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废弃食用菌料栽培鸡腿菇的技术
所属栏目:作物生产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9:20 更新时间:2011-02-26 11:09:20
【摘要】: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其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药用价值。鸡腿菇可以利用其它食用菌的废料栽培,既能节约原料和成本又是绿色环保食品,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且易于栽培、产量高,有较好的商品价值。是值得推广栽植的产品。
【关键词】:废弃菌料,鸡腿茹,栽培试验
鸡腿茹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鬼伞属。肉质细嫩、鲜美可口,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还有药用价值。中医认为其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经常食用有助消化、增加食欲和治疗痔疮的作用。鸡腿菇还能利用其它食用菌的废料栽培,既能节约原料和成本又是绿色环保食品,适应当前消费者的需求,且易栽培、产量高,有较好的商品价值。是值得我们推广栽植的产品。
一、栽培原料配方
1、配方①:平菇废料40公斤,金针菇废料30公斤,碎稻草20公斤,棉籽壳10公斤,石灰粉2公斤,钙镁磷肥2公斤,食盐1公斤,微肥0.5公斤,水120-130公斤。
2、配方②:平菇废料60公斤,麦糠20公斤,棉籽壳20公斤,石膏粉、食盐各1公斤,石灰粉1.5公斤,磷肥2公斤,微肥0.5公斤,水130-150公斤。
二、建堆发酵
根据培养料配方要求,把所需的各种原料充分预湿并将其拌匀后堆成堆,堆高1.2米左右。在料堆上用木棒(或竹棒)打几个通气洞至堆底,避免厌氧发酵。料堆用塑料薄膜或草帘覆盖,当温度升到60℃以上维持12小时后翻堆;翻堆后仍需在堆上打洞,待温度再升至60℃以上,仍维持12个小时,再翻堆;如此前后翻堆3次。发酵后的料应无酸臭气,色泽呈深棕色,含水量为55%-56%。最后把发酵好的料堆摊开降温后即可装袋。
三、装袋接种
用线把塑料薄膜料筒的一端先扎紧,放1层菌种(采用塑料袋的可直接放入菌种),再装料至袋的中部时放入第2层菌种,再装入料至袋口,把料压实后再放1层菌种,用线将袋口扎成活结,共3层菌种2层料,菌种用量为料干重的15%左右。也可采用4层菌种3层料的装料,但菌种量要比3层菌种的稍大些,约为20%。接种后把菌袋单排堆放在清洁干净的培养室内发菌,堆高5-6层,袋温控制在25℃左右,2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袋,即可栽培。除了发酵料栽培方法外,也可装袋后再高温灭菌,进行熟料栽培。
四、脱袋覆土
将发好菌的菌袋脱去薄膜袋后直接进行棚、畦床覆土栽培。选择排水良好、土地肥沃的地块,挖深10-20厘米、宽100-150厘米、长度不限的畦床,畦床南北向,周围挖好排水沟(沟深20厘米以上),床底要求平整,撒上少量石灰消毒,然后将脱袋后的菌棒横放纵向排列于畦床上,菌棒间隙3-5厘米厚的粗细混合土(或菜园土)。所用的覆土材料,在使用前用1%-2%的石灰加水拌和或直接用1%-2%的石灰清水调和,含水量为45%左右,以用手捏成团,落地即散为宜。覆土后用竹片搭成拱形小棚,上盖塑料薄膜和草帘,避免阳光直射。
五、出菇管理
覆土后要保持覆土层湿润,适量通气,棚内温度控制在20-26℃,一般覆土后10天左右菌丝可长到覆土层表面。此时要经常喷水,提高棚内空气湿度,使空气湿度保持在85%-90%,同时调节棚内温度为16-22℃。每天要通风换气,覆土后20天左右畦床表面形成原基,管理上以增湿、通风为主,特别是子实体生长阶段,要常喷水,常换气,保持较高的湿度和充足的氧气,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如棚内温度超过28℃时以降温增湿为主,换气时要注意防止风直接吹入床面,以免影响菇的色泽和质量。经过7-10天的管理,子实体可迅速长大。
六、采收
鸡腿菇的子实体生长成熟快,且易开伞自溶,变成黑色液体而失去其商品价值。因此采收要及时,一般掌握在菇体结实不中空,菌盖上有少量鳞片,菌环刚开始松动,就要及时采收。采收时用手捏住菌柄下部,轻轻转动一下即可拔起。丛生品种采收时要尽量不碰伤小菇。采收后清理床面,补土喷水,盖膜养菌,促进现蕾出菇,一般每潮菇间隔10-15天,可连续采收4-5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