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杂志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田间试验报告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3-08 14:59:21 更新时间:2014-03-08 14:36:21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中科学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中主要介绍了农业种植过程中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应用,及其田间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微量元素水溶肥料,田间试验,结果,农业杂志投稿
一、试验目的
旨在探讨“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对番茄施用时,其生长、产量等方面的效果,用来为这种肥料的大面积推广施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与时间
实施肥料试验的地点在吉林省永吉县口前镇镇西村。实施肥料试验的时间是2013年5月15日至2013年9月20日。
2.供试土壤
实施肥料试验的土壤是白浆土,表现出来的质地为壤质粘土。速效钾(mg/kg):72;PH值5.6。
3.供试肥料
实施肥料试验采用的肥料的是北京金山生态动力素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这种肥料的主要成分是:Cu+≥Fe+Mn+Zn+B≥100g/L。
4.供试作物与试验设计
实施肥料试验的农作物是番茄,品种为中蔬4号。
试验设3个处理:
处理1:施用供试肥料,将供试肥分4次喷施,第一次在4月20日(第一穗花开花前),按照66.7ml/667m2供试肥料,用水稀释1000倍后喷施;以后每隔15天等量喷施供试肥料,前后一共喷施4次。
处理2:同期施用等量清水(CK1),喷清水处理与供试肥处理同时间、同次数喷施等量清水
处理3:常规施肥处理(CK2),:喷施磷酸二氢钾100g/亩,用水稀释500倍,与供试肥处理同时间、同次数喷施。
小区面积40m2,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区底肥按常规施用。
5.田间管理措施
试验在口前镇镇西村进行。番茄种植大行距0.9m,小行距0.4m,株距0.3m,密度4202株/亩。2013年5月15日按照番茄移栽株、行距要求刨穴、浇水,选择苗情基本一致的番茄幼苗等密度移栽。
实施肥料试验时采用常规施肥方法,分别在番茄采收初期和盛果期冲施复合肥25.0kg/667m2。各处理底肥按常规施用。
实施肥料试验时其它田间管理措施严格一致。
6.数据统计方法
应用F测验和LSD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不同处理对番茄生长性状的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条件下再喷施供试肥料能够不同程度改善番茄生长性状。与CK1相比,喷施供试肥料肥处理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0.4mg/dm2,果实纵径增加0.18cm,横径增加1.39cm,单果重增加15.3g,单株结果数量增加2.8个;与CK2处理相比,喷施供试肥料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0.13mg/dm2,果实纵径增加0.16cm,横径增加1.17cm,单果重增加10.7g,单株结果数量增加1.5个。可见,喷施供试肥料可提高单株结果数量和单果重量。
2.不同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实施试验时各种处理对番茄产量表现的影响结果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常规肥料的情况下,再施用试验肥料,这时番茄产量增加到每667平方米866.27kg,与CK1相比,实施试验肥料的番茄每667平方米增产313.49kg,达到5.65%的增产率为,与CK2处理相比,番茄每667平方米增加产量105.06kg,达到1.83%的增产率。CK1处理比CK2处理相比番茄的产量存在减产现象,减产率达到3.75%。
表3各处理对番茄产量的影响结果单位:亩(667M2)
3.各处理间的方差分析
各处理间方差分析见表4:经F值检测,F值大于F0.01且大于F0.05,处理间差异显著。F0.05(6.944)4.各处理产量的显著性测定
各处理番茄产量结果显著性测验结果见表5。结果表明,实施试验肥料处理与CK1平均产量相差18.8kg/区,大于LSD0.05值(11.637kg/区),因此这两者具有0.05的明显的产量差异。与CK2处理平均产量相差6.3kg/区,亦小于LSD0.05值(11.637kg/区),两者产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进行清水喷施处理与常规对照处理的平均产量存在明显差异。
表5各处理番茄产量结果显著性测验结果
常规施肥基础上再喷施供试肥料能够不同程度提高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改善番茄产量构成因素,为番茄高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金丽华,王桂伶,曹洪凤.番茄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效果研究[J].北京农业,2010,S1:16-19.
[2]苏国顺,陈学鹏.“微量元素水溶肥料”在番茄上的肥效试验[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1,04:38-39.
[3]曲晓荣,杨晶,曲晓霞.番茄施用微量元素水溶肥料效果试验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01: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