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论文丽江古城的消防安全问题探讨
所属栏目:农业环境科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1 14:18:37 更新时间:2018-11-27 17:33:21
丽江古城的防火保护不同于其它一般工程,简单套用相关规范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可取的。它需要选取与丽江古城历史价值相适应的火灾安全水平,既要保留丽江古城固有的风貌,还要尊重当地少数民族的宗教习俗,所以对丽江古城这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火灾安全分析,提出防火保护措施,提高其火灾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丽江古城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少数民族传统聚居地,具有较高的价值,集中体现了当地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对古城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古城进行消防安全分析。指出古城存在的火灾隐患,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古城的消防安全保护措施,提高其火灾安全水平,对古城的消防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论文,丽江古城,火灾隐患,消防安全,保护措施
一、引言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明初已具备相当规模,清朝时期已成为滇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亦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共有东、中、西3条主河流,流经古城后分为若干条支河,遍布古城大部分巷道,形成了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的景象。房屋多为土木结构瓦屋面楼房,多为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随着现代旅游业快速发展,丽江作为木结构古建筑群中的代表也突现了无限的商机,商铺、客栈、茶室、酒吧等林立,到目前古城经营户已达5000多户。由于这些场所的耐火等级低,防火间距不足,消防基础设施滞后等,一旦发生火灾,火势蔓延迅速,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火灾事故。近年来,丽江古城接连发生大火,面临着严峻的火灾形势。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和社会对保护传统建筑的重视以及人们对环境观念的重新认识,保护传统建筑和乡土建筑也被提到了一个比较高的位置。
二、丽江古城的火灾危险性
丽江古城内的建筑主要是土木结构建筑还有小部分是砖木结构,火灾荷载密度大,发生火灾,火势不易控制,加上间距不足,易蔓延扩大。从目前调查的丽江火灾案例来看,丽江发生火灾的原因主要有电气线路老化、用火不慎、吸烟等,但造成建筑起火后迅速发展成为大火的主要决定因素还是因为建筑本身可燃的建筑材料——木材。综合古城内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丽江古城木结构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一)火灾荷载大,蔓延迅速
实地考察中发现,除了因为古城木结构建筑布局密度比较大外,许多建筑的屋顶,墙体及主要承重构件基本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据相关数据显示,丽江古城内的建筑使用木材平均为1m3/m2,而现代建筑中木材用量为0.03m3/m2,丽江古城火灾荷载是现代建筑的33倍,再加上建筑内摆放的易燃的工艺品等进一步加大了火灾荷载。所以,发生火灾,通常会在很短的时间蔓延到整个建筑物并导致建筑物坍塌,甚至会蔓延到周围的建筑物。另外,呈三角形的屋顶,火灾中,能够很好地将烟气聚集,促进火势扩大。
(二)防火间距小,扑救难度大
丽江古城在建造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和民俗民风的影响,依山就势,连成一片,紧紧相依,建筑密度大。古城除四条宽5米的主街外,其余街巷弯曲,道路狭窄,如此小的防火间距,大型消防车根本不能通行,发生火灾时,消防员难以及时展开消防扑救,只能通过室外消火栓和流经大街小巷的水渠截流蓄水来进行灭火,很难及时控制火势。由于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使消防车和消防人员不能迅速及时地到达火灾现场,造成救援困难。因此,防火间距过小的问题一直都是古城消防扑救和防火管理的难题。
(三)火灾隐患多,防护措施少
古城存在许多火灾隐患:许多当地居民和经营业主的生活起居均在古城内的木结构建筑里,这就免不了要使用明火,在煮菜做饭时要用到液化气,而明火和易燃品的存在会对此类建筑物带来很大的火灾隐患,构成火灾威胁;连接电气设备的电线直接裸露在屋檐下和木板上,发生过许多因为电线陈旧老化、绝缘失效而发生短路引发的火灾。古城内的建筑防火设计存在严重的缺陷和不足,连片的木结构建筑,没有任何消防设施,木墙未经任何防火处理裸露在外,发生火灾,火势会在建筑中迅速蔓延开来。
(四)人员密集,火灾风险大
随着丽江古城的旅游文化价值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成为了古今中外的游客外出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在占地3.8平方公里的丽江古城内,2012年接待的游客总数已突破1000万人次,加上古城常住人口约25000人,这么密集的人流量,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在正常有序的情况下,人员能够安全疏散已属不易,更何况在紧急情况下,人员惊慌失措,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五)消防设施、设备滞后
丽江古城的消防设施的设置情况已经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速度。市政消火栓数量严重不足、分布不均,南门片区、东大街消火栓较多,古城狮子山消火栓数量较少,北门坡片区仅有3个消火栓;消防管网为枝状布置,供水能力较弱;消防管网管径过小(管径为DN100),且与生活用水同用,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压力不足,流量偏小,根本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在“3.11”火灾中就凸显出这个问题,最后通过堵水来进行灭火,但丽江近年来干旱,水流量大大减少,有的支流水流较浅,无法满足机动泵取水的需求。
古城内共有7个社区,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目前已成立了9支志愿消防队,配备了一些灭火器材。但是由于保障机制不完善,器材装备老化,人员不稳定,缺乏专业训练,不能形成有效的战斗体系,无法对初期火灾进行有效控制。消防部队适合古城火灾扑救的消防装备数量少、品种单一、规格型号不匹配。在消防车无法达到情况下,消防部门只能利用现有的3台手抬机动消防泵进行灭火,按照1台机动泵出1支水枪、每支水枪保护面积50-60平方米计算,要3台泵占据水源同步出水也只能扑救150-180平方米以内火灾。
(六)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楚
许多古城的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却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根据古城区工商部门统计辖区共有经营性场所5160家,其中客栈1980家,其它类经营性场所3182家,世界文化遗产大研古城初步统计有居民4464户,其中多数建筑承租给经营者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双方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给古城的保护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制约了消防工作的开展。
三、现存问题的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丽江地区经济建设迅猛发展,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丽江古城消防安全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日渐突,并且原来古城的规划设计没有很好地考虑消防规划这个重要问题,建筑布局不符合消防要求,建筑物间无合理间距,火灾易于蔓延。古城内的建筑进行新、改、扩建工程时,由于场地狭窄,地皮紧张,受地形限制等原因,难以设置应有的防火间距,所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2]。
(一)调整建筑结构
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改变墙、柱、梁或屋顶等部分结构构件,将可燃材料构件换为非燃材料构件。有学者认为通过合理设计,在考虑木材作为可燃材料的特殊性基础上,木结构房屋可获得与其他类型房屋一样好的防火性能。
(二)设置保护设施
对于丽江古城的消防安全保护,在考虑建筑本身的消防安全外,还应该考虑到丽江古城的原貌,采取与丽江古城这一文化遗产相适应的防火安全措施。在建筑物相对面的门、窗、墙面上做防火处理加水幕保护;在房屋内按照实际情况设置喷淋或者简易喷淋等措施都能够将燃烧或爆炸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有效地阻止火灾蔓延。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疏散指示和应急照明系统等补救措施可以提醒人们及早发现火灾和安全疏散,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段,在火灾蔓延扩大之前就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这些也是目前为止行之有效的措施,尽可能地维护了丽江古城的全貌,保留了丽江古城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三)对可燃的建筑材料进行阻燃处理
木材的阻燃处理方法多种多样,浸渍法,喷涂法[3]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外包保护层和敷涂防火涂料技术手段提高构件的耐火极限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物耐火等级的目的,然后依据规范降低对防火间距的要求,就可以大大减少防火间距的要求用地。
(四)提高古城内人员的防火意识
丽江古城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强,居民、经营业主、学校教师生、游客中的一些人防火安全意识淡薄。针对不同的人群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对其进行防火安全知识教育。对于居民和经营业主在日常的消防宣传之余,应该挨家挨户辅导学习使用灭火器,将火灭消灭在萌芽时期;对于学校教师生,可以深入学校进行消防安全知识的宣传,并进行消防演练,更加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在发生火灾时,教师对学生日常消防知识的灌输和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在游客投宿的客栈内,张贴防火宣传的年历,宣传画等。增添导游的培训,导游在介绍景点的同时应该向游客灌输消防安全常识,通过这些常见的而非强制性的教育,可以提醒游客,增加他们在古城内的消防安全意识[4]。
(五)加强对古城的消防监控
2006年,古城保护管理局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古城视频监控平台,在古城内的主要支、干道路、街道和重点场所安装了53个监控点,截止2010年监控点的数量已增加到88个。根据丽江市政府的计划,丽江古城在5年内将投入2.5个亿建设数字化古城,对古城的供水、供电、视频监控等功能上进一步提升,实现数字化管理,工程实施完毕,可实现监测给水管网流量的分配、每一户用电情况、火灾发生地的视频探头控制、灯光控制、供水调节以及灾情分析和评估等一系列功能。对古城进行更加具体、细致、全面的监控,弥补了以往只能对古城进行概貌观察,不能细项侦察的缺点,实现对古城全方位、无死角的监控。
四、结束语
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基础工程,具有800多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因其特殊的地理、文化、构造、交通等特征,给古城的消防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诸多难题,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需要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以新的认识、新的理念和先进的现代科学手段来努力做好古城火灾防控工作,对其进行科学的保护,确保古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周健,蒙慧玲.我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造和火灾危险性分析[J].建筑文化,2011(12):166-168.
[2]防火间距不足的补救措施.河南消防,1995(02):17.
[3]刘静,张盛东.木结构防火设计方法简介[J].灾害学,2010,22(10):134.
[4]杨春勇.浅议丽江大研古城消防安全工作现状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09):189.
文章TAG标签:消防安全论文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