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论文“换位思考”,让课堂更和谐
所属栏目: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17 10:34:10 更新时间:2014-03-17 10:52:08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要坚持“师生互为主体、互为主导、积极互动”的原则,在“入境——激情——导行”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思维对话、心灵对话、情感对话等形式,努力建构一个回归生活、参与社会、自然朴实的新型品德课题教学。
摘要:“换位思考”,是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理解他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和谐的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换位”,要换得自然、巧妙,要真切地尊重孩子,换位时,要认真地把他们放在相应的高度。我们要坚持“师生互为主体、互为主导、积极互动”的原则,在“入境——激情——导行”基本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师生间思维对话、心灵对话、情感对话等形式,努力建构一个回归生活、参与社会、自然朴实的新型品德课题教学。
关键词:换位思考,和谐课堂
“换位思考”,是我们站在别人的角度和立场,理解他的想法和做法,从而达到和谐的途径。而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换位思考”同样很重要。
三年级下册教材《安全的生活》中“当危险发生的时候”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火灾的危害性,火灾中自救逃生的方法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当火灾或其它危险发生的时候,一些处理及逃生的方法,使学生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机智勇敢地面对灾害事故。这一课的可操作性很强,所以,我重点采用了情景创设法、换位思考法、演习法等进行教学活动,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视频出示奥运会开幕式上,林浩和姚明的照片,由林浩作为奥林会小旗手引出他在5.12地震时表现出的可贵品质,被誉为抗震小英雄。向学生点明当危险发生的时候,我们应当沉着、机智、勇敢。
(二)师生互相活动:当遇到火灾,(视频出示)我们应该怎么办?
1.情景设置:现在,一幢大楼起了火(视频出示),小明一个人在家里写作业,这时,他该怎么办呢?
2.学生交流。(教师向学生点明当危险发生的时候,可供逃生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只有几分钟或者更少,必须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3.如何拨打火警119电话。拨通了电话后,我们应该说些什么呢?现在,老师就是小明,你们就是119电话接听员(换位思考)。我们来演示一下!
师:“你好,是119消防队吗”?
生:“是。”
师:“我该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
学生纷纷出主意,就点出了拨打火警电话时要说清楚的问题。这样由学生自己确定在火灾发生时要说明的情况,他们的记忆会更清晰。
4.当消防队在来的途中,我应该做点什么呢?学习自救的方法(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烟呛;用湿被子、湿衣服捂住身体,防火烧)。
5.当消防队员来了后,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他们发现我们呢?
(三)现场演习。当危险来临的时候,我们的逃生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地震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趴桌子下、墙角、到空旷的地方去)。现在,假设危险发生了,怎样做最安全?(在平房,可以直接到空旷的地方去。)这样在第一时间逃生呢?我们来演习一下。
1.现在,火灾发生了,同学们,赶快撤离!
第一次演习逃生,学生捂住口鼻,拼命外逃。由于心中只有自己,在安全路口处拥挤,结果降低了逃生的速度,计时20秒。
2.让学生在门口排队,并把两扇门都打开,让学生回教室,再计算时间,结果只用了刚才一半的时间。
3.讨论:为什么我们两次用的时间不一样呢?学生分析出集体逃生时必须要有序,心中要有他人;而且要把所有的安全出口都打开。
4.再次演习火场逃生。
(四)初步感受消防队员的工作,明白119电话不能随便打。
1.出示火灾场景图,让学生谈感受。
2.出示消防队员救火图片,感受他们工作的危险、艰辛和伟大。
3.如果你是一名消防员,当你接到电话后,会怎么做?
4.总结:不能随便拨打119电话。
(五)学习其他一些简单的灭火方法,学习使用灭火器。
1.当发生小规模的火灾时,我们要及时灭火。如当炒菜时油锅着火,应该怎么办?
2.拿出灭火器,现场展示使用方法。
(六)学习其他危险来临时救人的方法。
当发现有人触电、溺水、煤气中毒等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七)总结:现在,我们在危险发生的时候,已经做到了沉着、机智、勇敢、有序。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再读一遍课题:当危险发生的时候。
虽然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经历过,却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情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讲授的知识很少,很多知识是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活动的。令我感觉最欣慰的是“如何拨打119”的教学环节。以前在上课的时候,通常也进行情景创设:学生打119,老师当消防队员来接电话,由老师问、学生答,这种“换位”来思考问题,学生也能够回答出类似“火灾的具体位置、家里的电话、火势大小”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是由“消防员”的提问引导出来的,课后再与学生交流,他们就说不清哪些方面。而在这次的课堂活动中,我进行了进一步的“换位”——由学生当消防员,老师来作为遇到火灾的人,进行对话。这样,学生问,老师答,而且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故意不知所措,或者是反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学生就提醒你应该怎么样说,为什么要回答问题。于是,就产生了这样的效果:
师:“你好,是119消防队吗?”
生:“是。”
师:“我这儿发生火灾了。我该说些什么呢?”
生:“你住在哪儿?”
师:“行村镇赵疃村。”
生:“是楼房还是平房?”
师:“楼房。”生:“在几层发生的火灾?”
师:“这有什么关系吗?”
生:“这个来确定我们需要准备的消防设备。”
师:“四层。”
生:“电话是多少?”
师:“还要电话啊?为什么啊?”
生:“当然,如果有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在路上和你联系。”
师:“3771053.”
生:“起火的原因是什么?火势大还是小?”
师:“可能是煤气引发的,现在楼道里满是烟,我也不清楚。”
生:“明白,你在家里注意不要受到伤害,我们一会就到。”
……
在这次的“换位”中,我很惊喜:没想到学生会问得如此清楚,没想到学生会对问题的提出有如此明确的理解!在课后的交流中,他们明确在火灾发生时,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119,而且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说清楚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联系电话、起火原因及火势大小等情况,真正地以思想指导了自己的行动。正是因为学生有了自己的思考,所以形成了自身的技能。
同样是换位思考,但是换的“位置”不同,所获得的效果也不同。究其原因,在于我们通常采用的“换位”思考,还是局限于常理,把学生放在一个较低的位置,放在一个受指导的位置,被动地进行思考,所以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而一旦换个角度,把学生放在一个“引导者”的位置上,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层面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会获得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指导自己的行动。
这种方法,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中,非常有效。如“当明明玩游戏正高兴,奶奶来电话而且要和你说话,你会怎么做?”我就会直接当明明,让孩子们来当奶奶,进行交流。在通话时,孩子们就自然地明白了奶奶的爱,也知道了平时要与长辈多沟通交流的道理。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关键是我们“换位”,要换得自然、巧妙,要真切地尊重孩子,换位时,要认真地把他们放在相应的高度。在这种真切的情境下,孩子们进入了角色,就会认真积极地思考问题,而且想法就会达到一定的高度,进而变成自己的思想,并指导自己的行动。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来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谢国刚.预设与生成.济南:山东教育.
[2]闫东.精彩课堂.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3]刘洁.换位与思考.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