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化教育杂志
所属栏目:特殊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06 16:01:10 更新时间:2014-05-06 16:29:09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另外一个是西北师范大学由中国教育技术的奠基人创办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25年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忠实地记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历史,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与产品、国内外教育技术动态等方面。目前,《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获奖情况
CSSCI检索源期刊
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
栏目设置
主要栏目:理论与争鸣、教育信息化、远程教育、学习资源、教学实践与研究、技术与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电化教育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主办单位:中央电化教育馆
国际刊号ISSN:1006-9860
国内刊号CN:11-3792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期刊语种:中文
期刊开本:16开
历史沿革:电化教育
现用刊名:中国电化教育
创刊时间:1980

投稿须知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
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
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
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
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
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
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
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
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
杂志目录
目录·2013年7期
1.论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罗生全,欧露梅
2.基于公民教育视域的我国小学媒介素养课程标准与目标设计研究陈晓慧,张哲,赵鹏
3.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视觉表征与创新发展朱永海,张舒予
4.基于社会性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IAST-A模型徐品香
5.技术“极化”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策略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李芒,蔡旻君,吴颖惠,侯兰,马涛
6.探析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基于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历史演变的研究王慧,聂竹明,张新明
7.网络学习环境生态化设计研究武法提,李彤彤
8.澳大利亚远程教育质量保证体系述评杨丽波,欧阳芙瑶,梁宏宝
9.新兴网络化合作活动学习的三大类型及其启示陈思宇,黄甫全,曾文婕
10.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马宁,崔京菁,余胜泉
11.英、澳、印三国开放教育之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王东杰,王建梁
12.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教学技能培训模式构建李学杰
13.民族教育信息资源数字化现状分析与归因、对策的研究陈娟娟,孙瑜,田莉,孙旭
14.中外视频公开课对比分析与优化发展研究陈耀华,陈琳
15.基于Flash+XML的中学物理教育游戏的设计和开发李伟,赵蔚,马杰
16.基于教学资源建设的新媒体环境解析孙宁,孙晨
17.基于虚拟实验室的混合学习活动设计王阿习,张学军,朱敏,杨继林
18.破坏性创新视角下高校混合式学习实施策略研究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