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期刊入选论文会计基本假设内涵及其扩展研究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1 10:30:09 更新时间:2014-04-11 10:06:09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社会发展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传统的工业时代相比,知识经济时代下的经济环境更加复杂,高新技术、信息网络与不断的创新带来了产业的革新、组织架构的变化、信息的高速传播与交互,为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提供了全新的经济环境。
摘要: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空间等环境做出合理的界定,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会计信息是否能够有效反映经济现实的重要基础。会计基本假设对于会计理论与实务具有重要作用。在进入以高新技术、信息网络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会计核算是否能够有效反映经济信息受到重大的冲击和挑战。本文拟从会计基本假设的四个方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析、货币计量的内涵出发,浅谈在新经济环境下会计基本假设内涵的延伸与扩展。
关键词:会计基本假设,内涵,扩展,经济环境
一、引言
现有的会计基本假设实际上是基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的经济环境,其对会计核算空间与时间的界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因而势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影响。在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会计基本假设的内涵探讨及其扩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会计主体假设内涵及其扩展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基本内涵
会计主体即会计核算的某一特定的对象,该特定对象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实体而独立存在的,并且该对象可以从经济权利与义务进行明确的划分。会计主体即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服务的界限与范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反映会计主体本身的经营活动。会计主体假设的存在,划分了会计核算需要处理的交易事项的范围,对会计信息所要反映的经济范围进行合理划分;区分了会计主体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界限,避免了经济事项的混杂。会计主体假设是会计核算工作重要的前提。
(二)会计主体范围扩大化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发展空间。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互联网为依托、以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形成的新型网络化的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新的组织形式大多以虚拟公司的形式出现。虚拟公司区别于传统的实体公司,突破了空间地域的限制,具有更大范围的存在性。一方面,虚拟企业作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拓宽了会计主体的范围。另一方面,虚拟公司更加侧重与信息技术、专利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公司资源中的效用,并且更加关注社会成本与效益,这也使会计核算主体的范围扩大化。
(三)会计主体边界模糊化
由于网络经济中大量虚拟公司的存在,无形资产在公司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在现有的会计制度下很难全面反映公司的经济信息,很难将虚拟公司的相关经济信息纳入会计核算系统中,导致会计主体边界不清晰。并且,虚拟企业由于存在于互联网络中,具有灵活性、多变性、存续时间波动大等特点,并且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会计主体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与便捷,也使会计主体边界模糊化。
(四)会计主体总量增加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中公司不断进行兼并、重组;跨区域跨行业的横向合作不断,跨国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会计信息系统得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会计核算突破空间地域的限制,跨国公司对其集团内部资源的整体掌控与核算成为可能,使会计主体得到充分的整合。会计主体覆盖的资产规模增加,会计主体总量增大。
三、持续经营假设内涵及其扩展
(一)持续经营假设的基本内涵
会计主体是对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的合理界定,而持续经营则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进行合理的限定,是对会计服务对象存续时间长短的描述。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其当前的经营活动和经营规模能够存续下去,会计主体规模不会大幅缩减,经营活动也不会终止。持续经营假设是对会计主体正常经营活动的假定,是会计核算方法选择的基础和前提保证。只有在持续经营假设下,所选用的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才能够如实地反映公司的经济信息。
(二)持续经营假设内涵的扩展
当前的经济环境对持续经营假设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经济周期不断缩短,经济环境变化快,产业结构调整迅速,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剧。公司面临迅速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导致公司经营状况不稳定,破产、兼并、收购的情况增加,持续经营的状态可能随时面临转变,因此对持续经营假设无疑是一种挑战。二是虚拟经济的日益发展、依托于网络的大量虚拟公司的存在、多变与不稳定性是该类公司突出的特点。虚拟公司成立与解散迅速而容易,为某一特定任务而存在的虚拟公司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散。而在工业经济时代,持续经营假设内含着公司经营期间长期性的特点,而虚拟公司的短暂与不稳定性无疑是对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质疑。
实际上,持续经营假设的本质是对会计主体存续时间的一种合理的判断与限定。无论是短暂的虚拟公司,还是实体公司,其存在的目的都是实现经济利益,不同之处则在于实现经济利益的差异和经营活动手段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会计主体存续时间的长短。因此,无论会计主体存续时间长还是短,都是会计主体的一种经营持续时间,持续经营假设的本质依然适用,只是其内涵应该延伸。在新经济环境下,持续经营假设不能仅仅局限于长期的经营状态,更应该涵盖短期、中长期的经营状态,使其对会计主体经营期间的假定更加合理,以使会计方法与原则的采用更能贴近经济现实。
四、会计分期的内涵及其扩展
(一)会计分期假设的基本内涵
会计分期假设是基于持续经营假设将会计主体的持续经营期间进行划分,形成长短相同的、连续的期间。会计分期是人为地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期间的划分,其划分的最主要目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及时性,通过划分期间的会计核算,及时反映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资产状况,及时向信息使用者传递相关的财务信息。并且,会计分期假设使会计信息更具可比性,从而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二)会计分期假设的扩展依赖于会计主体的经营状态
正如前文所述,会计分期假设与持续经营假设息息相关,持续经营时间的长度是会计分期的前提和基础。在新的经济环境下,特别是虚拟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会计主体存续时间长短不一,会计主体经营状况波动变化大,短时间变化的经营状态对会计分期的存在合理性提出了质疑。在现行的月度、季度、年度的会计分期中,有可能会计主体存续期间小于月度时间,经营期限极其短,会计分期似乎完全没有必要。会计分期是否应该继续存在值得思考和探讨。其实,从会计分期的主要目的出发,会计分期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也应当存在但需要适当调整。会计分期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搜集和反馈财务会计信息。在信息化条件成熟的当下,会计及时地确认、计量和报告成为可能,并且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会计分期期间的缩短成为必然。另外,会计主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化和多样化。理论上,会计分期应该充分考虑会计主体的经营状况,根据不同会计主体的经营特点决定是否需要分期及分期期间的长短,并且将实时信息披露与定期信息披露相结合,动态考虑会计分期。
五、货币计量的内涵及其扩展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计量是将货币作为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计量的价值尺度。对会计主体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时,采用货币作为基础进行计量。货币计量本身存在着缺陷,很多对企业经营状况与成果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无法利用货币这种价值尺度进行衡量和反映。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缺陷表现得更为明显。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虚拟网络经济,更加侧重于无形资产的效应,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社会责任成本效益等重要因素在货币计量下无法真实全面地反映相关经济信息。另一方面,新的货币形式——虚拟货币的出现和电子货币的存在也对货币计量假设提出了挑战。在经济急速发展变化的情况下,单一的货币计量最终可能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在新经济环境下,对货币计量应有更多的考虑。
参考文献:
[1]杨鲁.会计基本假设内涵及其扩展研究[J].财会通讯,2013(03).
[2]王维瑶,孟俊婷.网络经济环境下对会计基本假设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1(12).
[3]陈熙.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基本假设[J].科技信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