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汛抗旱杂志
所属栏目:农业工程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5 16:58:01 更新时间:2014-05-05 16:14:01
《中国防汛抗旱》是中国水利学会主办、国家防办业务主管的以防汛抗旱减灾为主题的综合类刊物,旨在及时报道党和国家在防汛抗旱方面的方针政策、交流推广防汛抗旱系统的先进经验技术、探讨减轻水旱灾害的对策及措施、介绍防汛抗旱等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与技术理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促进防汛抗旱工作。重点面向全国防汛抗旱系统职工、广大水利科技人员、科研院校师生及从事灾害研究、灾害管理等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本刊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要刊登防汛抗旱理念、方略、机制,防汛抗旱政策、法规、制度,防汛抗旱经验、教训、建议,水旱灾害规律分析研究,防汛抗旱信息动态及防汛抗旱技术开发推广及其应用方面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应用报告、专题综述等。
管理类文章应针对防汛抗旱工作,具有启迪性的看法和指导性的结论;学术论文类文章应为原创性首发论文;技术报告类文章应具有重要的实用、推广价值。文章均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准确、简练。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纳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期刊名称:中国防汛抗旱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
国际刊号ISSN:1673-9264
国内刊号CN:11-5587/TV
出版周期: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曾用刊名:防汛与抗旱
现用刊名:中国防汛抗旱
创刊时间:1990

【栏目设置】
常设栏目有:减灾部署、高端论坛、抗灾纪实、经验交流、灾后反思、减灾技术、调查研究、政策研析、国外经验、国外信息、减灾知识、图片故事、减灾动态、编读天地。
【投稿须知】
1.来稿必须是原创性首发论文,要求主题明确、结构严谨、数据可靠、文字准确、简练。每篇一般不超过6000字。参考文献附文后。
2.名词术语:应标准化,前后统一。如原词过长且多次出现者,可于首次出现时写出全称加括号内注简称,以后直接用简称。
3.计量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并遵照有关国家标准。
4.数字用法:小数点前后的阿拉伯数字,每3位间空1/2阿拉伯数字距离,如1486800.47565,完整的阿位伯数字不移行。数字与单位间也应空1/2阿拉伯数字距离,如2m3/s。
5.标点符号:并列的汉语词间用顿号分开,而并列的外文词、阿拉伯数字、外文缩略词及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词间改用逗号分开,参考文献中作者间一律用逗号分开。标点符号通常占一格,如顿号、逗号、分号、句号等;破折号应占两格,英文联字符只占一个英文字符的宽度。
6.稿件格式
(1)题名要求以最简洁、最恰当的词组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以突出论文的创新点。字数不多于20个汉字。题目下面应有作者姓名、所在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题目一般不超过20字。
(2)作者署名作者的人数不超过4人,请在文后附详细通讯方式和***号等信息。
(3)署名单位为著者完成论文内容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要有单位、所在城市和邮编。
(4)首页脚注写明论文资助的基金项目名称及基金项目编号。基金资助项目下一行写明第一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民族(汉族略)、职务或职称、E-mail地址。
(5)摘要对研究的目的、材料、方法、结果阐述清楚,还应包括结论,总结全文,提出准确无误的观点及价值。通常中文摘要300字左右。
(6)关键词能反映文章特征内容的术语,要按重要性先后依序排列,关键词是文章的检索标志,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一般是词和词组。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一般可选3~8个关键词。
(7)论文层次全文应层次分明,层次一般不超过4级,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每两个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边不加标点,例如一级标题“1”、二级标题“1.2”、三级标题“1.2.1”等;图、照片、表的编号为“图1”、“照片1”、“表1”等。
(8)文中图表有图表的文章还应单独附上图片的源文件(JPG或者TIFF格式),并将图表、照片写明序号和题名。
(9)公式以线性化形式斜体书写,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用圆括号括住置于稿纸右边,如(1),(2),(3)……等。正文中引用公式序号时,要准确无误,用式(1)、式(2)的写法。
(10)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正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语句的组成部分,并与文末参考文献序码对应一致。
(11)审稿过程稿件是否刊登,终审后确定。稿件在审稿过程中需退作者参照审查意见修改,修改后的稿件要继续进行审查。本刊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修改、删节,如作者不允许对其文稿进行修改、删节,务请在来稿时注明。
(12)版权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文责由作者自负,其编辑版权属本刊所有。另外,本刊有权将其制成电子版在各种介质、媒介版式上刊登,作者如不同意则请转投其他刊物。
【杂志范例】
2012年我国台风防御及减灾成效许静,彭敏瑞,冯大蔚
陕西省保障粮食“九连丰”的抗旱工作启示郑公社,翟大明,周建强
引江济太保障“世博会”供水安全的实践徐洪,金科,张怡,姜桂花,冯大蔚
提升城镇抵御洪涝灾害能力的思考杨大勇
福建福州市内河综合整治及其成效王峰
四川达州市防洪现状及工作建议庞启来,刘仕甸
我国山洪沟治理模式探索方永庆
信息动态
甘肃庆阳市2010年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情况分析刘洋
甘肃秦安县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贠连勤,成自勇
四川绵竹清平乡山洪泥石流防治与思考李根,许飞地,杨成斌,杨清茹
北京密云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与启示曹小静
上海市利用新媒体防御台风“海葵”工作案例章震宇
浙江永嘉县防灾宣传与防汛演练工作探讨李献红
发挥预警监测作用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湖北十堰市成功防御“2012.8.5"洪灾案例夏廷毅,孟耀强
山东宁津县基层防汛抗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柴旭凯
基于基础测绘信息的四川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初步研究陈曜,朱锡松,邓伟,ChenYao,ZhuXisong,DengWei
黄河宁蒙河段冰情预报方法分析许卓首,刘吉峰,吴德波
北江干流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河势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刘达,邱静,王丽雯,王珍,LiuDa,QingJing,WangLiwen,WangZhen
三门峡水利枢纽防汛抗旱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应用研究王育杰,张冠军,刘合永,娄书建,贾美平
基于Excel+VBA技术条件的土壤含水量预测模型邹文安,马俊英,孙晓梅,ZouWenan,MaJunying,SunXiaomei
三湾水利枢纽输水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人机界面设计思考邹世奎,蔡洁,袁峰,ZouShikui,CaiJie,YuanFeng
湖北省干旱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孙又欣,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