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期刊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探究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6 15:16:41 更新时间:2014-06-16 15:47:40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既面临机遇又必须接受挑战,所以,每个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努力的探索,为自身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创造条件。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每个学校立足、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院校教学工作的微观领域,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教学活动的质量是每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课程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院校教学工作的微观领域,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所以,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作者以自身多年的课堂教学经历为基础,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调研方法收集资料,对我国高职院校目前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期刊投稿,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
有效监控教学过程,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并通过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能够实现评价对教师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导向作用,并可以通过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调动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现状调查
当前,我国所有高职院校都有基于不同视角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根据初步调查,普遍的评价模式都比较侧重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的评价,学生是参与教学质量评价的最重要的主体,其次是同行评价,包括校内同事和校外专家;最后是校内教学领导及教学督导部门人员参与评价。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从教师的上课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展开,各部分的评价结果按一定的权重进行核算,得出该课程的得分。不同性质的课程其评价指标的差异性不是很大。教学质量评价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期中或者学期末进行。
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职课程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使用都更加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随着高职课程的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为基础,因此,项目化的教学方法和工学一体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广泛运用,同时,为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成为教学的有效手段,与此对应,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动态调整,使之更符合教学实际,更强化教学质量评价对课程建设与课程改革的指引性作用,目前高职院校普遍使用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已明显不适应课程的改革要求,主要体现在:
1.1评价主体方面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以督导及领导(专业主任、系主任、教务处或院领导)、教师同行、学生为主,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评价一般以主观评价为主,很难客观。评教学生的价值观念、评教动机、自我期望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评教的质量。这一方面跟学生的求知欲望、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学生的评价能力有关,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习惯被动,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比较冷漠,往往抱着无所谓的、应付式的态度参评,评教的有效性很低。同一教师在两个不同的班级或不同的专业教同一课程时,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可能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期望、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学科的兴趣会影响评教结果。期望得到较高分数的学生、基础扎实兴趣浓厚的学生,课堂投入多,参与度高,收获大,会更容易认可教师的教学,对教学效果给予较好的评估。(2)教师自我评价缺失。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的评价,却忽略了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师的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从备课开始,到教学实施,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案例的选择、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各种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应用等方面,教师的积极性、投入程度,是课程教学效果的核心与关键因素。到了最后的教学环节,不让教师参与教学质量的评价,显然有失公允,教师对自我的认知和客观评价无法反映,从而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社会及企业评价缺失。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邀请用人单位或行业专家来参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课程体系。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受限于各种因素,高职院校很少让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社会及企业是用人单位的代表,高职院校是用人单位的供应商,学生是高职院校的产品。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取决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让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就等同于让用户提前介入产品的设计、制造环节,为产品的适销对路提供保障。
1.2评价指标方面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几个方面。这种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是:
(1)不同性质的课程评价内容基本相同,课程差异性无法体现。以我们调研的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在期中进行。其网上评教的内容如表1:
表1
以上为学生评教页面,所有课程的评教内容都一致,没有体现课程性质的差异性。从调研情况看,除网上评教之外,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方式还有问卷调查、座谈会、听课等方式。但是评教的内容都基本相似,不同课程的评教指标基本雷同,没有体现课程性质的差异性。比如: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市场营销学”和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评教内容一致,但是,这两门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等方面明显有不同,而现有的教学质量评价内容往往粗放、简单,不能体现课程的差异性。
(2)评价指标不能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为满足社会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一般按社会需求的各类岗位群设置专业;在分析各类岗位承担的岗位职责、以及完成岗位职责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的基础上来进行对应的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必须、够用”、强化技能训练为原则来构建课程体系,以做到课程目标与职业能力无缝对接,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保障。因此,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该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以及技能的提升。目前的高职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强调过程评价及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
1.3评价时间及评价结果方面
一般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时间都是固定的,安排在期中或期末。评价时间固定性及滞后性也让一些老师在评教前通过短期努力,甚至讨好学生,学生作为评教主体,可能因为近因效应或晕轮效应的认知偏差给出不客观的评价,使教学质量评价不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导致评价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
其次,学校评价授课老师的途径和标准很多,学生评教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所以,学生评教是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评价结果不是评判教师教学水平或能力高低的惟一依据,教学管理部门会理性客观地看待评价结果。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活动在某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内容等。但是评价结果好坏一般不会与教师的薪酬、收入直接挂钩,评价结果的应用比较有限,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很多教师对评教结果也不重视。
2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改进建议
影响课程教学质量的因素非常多:如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愿望、教学硬件条件以及课程建设等。如何建立起符合高职课程特征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模式,设计可操作的、合理的评价方法,建立不同评价成员对课程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引导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促使教师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提供依据,是当前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必须突破和重视的。下面我们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高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进并给出建议。
2.1构建社会及企业参评、教师自我评价的多元的评价主体
2.1.1任课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让任课教师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这一方面是因为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对课程教学质量有关键影响。客观来讲,教学成功的心理机制决定了每位授课教师都有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的心理期望,而参与授课后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可以促进教师对教学准备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梳理和思考,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自我检查、自我诊断的有效手段。这种自我评价也是教学积累资料的过程,教师可以收集真实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成为教师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师找出存在的问题,思考如何提升和改进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往后的教学。在自我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中,教师可以不断总结、反思、研究、创新,这样非常有利于教师开拓教学视野,拓展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
其次,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对授课对象――学生的学习态度、出勤、认真听课、作业完成情况有最基础的了解,教师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教学管理部门掌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观问题和客观问题,以便客观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更多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可靠依据来改进课程教学工作。
2.1.2社会及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
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构建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推行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努力加强各种实习、实训及实验的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这种授课方式既满足了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又保证了培养学生各项技能目标的实现。这种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过程,是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依据。建立企业参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实施第三方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成立由企业、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基础上,让企业和教师参与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校内校外相结合、理论知识评价与实践操作评价相结合的同时,可以借鉴和参考企业对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能力、岗位绩效的评价方法,从而使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多元化,不仅包括教师讲授的好坏,也包括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取情况,即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满意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2评价指标体现高职课程特点及课程性质差异
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教学质量评价的内容,即评价的指标体系,必须体现高职课程的特点,体现课程性质的差异。
2.2.1教学质量评价的指标必须体现高职教学“能力本位”的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学生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必要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实习、实训、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技艺、技能的重要环节,技艺技能训练与知识的传授一样重要。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不但要有丰富的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基于“能力本位”的实践性教学是高职课程的显著特色,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应该多元化,除了传统的评价内容:学生课堂课外作业、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之外,更应该侧重项目式教学中的体现学生技能提升的指标列入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中,以体现高职课程教学的特点。
2.2.2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必须体现课程性质的差异化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实践教学占主导地位,在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基础课程服务于专业教学。虽然基础课和专业课都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专业课和基础课的定位不同,教师对授课过程的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会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中,对专业课和基础课的评价指标必须体现课程性质的差异性。
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实践课(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理论课有明显差异,但是理论课中,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评价指标基本雷同,这显然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部分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不长,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也处在摸索阶段,尚不完善;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是自筹或者企业投资,受限于成本预算,在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的投入不够等等,这很显然会影响教学质量评价的有效性和细致化。从学校长远发展来看,推行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不同性质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与学习规律,其教学效果的评价也应该是不同的。了解高职课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有效途径。
2.3规范教学质量评价过程,强化评教结果的应用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做好评教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各参评主体的思想工作,考虑各参评主体的客观情况,制造民主、宽松的评教氛围,有序组织各参评主体进行评教,让他们正确把握评价标准,对课程教学效果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同时减少各种因素的干扰,加强对评教过程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以保证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同时,在教师自评,企业、学生、同行、督导和领导参评的综合评价体系中,科学合理地根据各部分的内容的重要程度设计好各部分评价指标的权重,使评价结果具有参考价值。
最后,教学管理部门还应该合理解释评教结果,加强评教结果的应用,发挥评教的激励、改进、监督的功能。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可以是教师晋升、提拔、职称评定、考评与激励等人事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1]徐晓霞.民办高职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分析对策分析[J].成功教育,2011(7).
[2]赵居礼,李继刚.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研究――国外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