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伦理观与自然美的角度来看未来社区环境景观设计
所属栏目:历史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8:40 更新时间:2011-02-26 10:08:40
【摘要】通过对“当代城市家园”社区环境景观设计的简要阐述,试图揭示当前社区景观环境的误区,探讨社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一些值得大家深思与进一步研讨的问题——人们理想的社区环境是将自然的景观引入居住环境,让人们在一个“都市山林”中留恋,还是突出硬质景观与人工化的环境;植物造景是以自然群落式的复合式生态配置为宜,还是单纯追求视觉的冲击力,将植物修剪成色带、色块。
【关键词】生态伦理观;自然美;居住社区;理想环境。
生长在钢筋混凝土都市里的人,热切向往大自然的风光,渴望回归自然,为实现市民这一梦想,许多优秀的规划设计师不断探索,想方设法把大自然的风光引入都市里,达到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共生。而追求生态论理观和自然美则是实现这一梦想的必经之路,下面就生态论理观和自然美来看未来社区的环境景观设计。
生态学理论给人类传统的道德、价值和美学等观念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基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现状与未来的思考,迫使人们不得不选择新的伦理观与美学观。
1生态伦理观
具备生态伦理观就是要人类承认非人类的自然界有存在的权力,限制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行为,并担负起维护自然环境自我更新的责任。生态伦理观包括下列几点:
1.1人类存在于一定的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生存也依赖于这种生态关系。如果人类忽视或破坏了它,将会自取灭亡。土地沙漠化、河水泛滥就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掠夺的后果,近年来我国沙漠化的严峻现实,就是因急功近利而造成植被破坏的结果。
1.2人类对作为整体的生态群落和组成群落的个体负有道义责任。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是人类的觉醒。
1.3这种道义责任可以从非人类有机体和非生命元素在环境中存在的权力上体现出来。
1.4生态伦理可以用一系列由生态系统行为衍生的原理或原则具体化,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或活动。
生态伦理观要求人们对自然保持一种敬意和爱护之心,虽然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的环境,但并不意味着人类有权随心所欲地占据其他生物的领地,如动辄铲平山丘,填埋河湖,使兽鸟鱼虫无安身之所,在居住区中,居住区绿地是我们保存自然生态要素的机会。
2自然美
我国居住区绿化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忽视到重视的不同阶段,开始了对艺术性、对美的追求,这是无可非议的。但十分遗憾的是,对美的理解依然停留在过分人工化的布局手法上。在一些豪华住宅区,绿化面积不大,但花坛、喷泉、亭廊俱全,铺地使用花岗岩、大理石,灌木修剪成几何形甚至动物造形,堆金叠玉,极尽人工之能事。这些人造“景观”让人既不敢碰,更不能踩,只能远远观赏而已,当然更谈不上享受自然野趣。
至于一般的新建住宅区,限于财力没有那么雄厚,但也极想仿效,因此有关规划部门提出了社区绿化应减少人工内容,以绿为主,甚至提出绿地必须占有的比例。
人类创造了愈来愈发达的文明,但也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因此才在社区的人工环境里大规模植树种草,以求能将自然引入到居住环境中。对自然美的追求,早已成为营造园林绿地的主要目的之一。人们逐步从追求过分修饰和相互模仿走向对丰富的、多元的、自在自为的大自然内在精美结构的关照,走向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与保护。
自然美并不排斥人工美。美国著名的建筑师与城市规划家吉佰德认为,城市美来自于人工与自然对比。居住区中也是一样,精美的住宅建筑与自然绿地的对比,构成了社区全部美感的基础。
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曾说:“世界存留于荒野中”。人文学者以其特有的敏锐发现并执着地追求着自然界一草一木、一鸟一虫所具有的自然荒野之美,最终为社会所接受,并表现在对居住环境中自然气息的追求上。
在北美,住宅群之间常保留着成片的树林。对这些林木,很少进行修剪,而是尽量保持其状态,任残枝败叶在丛林间积累,体现了人们对荒野之美的追求。在欧美许多社区里,常常可以看见成群的飞鸟,不怎么怕人的松鼠,偶尔出现的鹿群,从而使人们得以缓解一下对文明的疏离感,才觉得接近了一个完整的世界。
未被文明完全同化的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喜欢自然的草地胜过人工的草坪。对他们而言,一块由植被覆盖的草地是能够为其提供捕捉蟋蟀和蚂蚁,观察、聆听昆虫和鸟类生存及鸣叫的地方,他们极少会觉得这地方“过于杂乱”或“不美”。这种对自然环境的体验,对于他们获得敏锐的观察力,养成对自然景物的兴趣,激发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大有裨益。
在美学方面,社区绿地设计应追求的是让人们更多地感知、发现自然之美,而不是华而不实的人造景物的堆砌。但对自然美的追求,并不意味着照搬自然界的一切,任野草丛生,花木杂陈而不加管理和经营,而是力图在绿地中,更多地体现自然本来的面貌,少一些人工斧凿之气。具体地讲,社区绿地的自然美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2.1植物构造是运用孤植、丛植、群植,散植等配置方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多样与丰富,充分发挥植物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有选择地充许野生植物的生长,如采用多花草坪,混合草坪和自然植物草坪等,并将植物花色、叶色进行分级,以利于植物的色彩构图。
2.2要保留或模拟自然地形。大面积绿地应有自然起伏的地形,最好能有溪流、池塘和岩石,散置的顽石可能比传统的假山石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2.3允许无害的动物生存,在林间要放鸟巢为飞鸟设置有吸引力的觅食与栖息地,蝶类、蜂类、各种昆虫以及鱼类,蛙类等水族对人类无害,并能给人类带来无限的乐趣,为儿童观察生物世界的奥秘创造有利的条件。
2.4要感悟大自然的变化。月缺月圆,花开花落,雨露霜雪,春华秋实,四季的轮回让人们体会到大自然变化的美感。这并非多愁善感,而是对大自然和谐而永恒的韵律之美的本能体验,也是传统园林常用的题材,把这些内容作为园林设计之素材,可能要比亭台楼阁、跌水假山更有自然的意境。
2.5现代社区追求人与自然、人与居住、自然与居住、绿色植物是反映自然美的一个最好的素材,而且绿色植物是社区绿地系统中最基本的生态要素,对市民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作用。“绿色植物”使春季山花灿漫、夏季浓荫葱郁、秋季红叶斑斓、冬季枝桠凝雪,是社区环境中最能体现时间、生命和自然变化的要素。正是由于植物的生命特性,所以在绿化设计时不能随意处之,应以生态学知识为指导,顺应植物的生态习性,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追求生态学理论与自然美是未来社区环境景观设计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但社区环境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生态学以外还有景观学、城建学、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体。因此在社区环境设计中我们不能客观的追求某一门学科,而应该把多门学科结合起来综合考虑,为居民创造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使人们生在都市,趣在自然。
参考文献
1吴良庸.人居环境科学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美)伊恩•••麦克哈特.设计结合自然.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王向荣林青.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