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杂志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5 09:46:49 更新时间:2014-06-15 09:16:49
《社会》杂志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全国性社会学专业期刊,1981年10月创刊。它由上海大学主办,上海市教委主管。创刊以来,不仅深受国内外社会学界同行的欢迎,也受到国内关心社会学发展的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广泛的影响。被评价为“上海期刊‘在全国学术理论刊物中名列前茅’”的杂志(《文汇报》)。2006年《社会》杂志刊文全文转载量为社会科学总论类排名第5位。设有:社会点击、主题报告、社会阅览、社会实证、理论天地、城乡发展、社区建设、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婚恋家庭、海外传真、综合治理、网络世界、新视点、史话通鉴、生涯物语、田野研究、学苑之窗等栏目。
自2005年《社会》杂志改版以来,它更加明确地确立了“更快地反映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有深刻认识和分析的学术思想和具有一定原创性的理论;与世界层面社会学学科的前沿紧密地互动;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作贡献”的办刊宗旨;成立了以陆学艺、郑杭生、林南、邓伟志为顾问:以马戎、卢汉龙、沈关宝、宋林飞、李强、李友梅、李路路、景天魁(按姓氏笔画排序)为学术委员会委员:以李培林、孙立平、王思斌、刘世定、张乐天、沈原、应星等31位全国著名的社会学专家学者为编委的学术指导和编审机构。以“更加关注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深层次的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和学术性,努力将社会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性刊物”为追求;不断适应当今中国社会学发展对学术期刊的迫切要求,突出学术性、规范性和研究“真问题”的特色。
《社会》杂志主要刊登国内外社会学及相关领域最新的研究论文、评论、书评、学术讲演、会议综述、新书推介等;它不仅关注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最新研究动向和成果,而且也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学及相关领域一线的最前沿的富有价值及代表着未来中国社会学发展趋势的研究成果,同时,它也继续一如既往地关注中国社会学的未来的希望的社会学领域的后起之秀、社会学新人的成长。《社会》杂志热诚欢迎国内外社会学同行的赐稿、支持和批评。《社会》杂志将继续本着竭尽全力为社会学界和社会学工作者服务的职业精神。为推动中国社会学研究的发展作贡献。
《社会》杂志由李友梅任主编,副主编为肖瑛、孙秀林。《社会》杂志实行编委会推荐和作者个人自由投稿相结合的来稿制度。来稿内容需为社会学及各分支社会学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的来稿字数一般以10,000~20,000字为宜,书评不超过8000字(投稿方式、详细要求等敬请参见“稿约和撰稿体例”)。《社会》杂志实行网上投稿。来稿实行编委会委员匿名评审制度。网上投稿推荐从《社会》杂志网页的“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本刊欢迎社会学总论、社会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相邻)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问题探讨、时事点评、研究心得、社会感想等方面的来稿。本刊不刊登纯纪实性作品和虚构题材的文学作品,谢绝国内外已公开发表过的原作性来稿(编译稿、翻译稿除外)。
《社会》杂志为双月刊,大32开,242页,逢单月20日出版,每期定价18元,全年定价108元。国内统一刊号:CN31-1123/C;国内邮局报刊发行代号:4-364;海外发行代号:M6036。读者可通过当地邮局订阅,亦可直接向上海大学期刊社发行部订阅。
投稿指南
《社会》稿约和撰稿体例
一、稿约
1.本刊为专业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刊登社会学(及其各分支学科)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学术成果。热忱欢迎海内外学者用中文投稿。来稿由专家匿名评审,评审仅以学术价值为标准。稿件编辑严格实行“三审一读”定稿制度。
2.本刊主要刊登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书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以10000~20000字为宜,书评一般不超过8000字。
3.本刊仅发表首发稿,恕不接受通过互联网或其他出版途径(如:公开出版的刊物、集刊、论文集、专著,包括内部刊物)以中文或任何其他语种发表过的文章。来稿必须符合学术规范,在学术上有所创新。
4.请通过《社会》主页中“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投稿后可登录“作者查稿系统”,查询稿件处理状态;投稿后4个月,如未收到修改意见或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5.本刊已同国内相关学术刊物建立了反学术不端的信息通报和联动制度。请勿一稿多投或学术造假。来稿一经发现存在上述学术不端行为,本刊将与合作刊物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共同采取行动,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
6.本刊所发文章均为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不代表本刊意见。凡涉及国内外版权问题,均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有关国际法规执行。
7.本刊已加入网络信息系统,凡来稿即被视为自动授权加入网络版。
8.来稿一经刊用,即赠样刊4册,并奉稿酬。
二、撰稿体例
1.首页: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文限250字)\中英文关键词(3~5个)\中英文作者信息\国家或省部级科研基金(含基金号)。
2.各级标题:一级标题须用“一、”、“二、”、“三、”……;二级标题须用“(一)”、“(二)”、“(三)”……;三级标题须用“1.”、“2.”、“3.”……;四级标题须用“(1)”、“(2)”、“(3)”……。
3.图表:应分别连续编号,并注明图名、表名;图号、图名置于图的正下方,表号、表名置于表的正上方;引用的图表或数据须在图、表下注明出处。
4.译名:(1)正文中第一次出现重要的中译学术术语时(常用的除外),应用括号标明外文原文;(2)正文(不含夹注)中的外国人名应采用中文译名(除熟知的人名外,一般应用括号注出原外文姓名);(3)译名须统一,以学术界的通用译法为准。
5.引用:文中凡采用他人研究成果或引述,须以“夹注+参考文献”的形式予以说明。(1)引文后以夹注注明作者名、出版年份及页码【例:“引文内容……。”(费孝通,1981:25-27)】;(2)若引文之前已出现作者名,格式如下例【例:费孝通(1995:25-27)认为“×××……”】;(3)引用文集中的文献,应直接注明该文献的作者姓名;(4)若引用相同作者同一年份内的不同文献,应在年份后以英文字母标出顺序【例:(费孝通,1981a:25)】;(5)若同一夹注内引用同一作者不同年份的文献,则不同年份中间以逗号隔开【例:(费孝通,1981,1998)】;(6)若同一夹注内引用不同作者或者同一作者不同译名的文献,不同作者名之间用分号隔开【例:(涂尔干,1999:123;Durkheim,1973:24)】。
6.注释:
(1)采用页下注,全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
(2)互联网上引用的文献不能作为正式参考文献列入文末参考文献栏中,一律作页下注处理。网络文献的页下注格式:“作者名:“文献标题”,引自‘主页名称’(网页地址),年月日”。如:资中筠:“中国最可怕的是全民腐败”,引自“金融界”(http://www.china-k.net),2012年11月23日。
7.文献:
(1)中文文献与外文文献分别排列,中文在前,外文在后,以作者姓氏英文字母A-Z为序排列,中文译名以译名的首个字母为准。
(2)外文作者(无论原名或译名)均须写出完整的姓和名,中间名可缩略表示;多位作者的,第一作者按照“姓,名”格式,其余作者按照外文姓名的正常顺序,即“名姓”,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最后两位姓名之间用“,and”连接。
(3)若一篇文献只有两位作者,两位作者的姓名在文中夹注中均须写明;若有两位以上作者,则文中夹注可只写明第一作者姓名,后加“等”或“etal.”缩略表示,但须在相应参考文献中写明所有作者的姓名。
(4)中文文献应标明文献类型(著作为[M],期刊为[J],汇编为[G],学位论文为[D],报纸为[N]);外文文献中的论文用引号标明,著作(包括文集)及期刊用斜体标明;参考文献的格式为:“作者名.具体如下:出版年份.文献名称[文献类型].文献出处(卷期次).出版地:出版者.”;中外文论文应在期数后标明起止页码。
李培林、田丰.2012.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代际比较[J].社会32(5):1-24.
徐勇、吴毅.2001.乡土中国的民主选举[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田勤.2000.犯罪DNA库与生命伦理学计划[N].大众科技报,1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