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浅析
所属栏目:工商企业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20:53 更新时间:2011-02-26 11:20:53
摘 要:加强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针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融资困难、投资盲目、控制薄弱等问题,应积极开拓新的融资渠道,健全投资风险防范机制,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控制。
关键词: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部门。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第三季度,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已达538.7万户,注册资金总额8.8万亿元。民营经济总量目前约占我国GDP的65%,创造了约2/3的社会就业岗位,民营企业还成为大部分市县的经济主体,地方财政收入的70%要依赖于民营企业。但是另一组数字却让人堪忧: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又有10万多家死亡,60%的民企在5年内破产,有85%的在10年内消亡,平均寿命只有2.9年。深入探究可以发现,这些民企失败的原因大都包括资金链断裂、投资方向错误或公司内部财务制度控制不力等财务因素。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管理的核心,它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渗透和贯穿于企业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因此,加强财务管理是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民营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1997年—2002年,我国民营企业自筹资金比重由33.1%上升为42.7%,贷
款资金由38.9%下降为22.6%,这与民营经济的贡献和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不相符合的。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规范、财务报表不真实等问题,使得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信任度不高。二是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民营企业倾斜,在很多方面,民营企业还不如外资企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设立了担保公司,但担保的贷款额度以及条件等都有较大的限制,效果并不明显。
(二)投资缺乏科学性
一些民营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没有做前期的市场调查及对未来风险的预测及防范,只单纯看到多元化经营所带来的分散风险作用和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短暂成就感,而没有意识到企业扩张与其资金实力、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及内部管理等方面的矛盾,没有意识到跨地区、跨行业乃至跨国的多元化经营是需要条件的,而且,多元化经营也不一定能实现人们分散风险的初衷,反而可能导致财务分散、风险增大。
(三)财务控制薄弱
许多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不少民营企业会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致使账目不清,信息失真。一些民营企业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固定资产增减不记账,日常核算中不计提或多计提折旧,账面与实际严重不符;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成本控制水平落后,成本费用核算不实等等。
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一)拓宽融资渠道
借鉴深圳市扶持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对处于初创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可通过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创业基金的发展,多渠道、多形式扩大民营企业直接融资范围;对于中小科技型企业,则可以通过捆绑发债,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量,满足中长期融资需求;而对于步入成长期、进入产业化阶段的民营企业,融资方式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发票融资、应收账款抵押、动产抵押等方式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要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建立区域性的民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按其性质分成企业基本信息、征信、企业信用记录、企业失信记录等数据库,向社会开放,尽可能地解决民营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交往中信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为民营企业的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引导民间成立市场化运作的信用**服务机构,实现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咨询、评估服务的专业化,并强化对信用**机构的监督,要求信用**服务机构在向社会提供服务时,必须全面、真实、准确的提供民营企业的信用信息。
(二)防范投资风险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以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最大化为标准,先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在市场调查基础上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进行决策,选择一个收益与风险达到均衡的方案。要准确进行财务预测,提前安排资金计划,估计可能筹措的资金,避免资金与生产脱节而造成现金周转困难。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使企业具备风险自动预警功能,及时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与预期不符的变化进行反应,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和控制手段。要注意适当分散投资风险,但要避免盲目多元化经营,不要把资金投向与本企业完全无关、管理者不具备知识、经验的领域。
(三)强化财务控制
一是树立现代财务管理观念,在思想上提高对新形势下财务管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再认识,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二是改革财务管理流程,在保证财会信息真实性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发财务信息的利用价值,发挥财务信息的主渠道作用,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三是加强企业成本控制,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不利形势下,民营企业更应该建立成本会计制度,确定成本费用会计处理原则和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同时,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四是推进财务管理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面,建立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利用等完整的规范化程序,形成以财务信息为主,与生产营销等市场信息相融、相伴的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五是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转变任人唯亲的陈旧观念,尽快引进一批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并强化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法律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监督意识。
参考文献:
[1] 秦少卿.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07(9):83-85.
[2] 王珍义. 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530-532.
[3] 朱斌. 金融危机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探讨[J]. 商情,2009(8):78-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