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52:24 更新时间:2021-03-29 10:02:56
齐瑞丽于锐锋卓海峰李涛
上蔡县环境保护局中国河南463800
[摘要]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和政府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如何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
引言:多年来的环境投入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多年来的环境历史欠账我们还没有彻底还清,一些环境问题尚未得到彻底根治。经济增长的方式不合理,发展的资源成本过高,这一严峻态势明显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如何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修复两者的平衡,成为了我们迫在眉睫的问题。
1.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或作用的总和。它不仅包括各种自然要素的组合,还包括人类与自然要素间相互形成的各种生态关系的组合。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来源;另一方面,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的结果。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基础。环境不仅是一个自然学概念,而且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生态环境是一种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的“资产”。这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因为它提供生命支持系统以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环境作为资产为人类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人类自身的行为和影响。这就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要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起来,促进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科学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关系
科学发展观和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着经济关系,即环境经济政策。经济学的第一要义,就是稀缺资源的科学配置。任何一个全新的理念都需要制度支撑,科学发展观就需要环境经济政策的支撑。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首先,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和条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富民强国,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环境是高质量生活的必要条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有悖于促进经济增长的初衷。
其次,经济增长不足或增长方式不当是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贫困地区毁林开荒、草原过牧、陡坡种粮等,是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第三,发展经济要有可持续性。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发展的需要,也要考虑子孙后代发展的需要,给后代人留下良好的环境条件是我们必须负起的历史责任。环境问题是发展带来的,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加以解决。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缺乏改善环境的条件和资金的支持,保护环境难以奏效。
3.当前我国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对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制定了法律,设置了机构,逐步增加了投入,加大了重点地区的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初步控制,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但是,当前环境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形势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废水排放量2003年达到460亿吨,其中主要污染物化学耗氧量(COD)1333.6万吨,超过环境容许量68%。城市垃圾产生量已接近每年1.4亿吨,处理率仅54.2%,无害化处理率更低。我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五类,一类水最好,源头没有任何污染,三类以上的可作饮用水源,最差的五类可以用于农业灌溉。2003年七大水系407个监测断面中一至三类的水仅占38.1%,劣五类的水占29.7%,即近1/3的水用于农业灌溉都不合格,可见污染之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三级,一级标准空气质量最好,长期生活在超过三级标准的大气中,身体会受到伤害。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土地资源破坏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特别是后者,目前面积仍在扩大。首先是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专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和2001年的研究表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3~4%。世界银行1997年发表的报告测算,中国仅大气和水污染造成的损失就约540亿美元(以1995年计),占同期GDP的8%。其次,环境污染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局部地区土法冶炼金属已造成周围人群患病。世界银行上个世纪末一项研究表明,我国主要城市中,每年约有17.8万人由于大气污染的危害过早死亡,每年由于大气污染致病而造成的工作日损失达740万人年。第三,环境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由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众来信来访呈显著上升趋势,企业与周边群众因污染问题矛盾尖锐化的现象经常发生。
4.谋求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4.1制定目标和政策时应充分考虑环境问题。如果经济政策能够既带来经济效益,又带来环境效益,它们就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如果会带来极为不利的环境损失,那么就需要调整计划,以便抵消这些损失,重申“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指导方针。
4.2解决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为了发展环境,需要比以往更加重视人口问题,既包括控制人口数量,也包括提高人口质量问题。
4.3建立市场经济的环境保护政策。坚持“污染者付费和使用者付费”原则。根据污染者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强制实行征税收费,根据使用者对自然资源开发和使用征收资源税。同时,改变燃料补贴、用水补助等做法,消除使用资源的价格扭曲。
4.4利用污染减少型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降低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开发清洁工业技术(如煤的清洁燃烧技术等)以减少污染排放量,着重发展附加值高,轻污染或无污染产业。产业政策实施中,要淘汰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品产量,逐步降低重污染工业比重,减少工业污染。
4.5加强对资源的公众管理。强化现有资源管理机构,充分利用和运用法律手段,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管理资源方面的合作。
4.6加强全民环境教育。利用新闻媒体强化公众的生态知识和环境意识,使他们意识到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他们切身利益的关系,积极引导公众的主动参与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将是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的根本保证。
4.7开展国土资源整治,改善生态环境。国土资源的开发与整治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应负责大江大河治理、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工程、大范围水土保护和沙漠化土地治理。
4.8治理城市环境。重点是治理烟尘污染,普及工业及民用型煤,限制原煤散烧,实行集中供热和连片采暖;治理汽车废气,使用无铅汽油、柴油,对超标排放废气实行罚款;城市污水实行清污分流、污水截流、集中处理;开展固体废物、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严格控制工业和交通噪音污染。
4.9推广生态农业,保护生物多样性。改进耕作制度,集约经营,多业结合,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扩大绿色植物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有益物种和害虫的天敌,保护农作物、牲畜的野生亲缘种和种质资源。
5.总结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质上是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和全局利益的关系,我国党和政府已经做出了正确选择,各级政府和部门要通过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雷鸣;秦普丰;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9期
[2]辛维光;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确保发展[J];中国城市经济;2005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