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论文发表做一个有思想的培训者
所属栏目: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3 10:37:52 更新时间:2014-06-23 10:06:52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意见提出:“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摘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培训者要关注训前、训中、训后三节环节,优化组织管理。要建立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教授和行政人员四支队伍,要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五种基本培训模式,要开展学校干部培训等六项工程。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发表,教师教育,培训管理,队伍建设,方式,创新
作为第一批全国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几年来,我们以“立足实际,超前运作;打破常规,先行先试;科研先导,提升内涵”的工作思路,强力推进,力求高位发展,推进区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面对创建“教育强市”的目标,面对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工作,如何落实培训任务,促进教师成长,提升教育质量,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如何在新一轮的教师培训中有所改变,有所创新,我们积极探索,期望有所突破。
一、关注“三个环节”,优化组织管理
培训的管理是否到位关系培训的实效。在长期的培训实践过程中,以及在接受各级培训的检查中,对照评估指标,我们逐渐形成规范化的程序运作。在管理中,首先突出人的因素,调动人员积极性,明确职责,做到责任到岗,一岗多责,做到培训工作众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使每一个培训班有明确、具体的负责人,做到全面负责,全程参与,树立为学员服务的意识,营造和谐氛围,打造和谐集体。在培训中,关注“三个环节”,即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培训前做到做细办班前期的筹划,从发文、开班、课程计划的制定、学员的需求问卷、班级守则、班主任指定、班委会的建立等,做好办班前的一切准备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与要求,使培训班开班能够较快、有序地投入到学习状态;培训中加强过程性管理,做好考勤请假的管理、授课教师的接待、无记名问卷调查,组织好专题讨论,收集相关材料,开展班级文体活动等,培训后期做好跟踪的安排,调研反馈、信息整理、材料归档、考核结业等一系列培训环节。在管理中,每一项工作的落实,每一个细节的注意,每一份资料的积累,都将影响培训的管理与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运用,培训的管理配套逐步实行电子化、信息化,保证了资料的完整和信息的有效利用。数字化的跟踪使培训动态得以及时了解掌握,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为进一步探索和创新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二、建立“四支队伍”,稳定培训师资
培训师资的素质关系培训的成效。优质的培训资源与培训师资息息相关。在培训的教师资源库中,我们立足建立“四支队伍”,即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教授、行政人员。一线教师讲经验,教研员讲信息,专家教授讲理论,行政人员讲政策,通过聘请相关人员的授课,使培训课程更具针对性。如第六期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根据课程计划,理论学习期间邀请省、市高校的专家为学员做骨干教师成长的专题报告,第二阶段邀请教研员、一线特级教师等分科进行学科教学的专题讲座。再如“十二五”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邀请市委党校的教师作《文化繁荣发展与学校文化建设》的专题讲座,邀请市会计中心的专业人员作《学校财务的规范运作》讲座,丰富培训课程的内容,拓展培训的视野,做到讲座专题贴近教师、贴进实际。在课程的建设上,我们还通过无记名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建立优质授课教师的资源库,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三、做好“五个结合”,创新培训方式
没有最好的培训方式,只有最适合的。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形成了“理论与实践、培训与教研、远程与面授、集中与自学、试点与普及”相结合的五种基本培训方式。根据培训项目的特点与教师的工作实际,五种培训方式根据不同的培训项目进行有机的穿插结合。如在学科教学带头人的培训中,我们在制定培训课程计划时,在完成理论学习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在为期一年的培训中,要求每一位学员都要在本校上一节公开课,要求有学校教务处负责人的签名、参加听课评课人员的评议记录并加盖学校的公章,同时附上教师的教案、课后反思。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效果,在实践环节,我们与学科教研员配合,指定学员进行全市性的教学研讨课,共同观摩,强化实践,以此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B证培训中,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联合办学,在得到心理学专家的集中面授指导后,组织学员进行远程学习,开展在岗实践,并组织参加统一的资格认证考试。在开展全员性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中,我们采取试点与普及相结合方式,通过举办“试点班”,了解学员需求,培养和发现“骨干”授课教师,进行跟踪,在此基础上,完善课程体系,制定“送培方案”,为全面开展此项培训积累经验。
在教师培训越来越常态化的今天,培训的方式需要创新,特别是面对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培训中出现的新问题要主动思考,及时应对。如部分县级培训机构面对学校数量少,出现小学校长培训班的学员因人数少而无法举办,这就要求培训者要善于学习,主动作为,需要培训机构加强交流,分工协作,开展区域联合,促进合作共赢。
四、开展“六项工程”,促进教师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惠及教师的一项“民生”。几年来,我市主要围绕“六大工程”开展培训,即学校干部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教师职务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如何协调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与庞大的教师规模,这是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在师资培训中,我们重在抓基础,促提升。突出“一个重点”,培养骨干教师、研究型教师,打造名师、名校长、名班主任培训,做好“两个提升”,开展校长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三个全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新一轮课程师资培训。同时,关注“两头”带“中间”,有针对性地举办“帮弱”培训项目,开展幼儿园保育员培训、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举办初中薄弱学科结对教研活动,举办高中学科专任教师培训,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给广大的教师提供参加学习的机会,使培训对象更多地向一线基层农村学校倾斜,推动边远、薄弱基层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推动区域教师教育的均衡发展。
面对教师素质提升的要求,作为培训者,必须与时俱进。在全面、多元、开放的培训体系中,培训面临重大的机遇与抉择。当前,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制定年度培训计划中,项目的确定主要是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层层对应开展,因此,“规定项目有限”,“自选项目伸缩性够大”,加之培训是“烧钱”的项目,见效慢,不容易评价,因此,各培训机构项目的设置及开展差异大。同时,在落实全员培训的项目或“培训工程”上,如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因各地对培训项目认识有差异,出现开展不平衡情况,需要抓进度落实,适时跟踪、评估,使每一项培训做到善始善终。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可能成为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才有可能成为赢家。”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赢在细节,输在布局”这一句话的含义。作为一名培训者,应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不仅做培训执行者、组织者,更要做一个有思想的开拓者,承担起职责与使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