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所属栏目:财会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17:47 更新时间:2021-04-26 15:01:43
摘要:讲求经济效益,是不同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的节约时间规律的要求。会计是在生产过程中为满足这一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会计的根本职能是核算经济效益,考核经济效益所需的资料来源开会计。因此说,会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目的的实现,制度优越性的体现,都要求讲求经济效益。因此,会计“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这就需要认真做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充分利用并开拓会计信息,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经济效益;会计;会计核算;经济活动
讲求经济效益,是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任何社会制度下的人们组织生产,管理生产都要讲经济效益。而会计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客观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是运用观察、计算、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的方法,提供经济管理上所需的各种经济信息。保证企业的再生产活动按预定的计划进行,使企业增产节约提高经济效益。
一、 会计及其内容和特点
所谓会计即是运用观察、计算、记录、分类、汇总、分析和总结的方法,为人们反映、考核、控制和规划再生产过程提供经济住处和住处系统,同时,它本身也是人们为管理再生产过程而从事的一项管理活动。
会计内容包括核算、分析、预测、决策、计划(预算)和控制内容等项内容。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础。
会计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阶段。会计核算主要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一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二是对经济活动要进行完整、连续、系统而综合的计算和记录。会计的这两个特点,都是为了便于全面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考核经济活动的效益。
二、 会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即讲求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生产活动加强管理,当社会再生产日益复杂,人们单凭头脑记忆来管理生产活动已不能适应客观需要时在人类社会中就首先产生了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继而产生会计。可见,会计是为了满足提高经济活动(即生产活动)的效益产生的。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分工协作越来越密切的社会大生产条件下,会计对管理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重要”。
1. 会计的根本职能是核算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就是对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程度,从数量方面进行经济评价,把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同劳动成果和利益联系起来,考核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任何制度下,都要讲求经济效益。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中曾经写道:“和单一的个人一样,社会发展、社会享乐以及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决定于时间节约。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也就是说个人及整个社会其它方面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取绝于劳动时间的节约程度。因此,“在尽量少的劳动时间里创造出尽量多的物资财富”,即“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发展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经济效益正是对劳动时间的节约和创造的物资财富从量的方面进行的对比。因此,经济效益也可以概括为: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劳动占用和劳动成果的比较。
由此,我们看到,衡量经济效益的高或低、好或差、大或小,需要用一定的“数量”来表示,而“数量”又必须通过核算才能取得。
会计正是适应这一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的。
会计核算虽然经历过原始的、单式的、复式的,从粗放到精密的演进过程。但它始终是围绕着经济效益而活动的。如果没有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会计核算也就不可能产生发展。因此,会计的根本取能就应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周到的核算,以取得衡量经济效益所需的“数量”资料,用以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
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制度的优越性,应体现在讲求经济效益(微观和宏观的)方面,更离不开会计核算。我们知道,经济核算体系是由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三者组成的,而核算是手段,效益是目的,经济核算的核心问题是为了经济效益。会计核算同其它核算相比,就居于中心要位。这是因为统计核算是整个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为对象的,虽然它也反映资金占用和运用,材料消耗,成本费用,盈利亏损等有关经济效益指标,但其资料基本都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手段得来的。至于业务核算,如技术定额,工时记录,设备台班等等,虽然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原始数据,但就其本身来讲,它只是对个别技术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登记和核算,并不能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效益做出全面和系统的反映。可见,会计的根本职能是核算经济效益。
2. 会计是考核经济效益的基础
考核经济效益,需要一系列的指标来进行。而指标所需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会计核算得来的。
工业企业是唯一生产现代劳动手段的部门,它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因而,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也就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效益的高低。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指标也尤为重要。
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指标,应是一个全面和系统反映工业企业经济活动的体系。为说明问题,只择其要。
首先,工业企业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标应为:
平均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劳动时间
以上公式,即可以考核单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年、月、日)的劳动效率,又可考核整个企业所有工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效率。
考核个人劳动效率时,公式中产品税产量就应是该人在一定时间内(年、月、日)的产品产量(或完成的工作量)。劳动时间即是个人生产出的一定的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所耗的劳动时间。
而考核企业在一定时期赔偿损失劳动效率时,公式中产品产量就应是某种产品的总产量,劳动时间也应是所耗劳动时间的总和。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无论是考核个人的或企业的劳效,其产品产量和劳动时间都是通过会计核算得来的。又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的、动态的。产品产量即生产的成品,要经过验收入库及发出销售等业务活动,每日、每小时都在发生变动,因此,产品产量的行来,就离不开会计的日常记录、分类、汇总等。产成品交库单、提货单、产成品收入汇总表及产成品明细分类帐等会计核算手续,也是通过会计核算得来的。
其次,对利润或亏损这一最能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进行分析: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已售产品生产成品销售费用
利润(或亏损)总额=产品销售利润+营业外收-营业外支出
同样得出,无论是销售利润或利润(亏损)总额,其指标的计算及资料都来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都是在一定时期内会计核算最终在财务上的反映。
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基础是会计核算。而企业又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据此说明,会计是考核整个国民经济经济效益的基本指标中其“社会总产品”加以分析。
社会总产品,即各个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其社会总产品是把各个企业为社会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借助于货币、价格计算,综合汇总成一个企业的使用价值总量,再把各个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相加,一个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使用价值总量,吸能通过企业的会计核算得来。在这前面分析企业劳效这一批标的,已经指出:产品产量(使用价值量)是来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
以上通过考核微观和宏观经济效益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到,指标的基础资料(数据)是来源于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算帐即考核经济效益,这取决于全面系统反映日常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的正确与否。
三充分发挥会计在提高经济效益中的作用
会计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客观要求,它要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下都是如此。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是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协作密切,科技日益发展、管理越来越复杂,而生产关系的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各个企业,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会计。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而经营管理所需的信息又主要是来源于会计信息。因此,应努力作好会计的各项基础工作,利用并开拓会计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