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综合治理机制 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42:00 更新时间:2021-03-23 13:33:54
创新综合治理机制 促进社会文明和谐
伍中文
常德市综治办 湖南415000
平安是文明的基础,平安是和谐的前提。近年来,常德市综治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的目标,以创建“平安常德”为取向,积极发挥综治工作在文明创建中的作用,以平安创建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运用综合治理手段,努力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良好社会秩序,打击、矫治社会不良风气,有力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近三年来,综治工作取得了刑事发案、矛盾纠纷总量、各类事故下降、群众满意度上升等“三降一升”的明显成效。2004-2006年,我市分别有5个、3个、5个区县(市)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市、区),2006年,我市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2007年,在全省社会治安状况及政法队伍形象抽样调查中,我市综合得分位居全省第二;9月份,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首次评选的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中,我市列全国661个城市第26位。在创建平安城市、文明城市的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新综合治理工作体系,构建平安建设的基层平台
综合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效能,必须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全面创新整合工作体系。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设:
1、建立综合治理“一中心五网络”体系。在乡镇(街道)设立综治维稳管理中心,由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街道办事处主任)、政法委书记等任副主任,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依托信访室设信访维稳站,依托司法所设调解转化站、帮教矫正站,依托派出所设人口管理站、治安防控站。村(居)、单位对接设立“一中心五组”。
2、创立乡镇(街道)党委政法委。由乡镇(街道)分管党(工)委委员任书记,武装部长、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民政助理员、信访办主任等为委员。充分发挥政法委整合专业资源、强化功能互补、统一指挥调度的功能。
3、建强“一办三所(室)”。综治维稳办由政法委书记兼主任,一名副科级以上干部任专职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兼任副主任,配备3名在编干部任专干。派出所建制镇不少于10人,建制乡不少于5人,司法所达到3人。警力不足的,在乡镇行政干部中,考录符合条件的以公安、司法助理员身份充实到“两所”。设立信访室,由分管领导任主任,配备1名专干。
4、组建专职巡逻队。市城区(含武陵城区、鼎城区武陵镇、德山开发区和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建立专职巡逻队,现已达580人。区县(市)城关镇建立不少于40人的专职巡逻队,农村每个乡镇不少于15人,由综治办、派出所联合管理,实行专业巡逻。目前,全市共有专职巡逻队230支4920人。
二、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努力增加社会和谐因素
维护社会平安的核心是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建立一种动态平衡、有序发展的稳定格局,促进社会和谐。近年来,全市着力抓了四项措施的落实:
1、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强化了党政主职主抓稳定的意识,层层建立了维稳工作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权制,签订了严格的责任状。集中围绕“防止群体性事件,防止非法集访,防止重大治安事故”的总体目标,强化坚持“预防主导,转化主导,责任主导”的维稳工作方针,加强责任体系和工作能力建设。进一步深化、完善了党政主职总揽、单位法人包干、超前排查预警、交办督办反馈、责任包保化解、主要负责人现场处置、工作考评排序、主要责任人定期述职、涉稳责任查究、维稳政绩建档等“十项制度”,配套制订了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全面构建了层层能保、人人能包的责任体系,形成了以党政组织为领导,以专门组织为主体,以社会组织和民间组织为补充的多元管控体系。
2、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我市高度重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已经形成各级党委、政府统筹,维稳办、联席办、信访局具体组织,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全面排查、集中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各级维稳办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台帐管理”和“日调度制”,每旬组织一次全面排查和调度,每月全面更新一次台帐内容,并将有关情况综合后报请党委、政府当月稳定工作例会研究。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少数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移民安置、交通营运等突出问题,在认真研判的基础上,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进行交办督办,确保化解到位。
3、完善“三调联动”工作机制。调解工作是化解矛盾的基础工作,我市建立健全了“三调联动”工作体系,完善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联动的运行办法,建立了联调联席会议、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政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指导协调、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定期教育培训等制度。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排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法院系统加大司法调解力度,加强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把司法调解工作贯穿整个司法审判的各个环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加强依法行政,对行政执法纠纷积极调解。
4、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方式。我市充分发挥基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探索创新矛盾纠纷的调处方式,并及时总结推广。一是推行警司联调。一些地方尝试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由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进驻,实行警司联调,就地处理矛盾纠纷。现在,这一工作模式已在全市得到推广,既有效减轻了派出所的工作压力,又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的法律效能。二是推行“三官两员”进社区活动。由综治办组织,每个社区各明确1名警官、法官、检察官、司法助理员、民政助理员轮流到社区值班,帮助群众解决法律问题,调处矛盾纠纷。三是推行“一三七”工作法。健全乡镇、村(居)、组三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对于人民群众内部发生的矛盾纠纷,小矛盾一天内解决不出组,一般矛盾三天内解决不出村,大矛盾七天内解决不出乡镇,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工作模式也得到了省、市的肯定与推广。四是推行“提示牌、服务卡、劝告书”等便民调解服务措施。安乡县加强便民调解服务,在各乡镇、村(居)主要路口、聚居地和人员集中地悬挂“矛盾纠纷提示牌”,向农户发放“法律服务进村入户联系卡”,对矛盾纠纷尚未激化或者达不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发出《矛盾纠纷劝告书》。这些新举措拓展、畅通了矛盾纠纷调解渠道,对促进基层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针对日益严峻的治安形势和日益繁重的防控任务,我市大力加强治安防控体系的机制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建设,采取了三个方面的主要措施:
1、转变指导思想,立足防控创平安。一是明确党委政府的政绩导向。各级党委、政府逐步明确了抓防控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到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防控是治安的根本措施;深刻认识到良好的治安秩序是各级政府应该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深刻认识到治安防控“小投入,大产出”的成本利益关系。市委、市政府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治安防控工作的文件,各级党政主要领导每年都多次调度研究,解决治安防控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加强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保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各级财政用于治安防控的专项投入每年均达到1000万元以上。二是创新公安机关的打防模式。公安机关既是打击的主力军,又是防控的主力军。近年来,全市公安机关较好地处理了“打防结合”、“控管结合”、“整建结合”的关系,把以打击破案为主要手段推动公安工作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控发案为主要目标的常量管理模式;把集中统一行动解决突出问题的突击性工作方式,还原为根据治安规律进行管理的常规工作方式;把治安防控固定少数部门职责的单一分工布局,转变为齐抓共管的全警责任机制。指导思想的转变,促进了公安机关“打防双赢”目标的实现。三是强化部门单位的主动意识。通过完善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法人负责制、治安防范责任追究制等,强化了各部门单位主动抓防控的意识,改变了以往治安问题单纯依靠公安机关发力、政法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综治部门调度协调,公安机关主力运作,群防群治构成网络的整体防控格局。
2、构建防控体系,城乡联动创平安。近年来,我们根据常德实际,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城乡治安防控体系。一是构建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在市城区,我们构建了一个党政总揽、综治协调、专群结合、责任包干、资源共享、社会联动的“186”治安防控体系。“1”是指设立统一的指挥调度中心。市里设立指挥调度中心,四区设立指挥所。市指挥调度中心由市委政法委书记任指挥长,市政府一名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市综治办主任任副指挥长。四区的指挥所由四区政法委书记任指挥长,分管副区长(副主任)、公安(分)局分管治安的副局长等任副指挥长。变过去城区治安防控由各部门分线指挥、各自为战,为现在的党委、政府统一指挥。“8”是指划分8个治安防控区。按办事处(镇)行政区划设立武陵区城东、城南、城西、城北、三岔路和柳叶湖、武陵镇、德山等8个防控区。“6”是指构建6个防控体系。采取条块结合、上下连线的办法,设立自防包保、治安管控、技术监控、巡逻防控、动态处警、哨卡控堵6个防控体系。二是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我们将农村治安防控作为全市治安防控系统的重要部分,实行城乡防控互动呼应。建立了“三联一包”责任制,即乡镇干部和派出所干警联村,村干部联组,党员联户,以村、屋场、墟场为单位实行治安责任承包。完善了四种群防形式,即:在集镇组建专业巡逻队,在车站、码头、公路收费站、林业检查站等重点部位设立治安信息员,乡镇划分联防区域组建联防队,村里组成联户区。三是构建技术防范体系。我市是第二批中西部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全国共15个,湖南省仅常德市),也是省公安厅明确的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单位。近年来,我市以建设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为龙头,加大技防工作推广应用力度,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技防系统。市财政投入近千万元,在市城区建立了9个监控中心,安装了208个摄像头,同时对市交警支队已建的29个视频监控点进行了资源整合,对金融系统、娱乐场所、网吧等重点要害单位和重点防范部位的技防设施加快建设。我市的枪支、弹药、民用爆炸物品、剧毒及放射性物品等的生产、存放场所技防设施安装率达到100%,重点要害单位和重点防范部位的技术防范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新建住宅小区技防设施安装率达99%以上。我市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城区主要道路、治安复杂区域、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监控网络。各区县(市)也都制定了技防设施建设规划,正抓紧规划实施。
3、夯实基础防线,落实责任创平安。全市全面强化社会管理职能,以管理促防控。主要发挥公安治安、人口、禁毒、网监、消防、交警和司法、教育、团委、民政等部门职能,依法、严密、规范管理。加强对实有人口、暂住人口、出租房屋、特种行业、公复场所、枪支弹药、爆炸物品、剧毒危险品、放射性物品及消防安全、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吸毒人员、监外执行罪犯、未成年人等的管理,加强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及时广泛收集各类治安信息,及时查处各类治安案件,调处治安纠纷。全市对各类重点人口全部建立了信息库,组织了帮教队伍,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高危群体违法犯罪。近几年,我市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率都逐年下降。同时,全市层层制订了平安创建规划,完善了平安家庭、社区、村组、乡镇、街道、单位、学校、企业、旅游区、文化娱乐场所等的创建标准,平安创建基本上做到无缝覆盖,合格率达到85%以上。全面强化内部单位及社区的人防、物防责任,将内部单位发案作为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单位及居住区建立了完善的治安防范制度,如门卫制度、领导带班制度、巡逻制度、隐患排查整改制度等。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和住宅小区等都加大了配备专业保安队伍的力度,聘请专业保安员进行看守,同时,组织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夜巡,加强重点部位的物防措施,结合技防设施的运用,有效提高了立体防范能力,实现了创安目标。
作者简介: 伍中文,男,出生于1979年,籍贯,湖南常德, 毕业于湖南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现任常德市委政法委综治科科员,研究方向,社会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