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论文让美术欣赏教学活色生香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16 09:14:46 更新时间:2014-04-16 09:52:45
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不断推广,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美术教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新课标把美术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可见美术欣赏课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摘要】国家课程标准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上好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一环,美术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及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欣赏焦点,通过多元化的欣赏方法增强美术欣赏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美术欣赏,欣赏焦点,欣赏方法,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欣赏课是学生在了解美术常识的基础上,接触美术作品时对作品的领略、品味、体验和赏识的审美活动,是人类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通过欣赏,不但使美术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而且不断地陶冶欣赏者的思想情操,提高欣赏者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最终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来。从美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关系上说,美术欣赏又是美术作品与欣赏者之间的纽带,一方面因美术作品而唤起了欣赏者的情感活动,另一方面欣赏者又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情感来理解、判断、评价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美术欣赏课却是美术老师最难把握的课,教师如果没有恰到好处地处理教材,就会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欣赏效果就得不到呈现。笔者从欣赏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特别是在欣赏教学的方法上做了一些细致的探究,旨在让我们的美术欣赏课更活色生香。
1.抓住欣赏焦点,在充分了解教材的基础上做好教学设计
要上好一节欣赏课,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有充分的认识、理解,选好最佳欣赏焦点,设计好教学环节。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所处部位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也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美点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教师不仅要有能力找出每件作品所有美点,而且能准确抓住作品诸多美点之中一两个最为突出的美点,以此设计教学。教师开展欣赏教学工作应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自特有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做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例如欣赏第十册《中国美术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表现》这课的《流民图》,如果不了解历史,学生看到的仅仅是画面人物的愁容满面、食不果腹,衣不遮体,到处断壁颓垣、尸身横卧的惨状。那么画中的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凄惨?这幅作品的历史背景就是这节课的侧重点。画家蒋兆和是在亲历了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后,将日寇飞机轰炸、武力侵略我国国土,烧杀掠夺无恶不作,中国人民遭受空前灾难的直观印象,淋漓尽致地揭露在《流民图》上,表达自己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惨状的万分悲痛和对日寇的暴行的控诉。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的时代背景后,再欣赏这幅画,犹于跨越时空置身于日军侵略中国的情境,体会到日寇给老百姓带来的惨痛和恐惧,内心腾起对日寇暴行的无比憎恨,他们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被唤醒,群情激昂,热情高涨地讨论分析这幅画卷画中人物的造型、动态、表情,色彩,从而深切地理解人物的真实情感和作品的内涵,由此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年代的幸福生活。
2.丰富教学手段,用多元化的欣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习实效性
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是因时因地而多变的,通过对各种欣赏方法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有一种新鲜感,并促使他们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欣赏教学中去,进而提高欣赏教学效益性。
2.1讲授欣赏法
教师对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讲解和说明,这是美术欣赏最传统的方法。适当的讲解是非常必要的,但要避免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的灌输式。譬如第十册的《浩气长存》这节课介绍了中山纪念堂、广州黄花岗公园这些纪念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建筑和雕塑。学生对这些建筑和雕塑不是很了解,那么教师就很有必要讲授与这些建筑相关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造型特点和艺术特色。
2.2提问欣赏法
教师就作品或欣赏知识、原理等提出讨论题(也可以让学生提出),让学生开展讨论,对欣赏内容发表各自不同的感受或见解的方法。用提问法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目的是为了激发兴趣,生成学习的内在动力,带着问题去探求结果。例如第八册欣赏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让学生先观赏这幅画,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根据观察很快就会提出:看不见青蛙,为何画家要起名为《蛙声十里出山泉》?接着让学生就问题开展讨论。通过讨论,老师再参与讲解,这就是中国画的画外有画的巧妙构思,也就是国画的意境。学生因此由浅入深的得到了国画的知识。
2.3"引错"欣赏法
现代教学推崇开放式教学,好奇心是学生的主动探索过程。"引错"是教师设置的"陷阱",诱导学生从自己的错误判断出发导致错误的结果,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
例如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风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来转入原始艺术,简化形象。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其中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比如在欣赏第九册的《多拉o玛尔》这幅画时,我用"引错"的方法,特设了一个"陷阱"。我将毕加索26岁的玫瑰时期名作《拿烟斗的男孩》和55岁时的立体主义作品《多拉·玛尔》并置,形成一个有趣的对比,前者是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风格写实细腻;后者是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更像儿童的涂鸦。我在导入新课时,出示这两幅作品,问:"哪一幅是毕加索年轻时的作品?"学生的回答当然是《多拉·玛尔》(预料之中),问:"为什么?",学生回答:"只有小孩子才会那样画得很可笑那样幼稚。"当我宣布正确答案时,学生脸上露出惊异的神情:他为什么要这样画?判断失误使他们更渴望解决心理的疑问,这个疑问正是本课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探知立体主义作品的引子,学生因此对毕加索的作品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2.4比较欣赏法
将层次不同、效果各异的美术作品并列陈置,让学生判断作品各自的特色、或者是判断作品的差异、风格等,并说明其理由。马奈和莫奈同为印象派画家,学生容易混淆。把马奈和莫奈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对比,就很直观地看到两者虽同为印象派,但风格差别很大。马奈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画方面,第一个将印象主义的光和色彩带进了人物画,开创了印象主义画风。马奈虽与印象派画家们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未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可是印象派的画家们始终是以马奈为中心,创造新的绘画理论和作品。他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宏大和庄重的气魄,他的画在造型上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但在色彩上还没有发展到与后期一些印象派画家那样去分解物体颜色的程度。他对色彩的处理比较完整,每一色块都很协调柔和,又很鲜亮,给人透明和清新之感。而莫奈的作品则多为记录下瞬间的感觉印象和他所看到的充满生命力和运动的东西,而不注重对象的明晰的立体的形状。
2.5模仿造型欣赏法
在欣赏表现人物活动、情感的作品时,教师可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模仿画中人物的动作和表情,并要求自己认真投入到动作、表情的模仿中去,进行"角色"的体验。学生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可体验一种人体"活"雕塑的感觉。如第十册欣赏罗丹的《加莱义民》时,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验六位义民为全市人民作出自我牺牲的复杂情感,我先讲授14世纪英军即将攻陷法国加莱市,加莱市被迫接受用6个最有威望的市民的死换来取全城人的安全这个历史事件,接着让大家先讨论、模拟义民的情感,然后再请6位同学上台模仿,最后大家点评。通过这样的模仿欣赏,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了作品中饱含的情感。
2.6多媒体辅助欣赏法
通过网络搜集素材,开发美术欣赏教学的课件,并利用课件进行美术欣赏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的声、形、色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能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欣赏的最佳效果。
综上所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运用丰富的教学知识,发掘欣赏焦点,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感官参与欣赏体验,经过多元的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把欣赏课上得活色生香,在欣赏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陶冶情操,丰富情感,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