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治对策的研究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1:24 更新时间:2011-02-26 11:51:24
摘要:环境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突发事故也呈现高趋势。能否及时防范、妥善处理突发性环境事件,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也是对环境部门执政能力和水平的检验。
关键词:环境安全,突发性环境事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增长和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环境风险源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在发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能迅速、准确地实施科学监测,及时反映污染现状,为政府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环境污染事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解决突发事故和矛盾,必须切实加强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防治管理。
一、以预防为主,加强日常监管
1.1对事故隐患排查登记,采取消除措施
环境执法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点,着重检查一些污染事故隐患单位。通过排查,对安全措施不落实的企业令其停产、整顿、限期整改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令其关闭或转产对布局于环境敏感区的污染企业令其迁出。特别是对使用、储存、运输剧毒化学品和危险废物的单位、场所逐一落实环保措施对处理设施落后、不能达标排放的,要采取停产治理措施对屡次发现偷排越标污水的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从重处理,以杜绝各类污染事故的发生。针对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毒性大的高污染行业,认真展开调研,摸清企业的生产情况、处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时间、污染物种类和排放去向,在执法中可根据该行业废水的排放规律,在每年、每季、每月的生产高峰期,对其加大监督力度。
1.2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
为规划布局及建设管理部门做好环境评价工作,严格控制新建、扩建有重大污染事故隐患的建设项目,杜绝在环境敏感区水源地、城市上风向、人口稠密地区、游览区等新建、扩建有可能产生重大污染事故的项目。避免产生新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源。
1.3大力加强环保培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境意识
公众教育系统可由广播电视、报刊组成教育内容为:环境保护和污染事故防范常识;环境污染防护和急救知识;市环境污染事故报警和应急程序;典型污染事故案例分析等方面。每年举办企业负责人环保培训班,集中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他们是企业的决策者,企业的环境管理、清洁生产都靠他们带动。提高全民认识首要是提高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对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的环境危害性认识,通过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之准确运用法律法规,具备专业鉴别技能,有利于开展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的日常管理工作,防止突发事故的发生。
二、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2.1强化应急监测反应能力
要组建专业应急监测队伍。要加强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实战演习,以强化应急反应能力。建立重大事故应急系统即场外应急计划,以便对突发事故进行救援处理,控制事故严重度及事故对公众健康和环境的影响。场外应急计划应该包括应急机构的组织、通讯系统的建立、专用设备的信息、专家信息源、志愿组织和现场人员的安排等。加快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系统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
2.2提高应急监测技术水平
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准确的判断污染物的种类、污染浓度、污染范围及其可能的危害为核心的内容,重点解决应急监测中检测手段、仪器、设备等硬件技术,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卜,根据污染因子的特性,建立环境污染事故数据库及处理、处置的查询系统,为实施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提供依据。
2.3应急技术储备
应急技术储备包括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快速监测方法;建立优先污染物的处置技术;建立事故性污染预测模式等。
2.4建立应急组织
建立相应的应急组织,主要职责是审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防范和应急计划,并协调落实,在处置重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时,设立临时应急指挥部,统一协调应急行动。应急办公室,是应急组织中的常设机构,为便于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制定和落实应急计划,建立技术储备,接收突发性污染事故的报警,处置一般污染事故,重大污染事故在报告应急委员会的同时作先遣处理各应急专业组。
2.5应急培训和演习
应急响应组织的全体人员,包括应急预案单位的安全环保负责人和主要业务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培训内容为污染事故安全防范常识;应急计划的从本内容、应急响应程序;各专业组相应的专业知识;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等方面。
三、要完善法制法规建设
要加强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首要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为此,建立键全法律_法规、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和长远所需,需要法律法规、标准有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品管理办法,经营许可证制度,鉴别申报制度,贮存的污染控制标准,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品贮存设施场所的建设规范,危险物和有毒有害物品市场交换管理制度等。除了构建严密的立法框架体系外,还必须在立法框架体系内填充相应的制度体系。包括应急机构制度;应急预案制度;应急预警与紧急状态宣告制度;信息沟通与公开制度;公众报告与举报制度;紧急协商与强制措施制度;物价平抑制度;援助、协助、救治和救助制度;法律后果制度。
四、建立紧急救援系统
面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要解决应急监测及处理、处置,还有实行紧急救援与做好善后工作,把污染事故的危害减至最小。善后处理事项为组织实施环境恢复计划;继续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状况,直至基本恢复;有必要时,对人群和动植物的长期影响作跟踪监测;评估污染损失,协调处理污染赔偿和其他事项。
结束语:污染事故首先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在制定工作计划时,兼顾到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在外出执法中,重点检查和处理污染危害大的企业和偷排口在环保宣传方面,有针对性地组织宣传教育活动,使环保意识深人企业、深人人心,想一切办法、尽一切努力将污染事故的发生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万本山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与处理处置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2.汪立忠,陈正夫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管理进展[J]环境科学进展,1998,6〔3〕
3.谢红霞,胡勤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誉系统发展探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