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厂房三维设计心得体会
所属栏目:动画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0:01:44 更新时间:2021-03-18 14:42:14
摘要:根据《抗震规范2008》版,重要建构筑物应进行三维设计分析。随着火电厂容量的不断增大,主厂房体积越来越大,需采用两种以上的软件进行分析,本文通过使用STAADPRO软件对火电厂钢结构主厂房的三维分析设计,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结构布置,荷载取值、节点设计及软件使用等方面的经验。
关键词:三维设计、钢结构;STAAD
一、前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不断增大,百万容量机组越来越多。由于百万机组主厂房体型大,超出了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范围,故一般采用钢结构。本文通过某印度钢结构主厂房的设计过程,对钢结构主厂房的设计特点进行总结和探讨。
二、工程概况
印度某4X600MW独立电站,位于JHASUGUDA省,为新建工程。该地区基本风压0.5kpa,按照本工程的地质勘测报告:厂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场地类别为Ⅱ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2g。(中国规范,GB50011-2001)
由于建设地点及当地施工特点等原因,该工程主厂房采用钢结构方案。横向为带支撑的框排架结构,依次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纵向梁与框架柱采用铰接。设支撑处纵梁与框架柱连接方式为固接。
本工程汽机房屋面梁采用焊接工字钢截面,两端与框架柱固结,减少了构件断面及挠度,使汽机房大空间结构的整体性得到提高。
由于火电厂主厂房结构布置一般要遵从于机务专业设备布置的要求,无法达到较规则的外形,荷载分布不均匀。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3.4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的规则型的要求,本工程从结构布置,三维计算,节点设计等方面采取了相应措施,提高结构整体性,减少了结构不规则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
本工程通过采用带支撑的横向框架构成了结构的横向抗侧力体系,在B、C列间各跨设置了刚性支撑,纵向在每机组计算单元两端分别设置了垂直柱间支撑,形成了有效的抗侧力体系。在保证上部结构内力、位移计算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本工程各框架柱脚与基础采用铰接节点进行连接。
根据规范要求,本工程不应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而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较常用的空间分析软件有国内PKPM系列的SATWE,国外的STAADPRO,SAP2000等,由于电厂荷载种类特别,荷载工况较多,抗震验算时需要调整各荷载类型的等效质量参数与普通民建不同,故本工程选用了美国REI公司的通用结构计算软件STAADPRO进行结构计算,采用配套软件SSDD进行了钢结构构件的中国规范检验。
三、设计过程
REI公司的STAADPRO工程结构设计软件作为一款通用有限元设计软件,有内力计算准确,可处理结构内容丰富,用户可根据工程特点对设计参数自由调整等特点,完全满足现代化电厂的设计计算要求。以上特点在本工程中的到充分的体现。
1.三维模型的建立
模型建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结构简化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首先根据结构确定构件节点的几何位置,杆件截面可通过选取截面库的已定义好的截面数据,也可通过软件本身的截面定义模块进行定义,在STAAD中可以对楼板厚度,容重,泊松比等参数进行定义,可较为准确的模拟楼板对整体结构的受力及变形刚度影响。
主厂房梁、柱及支撑简化为杆系结构,STAAD/PRO软件中对于杆件的固结及铰接的定义是通过杆端弯矩释放来完成的。对于支撑有两种处理方式,定义成为桁架杆件或者对支撑杆件进行杆端弯矩释放。对于汽机房屋盖的水平支撑,本工程采取了定义为桁架杆件的做法,其他如柱间支撑等位置则采取了杆端弯矩释放的方式进行定义。
2.荷载输入及处理
根据电力行业标准,主厂房荷载分类较多,荷载组合虽然原则上遵照国家规范,但部分运行荷载的分项系数有特殊要求,需要对荷载组合进行手动调整,如果计算软件无法提供上述功能,实际工程设计只能套用相邻较大的分项系数,设计冗余过大造成材料浪费。STAAD/PRO可以提供设计人员手动进行荷载组合分项式的模式,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另外该软件的输入文件是一个可编辑的文本文档,已经写好的荷载组合方程式可通过粘贴复制的方式进行重复利用,大大减少了以后类似工程的工作量。
3.钢结构构件验算及结构优化
经过STAAD/POR软件的初步内力计算后,就可以将计算结果代入SSDD中国规范检验程序包中对构件进行规范检验和杆件优化。SSDD中内置了截面优化程序,可以对初步选定的杆件进行满足规范范围内的调整。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取得最优结果,在该过程中,设计者是可以对优化杆件的范围及应力比范围进行调整。
4.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
在采用STAADPRO程序进行结构分析时,截取振型数量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参振质量系数。根据《高规》5.1.13条及《抗规》5.2.2条文说明,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90%所需的振型数。由于程序设定不同,要达到上述目标,在STAADPRO中需要截取的振型数量过多,究其原因是因为该软件在振型排列是未滤掉大量的次要振型,影响了主振型的顺序关系,在本工程的做法是调整部分产生小范围次要振型的构件,如设人字型柱间支撑的上端两端铰支梁,可调整为两端固结或在支撑交叉处增设楼板有限元节点固定,有效的过滤掉由于次要构件小范围运动产生的振型,从而达到满足规范要求的目的。
根据《钢结构规范》5.3.3条,单层或多层框架等截面柱,在框架平面内的计算长度应等于该层柱的高度乘以计算长度系数μ。框架分为无支撑的纯框架和有支撑框架,其中有支撑框架根据抗侧移刚度大小分为强支撑框架和弱支撑框架。规范所提供的支撑类型判别式非常繁杂,在设计过程中不易操作,本工程采用简化的判别,通过提取程序得出的节点最大位移,如层间相对位移小于1/1000,则可认为是无侧移框架,反之则为有侧移框架。
四、主厂房钢结构布置的研究
1.工业建筑的厂房布置一般由工艺专业确定。例如本工程的主厂房,横向布置依次为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在设计中,钢结构主厂房一般采用带支撑框架结构。由于主厂房各部分刚度差异较大,就需要设计人员合理选取支撑形式及支撑布置,来实现结构整体性及完备的抗侧力体系。在布置之中应特别注意与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避免支撑与工艺布置重合的现象发生。
2.主厂房纵向框架支撑跨纵梁设定为两端铰接进行计算,在实际施工图设计时则按两端固结进行考虑,是对抗侧力体系的补充设置,增大了整体结构的安全余度。
3.主厂房楼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平面内刚度一般较大,可以有效的承担由于设备运行时所产生的水平力,局部位置由于工艺布置的愿意需要开大洞口,该处应设置水平支撑,以保持楼板平面内刚度连续,并减少由洞口角部应力产生的楼板开裂现象。
4.钢结构主厂房屋面,本工程采用两端固结的实腹钢梁,设水平支撑体系,相对于桁架屋面梁结构,实腹钢梁有设计简单,施工快捷,使用人工少等优点,尤其适合国外人工费用较贵,工期要求紧的工程。由于屋面梁两端采用固结节点与钢框架柱连接,有效减少了构件挠度,并对提高主厂房整体性有明显效果。
5.主厂房与外围附属建构筑物连接保持独立性,如主厂房与锅炉平台的连接,主厂房与输煤栈桥的连接,应采用铰接节点支座或滑动支座进行连接。不同结构单元的连接处应根据规范要求设抗震缝脱开。
五、材料选择及节点设计
1.由于主厂房是火力发电厂核心建筑,建筑体型及荷载均较大,C列柱脚荷载可达25000kN,在综合考虑了材料的强度,耐久性及可加工性能后,最终选择了Q345B型钢材作为主厂房主要受力构件的材料,对于支撑及楼面次梁等受力较小的构件,则采用Q235B型钢材进行加工。对厚度≥40mm厚的钢板均应符合国家标准《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5313的规定,附加板厚方向的断面收缩率,不得小于该标准Z15级规定的允许值。
2.依据《钢结构设计规范》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钢结构节点设计应遵从“强节点弱构件,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条款8.2.8要求,设计中采用了节点处加腋,梁翼缘加盖板等方式,加强节点域,使构件塑性铰位置脱开节点区域。达到构件先于节点破环的抗震目标。另外还应在设计中考虑构件翼缘、腹板的宽(高)厚比,比面由于局部稳造成的构件破坏,此项满足规范即可,否则会因为构件截面惯性矩过于居中造成材料浪费。
3.由于本工程为国外工程,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运输环节的限制,尽量避免出现超长、超宽构件,造成装船、装车困难。
六、结语
在钢结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从工程实际出发,注意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材料,结构方案和构造措施,满足工程的各项相关要求,并优先选择标准构件及标准节点,减少施工难度。
相对于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优越,施工简便、快捷等优点,以上优点在海外项目中尤为明显。随着钢结构设计及施工技术的日益成熟。钢结构建筑必将在今后得到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
[2] GB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3] JGJ99-98《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4] DL5022-93《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