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论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浅谈
所属栏目:自动化论文
发布时间:2014-02-28 15:15:41 更新时间:2014-02-28 15:51:40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经过10年的努力打造,作为学校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学校不断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创建专业特色和专业品牌,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现已建成有具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满足专业实训教学需要。一直以来,学校在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刺激下,不断加大对本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摘要】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无论在专业设置与规模,还是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办学质量、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关键词】数控专业,专业建设,实训基地,专业教学
一、专业设置与规模
(一)专业设置
多年以来,专业定位准确,通过深入到企业调查研究,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发展目标明确,不断改造和拓宽专业服务方向,深化专业内涵建设,修订教学方案,形成了车工、磨工、钳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多样化的技能方向,拓宽了学生的择业方向。本专业还通过县委、县人民政府和旅游局、招商局,成功引进了工艺美术联合办学项目,作为数控技术应用的专业延伸,开办数控雕刻工艺美术班,成立数控工艺美术加工厂,生产数控雕刻、工艺美术产品,投放本地旅游市场,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紧密对接,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专业发展
本专业建立了有效的运行机制,成立了企业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学校主管领导每年组织本专业教师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并做好研讨记录、总结、分析,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育教学紧跟产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而变化,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明确专业发展目标,不断改造和拓宽专业服务面,形成服务于企业的机械加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模具制造、工艺品加工等多个专业群方向。该专业在学校行政及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着重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企业在职员工的岗位培训,体现了本专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特点。
(三)职业培训
本专业教学和培训相衔接,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形式不断改革和创新,与社会的需要相接轨,与国家职业标准和技能鉴定要求相结合,开展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操作工、数控铣工、车工、数控CAD操作员等技能鉴定考证。在县委统战部和县人社局的支持下,着重开展社会成人培训,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师资队伍
(一)专业带头人
本专业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虽处农村办学,难以聘到名师,但学校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通过文化课教师自学转岗、在职进修、选派国培区培、安排去企业挂职锻炼提高等途径,培养了一批专业骨干教师,虽然学历非本专业,但生产和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能过硬,能积极组织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所撰写的论文荣获国家级刊物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自治区技能比赛荣获三等奖。多次到企业挂职调研,有力地推动了我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了专业的课程整合、教改能力。
(二)师资培养
本专业制定了有效的专业教师中长期学习培养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培养制度健全,培养经费有保障,校本培训措施扎实,培训目标明确,依托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进行学习,建立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专业课教师到企业研修和实习人数占专业课教师比例为91%。
三、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训教学
(一)环境与制度建设
本专业实训场所科学布局,每个实训室都挂有企业文化、励志学习、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安全操作等牌匾,安全设施完备,形成对口企业文化氛围和专业特色育人环境。实训室设有专职管理人员,管理制度健全,岗位职责明确,建立有设备使用记录档案,实训室设备帐、卡、物相符,实现学生实训手册、实训指导书人手一册,按照实训课的要求进行填写。
(二)设备设施
学校历年重视投入建设机械加工实训基地,能满足两年在校生每人1个实训工位的要求,设备标志规范、先进,功能齐全,符合教育部颁布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并且与用人企业岗位对接,充分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给学生训练提高技能,能够满足教学和技能培训的基本实训要求。
(三)实训教学
本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功能与专业教学和课程改革需求相匹配,职业能力训练内容与培养目标一致,深化实训教学改革,较好地实现实训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祥实的实训教学计划、总结、实训指导书、实训手册、实训考核登记,以及定期检查、考核的记录,实训效果良好。
(四)顶岗实习
本专业建立规范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有专职领导负责,学生在实习前,做好培训教育工作,学校统筹安排,每个实习点派相关的老师带队实习,配合企业管理好实习生,并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岗位职责考核学生,促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习锻炼,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社会经验。
四、专业教学与课程建设
(一)常规管理
本专业教学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要求,狠抓常规管理。教务处实行教学巡堂制度,坚持每天巡堂,对发现的教学问题进行记录、总结、反思,跟教师交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务处每两周开一次教研会,专业组每两周开一次专业研讨会,使专业教学质量在教学服务过程中得到巩固提高。
(二)教学方案
本专业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案的指导意见》(桂教职成【2006】74号)参考《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等11个专业示范性教学方案》,并结合企业用人的要求,制定实施性教学方案,实现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与企业深层次联合办学,邀请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过程,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到我校进行教学,使专业教学得到有效地改革与发展。(三)课程体系
本专业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建立规范的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通过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参与,编写服务职业鉴定的校本教材。确立了8个专业核心课程,5个专业方向课程等,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吻合,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体现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开足公共基础课,课时达到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的要求,落实了课程教学大纲,措施完善、质量有保障,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为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专门建立了课程改革的台帐和专项经费,保证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四)课程实施
专业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形式下,积极探索课程实施模式,形成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结合企业岗位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模块教学、分层教学、项目教学等。对于文化基础课,结合专业特点,实施模块教学;对于基础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对于专业课,结合理论和实践,实施项目教学。在推进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学,达成“一体化”教学。
(五)课程评价
建立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学生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过程的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强化综合实践能力的考核,针对不同的学科,灵活地采用笔试、口试、观测、工件制作、作品评价等多样式的方法进行考评,同时,实行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定。
(六)教材建设
本专业使用的教材,公共(文化)基础教材,完全是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教材,专业课教材选用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用书目录》推荐教材,并结合专业和学科特点选用按课程标准自编的校本教材。为了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进行个性化和特色化教学,专业组参考企业岗位工种技能的要求,编印部分资料,免费分发给学生作训练和学习参考资料。
五、专业办学质量
(一)质量监控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由教学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务副主任、教务干事等人员负责每天实行轮流巡堂制,不定时地进行随堂听、评课,发现问题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指导,监控得力、到位,使课堂教学不断规范和突出特色教学。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服务质量,每学期组织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两次评教活动,采集学生中的教学信息,并及时反馈教学意见,抑制不和谐因素的发生,促进教学的进步。每学期期末,与带队实习的老师开展社会和毕业生跟踪调研,了解学生专业就业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改革实践中,有效调控专业教学。
(二)双证率及就业质量
本专业近年来注重学生的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狠抓数控车床、数控加工中心、机械加工操作等技能操作证。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通过到企业实训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档次,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称职率为92%以上,优秀率为47.7%以上。
(三)技能比赛
本专业完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机制,每年举行校内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参赛的积极性,每年本专业都有学生参加市级技能比赛和自治区技能比赛,在比赛中都获得不同项目的不同奖项。而且技能比赛的成绩不断地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教学的进步。
六、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
(一)校企合作
学校高度重视行业、企业参与校内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校企一体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实训教学计划,参与专业实训教学,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和学生顶岗实习场所,教师深入企业挂职和实习,并在一线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现有6个关系稳定的,具有较高资质的校企合作办学单位,合作单位双方在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推荐就业、生产实践等方面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几年来,有了校企合作的单位作为专业发展的支柱,本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和对口率不断提高,目前,学生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达到100%。
(二)技能鉴定
本专业经过多年的创办,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建立有“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行业第八职业技术鉴定站”,同时,本专业与城市学校合作完成对应的培训鉴定,可在我校开设数控车工、数控加工中心、数铣、数控CAD等中级工考试点,满足了本校专业班学生和社会培训人员的技能鉴定服务,充分发挥了本专业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服务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王明红.数控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林.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