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无车日与居民出行方式选择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2:00 更新时间:2021-03-22 14:29:56
摘要:本文通过对无车日产生和发展介绍及其引发的思考,议论城市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发展方向,结合绿色交通和人性化理念,得出广泛选择步行、自行车以及公共交通出行是未来居民出行选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车日;居民出行;绿色交通;人性化
“NoCarDay”andtripModesofCityPeople
ByShuLei
Abstract:Basedontheconsiderationoftheoriginalsourceandthedevelopmentofthe"NoCarDay",theessayholdsadiscussiononthewaysoftrafficandtransportationwhichareselectedbythecitizenswhengoingoff,also,ittakesacombinationwiththeconceptionofGreenTrafficandhumanization,eventually,showingatendencyofcomprehensivechoicesofambulation,bicyclesandpublictrafficaretheonesofthefuturecitizens.
Keywords:NoCarDay,TripModesofCityPeople,GreenTraffic,Humanization
0引言
2007年9月16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及无车日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主题是“绿色交通与健康”。活动期间,北京、上海、青岛等已签署承诺书的一百零八个城市的政府领导带头“拒绝”小汽车,宣传倡导绿色交通理念,积极培育高尚的城市交通文化。
2008年,北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让市民享受了久违的畅通和洁净的天空。实行单双号交通限行并封存部分公车等后奥运交通问题还在大家议论纷纷之时,又一个无车日让我们眼前一亮,在这一天中,人性化出行模式被大力提倡,人性化街道无处不在:有的城市划出了机动车禁行区域,把道路“还”给了喜欢步行或骑行的人们;有的城市规定了限行区,只有公共交通车辆可以畅通无阻,大大方便了人们出行,提高了出行效[1]。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城市环境问题不断受到大家的重视,而汽车尾气排放在城市污染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少开一天车”究竟能给城市带来怎样的影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对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又有什么影响,这些都应引起我们的思考。
1无车日产生和发展
“国际无车日”诞生于法国,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在这一天弃用私家车。一年后的同一天,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加入了“无车日”活动。2000年,“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由此成了“欧洲无车日”,并得到世界各国支持发展成“国际无车日”。到目前为止,全球前后有1488座城市加入了这一活动。
1.1无车日产生背景和原因
随着城市的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城市的人口迅速增加,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城市人口不断膨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资源日渐紧张,土地资源也不例外。
城市交通领域有“亚当斯定律”:道路拓宽、面积的增加能使交通拥挤暂时有所缓解。但同时因交通畅通,引来了更多车辆,此即“诱增交通量”。不久。新拓宽的马路又回到原来的拥挤状况。[2]
城市交通在大压力之下显现出拥堵和高负荷运作的状况,能源紧张,空气污染,在一系列由于汽车造成的问题日益严重时,198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提出“Intown,withoutmycar!”于是,得到各界广泛支持,无车日自此产生。
1.2无车日在我国的发展和成效
2001年,成都成为我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随后,北京、上海等其他城市也开始无车日的宣传。2007年9月,已推广到1O8个城市,云南省已推出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将无车日推广每一个月。
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77亿,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300万辆,私人汽车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交通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低于国外15到20平方米的人均水平。搭乘公交出行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交通拥挤现象严重。
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这些数据,更让我们坚信无车日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
2无车日引发的居民出行方式变革
2.1居民出行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公共交通发展,现在居民出行方式有步行、自行车出行、公共交通和私家车出行四种。
2.1.1步行方式
步行方式为最原始的一种方式,一般速度为4-7km/h,速度是四种出行方式中最慢的,但同时是绿色交通中等级最高的,自由机动灵活,对环境友好,对身体有益,适合短途出行。
2.1.2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一般为11-14公里/小时,在城市短距离出行,尤其在出行高峰时段,其速度优势相当明显。在大力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经济的今天,以骑自行车作为出行方式,不仅能够减少污染和碳排放,也是一种休闲、娱乐和健身的绿色出行方式。
我国是自行车大国,但最新数据显示自行车出行率却在以每年2%-5%的速度下降。
2.1.3公共交通出行
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城市轨道和公交车。
城市轨道以用地省、运能大等优势几乎成为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必然选择,因其准时性也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
公交车因其容量大,而在无车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今年来快速公交BRT的发展也逐渐开创更大容量公交的新时代,成本低于轨道交通。
2.1.4私家车出行
私家车出行便捷,可调控性较强,但是带来问题诸多,正如美国学者艾伦所言“汽车所到之处,铺筑的地面扫荡了这里的土地——田地变成了停车场,而森林则变成了汽车道。”[3]
同时私家车出行将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城市污染以及交通事故等问题。
2.2居民出行方式的变革
2.2.1无车日推进居民思考
无车日是对有车日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上的否定和反思,它不是对有车日的全面否定,因而代表着理性和成熟。
无车日引发的正是要中国吸取西方发展城市交通的经验,也是引发中国居民对城市环境的关注,引发中国居民对出行方式的选择有进一步的思考,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思考。
2.2.2无车日推进绿色交通
无车日不仅仅是9月22日那一天,而是一种绿色交通的理念,而居民出行方式发生的变革正是契合绿色交通这个理念的。
ChrisBradshaw于1994年提出绿色交通体系(GreenTrans—portationHierarchy)。他将绿色交通工具按优先级依次分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公共乘车、单人驾驶的私人车。绿色交通在城市交通方式的选择中鼓励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方式。[4]
未来交通将是对环境友好的交通,从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必须立足于绿色交通,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对私家车加以限制,从而改善城市的交通环境。
居民出行方式的选择也必将向着绿色交通的方向发展,无车日不是拒绝汽车,而是唤起民众对环境的重视,对出行方式的思考。
2.3人性化出行方式
无车日的意义不仅仅是树立了绿色交通等一系列思想,促进居民对出行方式的思考,也促进了城市对城市交通环境建设的反思。如何以人本的思想建立城市交通体系,给居民建立良好的出行环境将是现在首要的工作。
2.3.1人性化街道
人性化街道是“2008年中国城市无车日”的活动主题。盲目扩大道路汽车空间并不能减缓城市拥堵,反而适当的缩小汽车空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解决方案。[1]
采取增大自行车道的空间以及为公交车预留快捷车道等措施,将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环境,也因此促进居民选择此种出行方式。
2.3.2人性化换乘
居民出行最佳方式为步行和自行车,但因其只适合于短途出行,故可将步行、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相衔接。
将步行、自行车与公交、城市轨道相结合,做好各自的换乘工作,提供广泛便捷的换乘服务,在换乘地点为自行车提供停靠地点,缩短换乘距离,将为居民选择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作出贡献。
3结束语
因不满于城市日益恶化的环境以及城市日益拥堵的交通而提出无车日的口号,因追求和谐社会而提倡和谐交通。而无车日的提出不仅是一日而已,更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对居民出行方式选择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再一次提起绿色交通的概念,引导居民选择绿色的对环境友好的出行方式。
大量选择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人性化的出行方式必将是城市交通的发展趋势,也必将为更多的居民所选择。
参考文献
[1]黎林峰.无车日:倡导人性化出行方式,JSXX,2008:10-11.
[2]戴秋波.无车日与城市轨道交通,轨道交通,2009(1):26-27.
[3]萧坊.在“无车日”反思“汽车社会”,2007:经济导刊.
[4]范晓慧.城市自行车交通系统研究,2008,34(29):山西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