣。如果这种行为在将来会被定义为商业欺诈,那就把违法成本计算进来。商人计算的是利益,违法行为附带的道德上的耻辱约等于零。
我突然想起一年前出席某个商业活动,现场突然来了堆看上去很有气势的人,当中被围绕的一位少年我并不认识,听周围的观众说是某个电视选秀的选手。现场观众中倒也有几个人手持写着他呢称的灯牌,叫着他的名字。我早就听说,有专门出租真人粉丝的公司,找群众演员扮明星粉丝,收取劳务费。当初听起来很可笑,但现场看起来,的确能对潜在客户形成一种“印象知名度”。毕竟,生于七十年代的客户又有谁真正了解90后的消费者在“粉”谁呢?若是花钱请了一个连粉丝都没有的明星来捧场,客户会不会觉得很亏?
同样的现象也曾经出现在中国杂志的发行量问题上。中国的杂志很少有参加BPA认证的(Business Publication Audit of Circulation 商业出版物发行审计协会),大家都向客户自报一个粉饰过的数字以抬高广告价格。客户则求助于第三方调查公司,然后狠狠杀价。有个一线杂志品牌的出版人曾经拍着桌子对客户说:“我们一定会申请BPA认证,让那些吹牛皮的家伙见光死吧。”最后的结果是,他还是没去认证,乖乖地从了现实,成为虚报发行量队伍的新成员。他的理由是:“不能让那些劣币驱逐了我们这个良币。”他补充道:“再说,BPA认证,在中国也没几个人信。”
假做真时真亦假。当买粉丝的现象存在时,不买粉丝的人很难自证清白。数字时代的名利,其实并不真的像数字一样非黑即白。
经济类期刊推荐:《浙江经济》
期刊周期:半月刊
期刊级别:省级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 33-1007/F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5-1635
主办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主管单位: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浙江经济》杂志是浙江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类权威期刊,是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指导全省发展和改革工作的重要宣传舆论工具,也是浙江省经济学术界展开经济研究和探讨浙江跨越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杂志1984年1月创刊,1987年公开发行。2002年,扩展为半月刊,全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