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论文泗洪县土地耕地退化及改进措施
所属栏目:农业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2014-03-08 14:47:43 更新时间:2014-03-08 14:27:22
近百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各种生活需求的增加,不断的向自然进行索取,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行为,影响了自然的正常运行,打破了生态平衡,导致了耕地逐渐退化的现象。据有关调查显示,从上个世纪中期到七十年代的二十年时间里,我国土地沙漠化平均每年增加了1600平方千米,到了八十年代中期时,这十几年间土地沙化每年平均增加了2100平方千米,但是在紧接着的十年内,我国土地沙化以每年平均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增加,据相关报告统计,半干旱、干旱以及湿润区的耕地退化面积达770万hm2左右,占据退化总比例的40%。
[摘要]几千年来,我国一直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发展经济的重要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改变,其他行业领域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冲击越来越大,主要体现在对耕地的占用上,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县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相关专家预测这种趋势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扩大,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和控制,将对我县农业的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我县近些年来耕地退化情况进行简要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控制耕地退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耕地退化,影响,对策
一、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泗洪县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使得全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虽然退化的土地得到了局部的治理,但是绝大多数仍处于即将被占用的状态,整治形式十分严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理和控制,我县农业耕地面积将会进一步减少,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最终会影响我县的长远健康发展。因此,在重点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加强耕地退化的整治,及时的控制耕地退化的速率。
二、耕地退化的影响及原因
1.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耕地退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国际上有通用的中度退化计算方法,干旱或者半干旱土地每年每公顷造成损失是38亿美元,虽然我县耕地不存在土地沙化或者荒漠化的现象,但是大量兴起的企业占用了大量的耕用土地,使得农村耕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这种损害农业发展来满足经济发展的做法虽然会取得一些实际的效果,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带来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一时取得的经济价值,
2.造成了耕地资源的损失,影响了社会整体稳定
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对于广大农民群众来说,耕地是生活的根本,不断的被占用虽然能得到一些补偿,但是长远来说得不偿失,与此同时,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利用,这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给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困难,这也造成了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失去耕地的农民自己知识水平较低,从事其他行业的可能性很小,大多数成为无业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
3.生态环境恶化,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面积的耕地被各种建筑物占据,看似发展较快的经济,其实存在很大的隐患,耕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全县植被覆盖率重要的部分,为了加快经济的发展而不顾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只能取得一时的效益,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打破了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平衡发展,使全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4.耕地减少去向
从土地变更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全县年内耕地减少3501.3亩,其去向比较单一,全部为建设占用耕地;因土地开发复垦增加耕地4980.4亩。全县年初耕地面积2087486.8亩,年末面积为2088965.9亩,净增加1479.1亩。
三、耕地退化的防治对策
1.采取积极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目前应对耕地退化的防治措施必须多方面考虑,综合考虑防治的效果,坚持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理念,针对不同地区的耕地退化情况和当地地质地貌特征,采取相应的综合性措施。
2.防治水、肥、土流失
综合治理措施必须考虑到对土壤成分的保护,必须以保水、保土、保肥、提高土壤供养能力为阶段性目标,强化对坡耕地的改造,要结合荒地和丘陵地开发的种植模式,采用蓄水灌溉的方法,坡地聚土,改造成垄式的种植模式。
3.防止经济与生态不平衡发展
关于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双向发展,我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我县整体的发展情况,寻求中间性原则,在最大限度之内的开发和利用土地,同时必须加强对经济环境的保护,尤其是保持一定的耕地面积,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经济收益,要做好宣传和监督工作,规范企业发展行为的同时,提高农民群众的知识水平,增强主动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有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
4.优化资源配置
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2009年以来,江苏省泗洪县国土资源局实施三大工程、强化四项监管有效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耕地资源得到了保护,建设项目用地得到了保障,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增地增产增收,经济社会效益明显。该局着力推进实施耕地占补平衡、增减挂钩、省级重点三项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工程,总规模32779.8亩,总投资1.7亿余元,新增耕地7260.35亩。
5.防治土地污染
要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科学的用污水进行灌溉,同时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将污染物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放置,要坚持循环利用的原则进行处理,同时要对土壤进行生物治理,借助有益微生物或者动植物的功能,对土壤中有害的物质或者气体进行转化利用,有效的修复受破坏的土壤。
6.实施占补平衡制度
一是在非农建设用地项目,实行占多少、补多少,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和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审批会审制度,确保耕地保有量。二是是在建设用地前期工作中,通过现场踏查,科学指导项目选址、落位,对于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坚决不予以供地,并对面积过大的项目用地核减用地面积。三是注重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做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工作。通过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实施万顷良田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四是强化制度落实,注重加大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和健全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责任人,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动态巡查制度。
7.适当扩大耕地面积,对中产或者低产田地进行改进,保证粮食生产的稳定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耕地占用面积不能逆转和人口增长不能逆转,所以要因地制宜的对荒地或者复垦地进行改造,增加耕地面积。在确保粮食生产稳定的同时,注重对中产和低产的田地进行科学化改造,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保证每年粮食播种面积与总量基本持平,稳步增加。对于损坏的耕地要及时的修复治理,增加有机肥的使用,利用秸秆还田技术改变土壤的有机物成分,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福兴.我国西部地区耕地退化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水土保持学报,2002,01:1-5+10.
[2]谭淑豪,李力,徐挨辉,吴淑秀.经济改革背景下的区域土地退化研究??以江西省耕地退化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1,03:31-34.
[3]陈新泉.我国中西部退化土地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2011,03: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