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空间四维化设计研究
所属栏目:动画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1:44 更新时间:2011-02-26 10:01:44
摘要:在简要分析人们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指出要将空间与时间相互结合考虑,通过住宅空间四维化设计来实现住宅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并结合实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居住需求;生活模式;三维空间;四维时空;包容性;可变性;三代同堂
1概述
住宅是“居住的容器”。在人们的印象中,它是一个基本上静止不变的,通常作为永久性商品的住宅一旦建成,其结构和材料的使用周期就注定有50-60年不变。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家庭结构的变化,人的居住需求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住宅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提高住宅套型的适应性与可变性,于是引入四维化的住宅空间设计。
住宅空间的四维化,包括空间上的包容性和时间上的可变性,前者指住宅实体空间的用途具有多样性可适应不同的用户居住,是相对静止的三维空间;后者指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可根据自身变化发展的需要去改变住宅的空间,是相对运动的四维时空。
2、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2.1家庭结构
不同结构的家庭对住宅有不同的需求,近年有别于传统核心家庭的住户数量骤增,如多代居型家庭、DINK型家庭、SOHO型家庭等,即使就核心家庭而论,个体差异也是存在的,设计人员应将各具特色的生活实态反映到住宅设计中,营造出个性的空间。
2.2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通常被认为是30~60年,在经历各阶段的变化后,家庭人口会呈现反复的增减情形,故不同的家庭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住宅空间去加以适应。
2.3居民
职业特性也应在住宅设计中有所反映,如企业家、干部等家庭成员社交活动多,需要较大或者独立的会客空间,并尽量避免与其它家庭成员相互干扰;新兴的SOHO工作者在家中伏案工作时间较长,故在住宅设计中需要设置专用的工作空间。
2.4居住生活模式
生活模式取决于社会文化模式所赋予的共性和家庭生活方式的个性,而这两大因素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如儿童成长时期家庭需要有方便的家务活动空间,如厨房宜大,并设服务阳台;年轻夫妇家庭喜好贯通的富有变化的空间;文化型家庭注重保证每位成员的私密空间;孤老户家庭则需要安静的修养环境和联系方便的交往环境等。
3、三维空间上的包容性
住宅设计应提供各种具有包容性的户型,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不需进行工程改造,而仅是通过交换使用空间或套型来满足自身需求。
3.1房间用途的多种适应性
房间虽然拥有其固定用途,但仍可作出不同的更换,用户在使用中可按照自身的喜好来对这些房间作出调整。由于气候的变化,用户可选择冬季住南卧室,夏季住北卧室,或把书房和次卧室互相更换;餐厅和客厅的相容(图1)等。
3.2套型空间的功能变异和模糊处理
由于住户生活时刻的变化,具有预设功能的空间往往无法很好地满足其需要,因而在套型中设置某些多功能或未经定义的过渡空间,可使套型空间留有变化的余地,给日常生活带来不能预见的乐趣。
如蓟县山水云天小区W户型在设计中引入了入户花园的概念,对门厅玄关进行了功能变异,并设南向的观景电梯,使得各层住户从观景电梯出来后,先经过一个入户花园,才进入户门。如图1所示。
4、四维化时空里的可变性
4.1单个套型内时空的变化
人的一生由一个人的自由到两个人的甜蜜,再到三个人的温馨,最后到三代同堂的幸福,生活方式随时都在发生变化,居住需求也必然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改变。然而居住者不可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购买新房,因此住宅套型的设计应考虑到时间的因素,居住者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套型进行灵活变化。
如图2所示,只有60平米的住宅套型,可通过简单的移动隔墙,得到适合不同家庭结构变化的各个阶段的居住需求。图2-1,普通三口之家生活模式,设各自独立的卧室,保证孩子有安静的学习空间;起居室与餐厅分别布置,互不干扰。图2-2,独居与二人世界生活模式,将原有的次卧室与餐厅整合作为聚会及交往的空间,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图2-3,新生儿三口之家生活模式,将原主卧室作为婴儿房,使婴儿享受阳光健康成长。
4.2整个单元套型间时空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传统的三维化住宅套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四维化时空的住宅设计是当今及以后的发展趋势。四维化住宅设计主要是针对当今三代或四代共同生活的家庭,这就要求各户之间既各自独立,又是一个整体。
在一个单元中由一梯两户分解为一梯三户和四户,或由一梯四户合并为一梯两户和三户,各户既保持独立性又具有可分可合性,采用改法可设计出不同的面积系列,以适应不同人口结构家庭的需要。
如图3所示,笔者设计的内蒙古乌兰浩特某居住小区还迁楼工程,为一梯六户的点式住宅,每户建筑面积60平米左右,平面布置紧凑实用,灵活可变。图3-1,三代各自独立生活模式,各套型相对独立,功能完备,符合各代相对要求私密的心里行为。图3-2,两代核心家庭生活模式,将B、C套型进行组合,将功能进行简单的整合,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图3-3,三代同堂生活模式,三代同堂应具备以下几点:
(1)、三代同堂住宅应实现可同居、可分居的需求。同居时,房间的空间能够满足全家人的休息、餐饮;分开时各代有独立的房间和卫生设施、从而实现“分得开,住得近”;各代有单独的会客空间。年轻一代有可以家庭办公的空间;年长一代有处理家务、照顾小孩的空间。
(2)、三代同堂住宅应具备可变性,在家庭成员结构发生变化时,户型的布置、房间的性质、房间的分配可以做出相应的调整。
(3)、三代同堂住宅应设有照顾老年人行动不便的设施,如卫生间设有有助残设施,主要的过道在墙上设有扶手等,楼层标高不应该有起伏。
(4)、三代同堂住宅可以完全分割为两套或三套住宅,各自具备完备的住、餐、厨、卫等功能,不能产生对对方的干扰,不能产生安全隐患等。
基于以上分析,图3-3住宅户型符合三代同居的生活需求。组合后的房型设有共享的客厅、餐厅及厨房,功能分区合理,既有各自的私密空间,又有共同的活动空间,解决了高楼中代际相互联系的问题。充分考虑各代之间的生活模式、心里行为和生理需求。各套型间通过简单的变化,可满足多代的居住需求。
5、结语
近年住宅空间的四维化设计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其原因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具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满足住的需求,而以往的住宅设计则与新的居住需求相差甚远。为了使住宅空间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可变性,除了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作充分考虑外,还应密切留意建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结构体系、轻质高强隔墙材料和设备管线配置的发展,同时考虑并兼顾空间的包容性和时空的可变性。随着住户生活模式的发展变化,灵活划分空间的方法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相信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它将成为住宅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福英.“四维化策略”住宅空间灵活性设计研究.广东土木与建筑,2006.1:41-43
[2]李中辉.提高住宅套型的适应性与可变性.甘肃科技,1999.3:36-38
[3]王辉,陈义想,彭微强.灵活空间住宅设计探讨.江西建材,2005.2:33-33
[4]葛铠,常建.对三代家人同居型住宅的设计探索.华中建筑,2006.3:109-111
[5]雷鸣.试论居住需求和住宅适应性和可变性.住宅科技,1998.12:1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