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核心论文发表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
所属栏目:职业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5 14:45:56 更新时间:2014-06-25 14:13:56
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中学教育究竟能为学生做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做得如何?这些问题始终是我办学过程中思考的问题。
摘要:学校教育的使命是为了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而其基点是促进每个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关键,是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办学实践中我校注重凝练“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
关键词:核心论文发表,个性发展,教育思想,办学理念
一、对学校教育使命的思考: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
学校教育应该启蒙学生生命,启迪学生智慧,绽放学生生命的光彩;同时,也应该让我们校长、教师在感受学生生命活力的过程中,享受教育的幸福。也就是说,教育应当“让每一个人(师生)绽放生命的光彩”。当下教育的过度功利让我反思教育,历史名校的厚重传承让我感恩教育,地方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感悟教育,如今教育的改革诉求则让我追问教育。
(一)功利教育往往存在对生命的漠视
长期以来,我们学校努力在做的就是希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是以学生学力发展为主的全面发展。可事实表明: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不但没有能够实现我们期待的全面发展,反而呈现出种种厌学、逃学等消极放弃的状态。集中表现为两大情形:情形之一,由于没有正确地理解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学校往往按全面发展的“一把尺子”(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衡量,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学生”。这些“问题学生”常常先是被学校、被老师、被家长放弃,而后只能自我放弃。情形之二,学校按照全面发展的“一把尺子”(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等各个学科总分,至少语数外理化生或者语数外政史地的各个学科总分)衡量,从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差生”,这些“差生”的“差”不断被放大,信心不断被蚕食,直至丧失殆尽,沦为地地道道的差生。
这些学生或者身上存在不良习惯,或者个性特点鲜明如张扬,或者不很听话,即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他们或者对某一学科教师教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不喜欢某一学科教师,或者某一学科的基础不佳,或者某一类学科的思维能力较弱,以致成绩不理想。他们每天都在一种应试升学的环境中备受煎熬,个性特长不被重视,自身特点无处张扬,始终处于一种被压抑状态,从而产生自卑心理,毫无自信可言,只能虚度光阴,甚至放纵自我,以致于与我们的努力目标“全面发展”背道而驰、渐行渐远。
(二)历史名校的经历促使我特别注重对生命的关怀
从历史中寻求智慧,是很重要的思考视角。德化一中创办于1923年,历史悠久,积淀深厚,英才辈出。泉州一中办学历史更加悠久,其办学前身可追溯至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至今已有548年的历史。这两所历史名校一路走来,薪传不绝,书香绵远,文化积淀极其深厚,而贯穿其间的,就是始终坚持对生命的关怀。据史料记载,罗伦(号一峰)其人学识非常渊博,个性鲜明,生性纯孝,热心文教,非圣贤之说不讲;因人施教,“与人子言依孝,与人臣言依忠,与居官者言民所疾苦”,四方士人从学如流,影响深远。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更是传承了先贤严谨治学、注重生命关怀的优良传统,培养出了一大批以王启明、吴新涛、欧阳钟灿、李爱珍等中科院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他们都是个性鲜明、事业成功的栋梁之材。
在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众多的优良传统中,“梅筋石骨”的文化特质是其中的代表。我们发现其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二是非常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特别注重对学生生命的关怀,真正为学生的生命绽放光彩奠定基础。在这两所底蕴厚重的历史名校担任校长,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担当,需要承担起在办学中传承、光大这些优良传统的责任。
(三)地方文化特质促使我们特别注重对生命的滋养
泉州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它不是一个单一体,而是复合多元文化体。它以中原文化为主体,兼容土著文化和外来文化多元积聚,由此形成了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泉州文化。在他们的性格当中,具有坚强必胜的信念,排除万难的决心,充满冒险的品性,无比顽强的精神,执着追求美好的理想。长期以来,不屈不挠的精神意志、乐观向上的拼搏精神、大无畏的冒险精神,都表现得很突出,这又构成了另一层——“敢为天下先”的文化心理素质。这种以“输人不输阵”“爱拼才会赢”“敢为天下先”为主要性格特点的区域性文化特质,成为滋养泉州特色教育的沃土。
(四)当前教育改革的诉求促使我们对学校教育进行重新审视
教育是什么?教育的使命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人认为,教育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和人的发展紧密相关。著名哲学家康德就曾指出:在世间万物中,“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一种存在”。教育使人与其他存在(包括动物)区分开来,它的使命就是“人的完成”。
基础教育不仅要把握学生作为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还要适应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以此科学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除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升、审美品格的培养之外,德性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是“人的完成”过程中重要的内容。教育要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或者说,使人本身达到“完成”的状态。
在这个“人的完成”过程中,需要把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作为我们基础教育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众所皆知,社会是由多元组合而成的,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素质各异的人才。显而易见,这就要求学校要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就是在学生先天禀赋的基础上,发现、尊重与发展,把学生培养成有个性特长的人,这既对学生个性充分发展与完善有益,更对社会发展有利。前苏联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好成绩。这恰恰是促使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根本。在中学阶段,更应该把教育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人的个性发展上,以教育者特别能发现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优点、优势、特长、潜能,予以足够的尊重,并创造条件促其充分发展,从而让学生充满自信,达到“以长促短”,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这样一种良性的循环中,达到个性发展、全面发展互相促进,齐头并进,不断实现螺旋式提升,最终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完成”,让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应有的精彩!这就是我所主张的“让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的核心内涵。要让每一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就应当让学生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应当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终极目标。
二、“让学生生命绽放光彩”的基点: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
(一)个性与个性发展
1.“个性”的基本认识
以哲学的视角分析,个性是与共性相对应的,个性是指个体的人的特殊性。以心理学的视角分析,个性是指个体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个性是在遗传、环境、成熟和学习等因素的作用下,个体在需求、生活习惯、性格、能力、兴趣、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我国心理学界对个性的概念尚无一致看法。我国第一部大型心理学词典——《心理学大词典》中的“个性”定义反映了多数学者的看法,即“个性,也可称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所谓个性,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一个人比较固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兴趣、爱好、世界观等;二是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
2.“个性发展”的内涵
鉴于对“个性”这一概念的理解,笔者以为,个性发展是指人类个体出生后直到终身,尤其是学前教育、基础教育时期个性(即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首先,个性发展的前提是要尊重人们个性中的某些遗传特点。个性的许多要素具有先天的成分,譬如,因为性别往往会决定个性中的需求、性格、兴趣等;因为先天的身体特点往往决定其擅长音乐、爱好运动或者强于其他技能;因为先天的脑生理特点往往决定其更擅长于形象思维或逻辑思维。所以,个性发展主要应该表现为:为其所具有的先天遗传特点与优势创造良好条件,促使其个人兴趣爱好得到充分尊重与发展,促使其在具有先天优势的领域里发展特殊技能或能力,促使其个体的需求得到充分激发并不断提高需求的层次,促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并使其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促使其尊重并遵守人类共同的基本价值规范、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其次,个性发展的原则应当符合人类的基本价值标准。这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层次上的高低差异,因为不同的个体在个性的某些方面如需求、能力等有发展水平高低的差异;另一方面是性质上的好坏区别,因为不同的个体在个性的某些方面如性格、价值取向等存在性质上的好坏区别。对于个性中诸如性格残忍、暴戾,崇尚无政府主义、享乐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等消极方面的判断,要以人类共有的基本价值标准(法律准则和道德准则等)作为依据。所以,个性发展肯定不能脱离人类基本价值标准,在当下,我们学校教育就应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
3.“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人的差异性、独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当予以理性的承认与充分的尊重。如果只讲全面发展,完全忽略人的个性发展,这是不人道的,甚至是残忍的,是违反客观规律的,这样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人的独特品质、个性特长被无情地扼杀,创新型的人才将丧失殆尽。但如果只讲个性发展,而把全面发展置之脑后,这是不科学的,是与“人的完成”的目标相悖的,其严重后果势必是培养出极端个人主义者,这样的人才必然被社会所唾弃。
首先,人的个性发展是其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是在健康素质的基础上,人的各种能力素质都得到协调发展和充分展现,进而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也得到和谐发展,并且在处理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关系中,摆脱和超越各种限制,特别是摆脱对“人”和“物”的依赖,即作为主体的人自觉、自愿、自主地发展。就学生个人来讲,个性特长的发展才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所在。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中也包含着个性特长的发展。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同时也应该是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个性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容,个性的充分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表现和最高目标。
其次,个性发展是在其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我们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必须强调对个体健康个性的培养,这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对个体而言,不是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整齐划一地发展,而是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突出地、和谐地发展。因为每个个体总是千差万别,教育本质上就是对个性的发展,对一切才能和精神力量的发展和解放,促使个体所具有的天赋、志趣、才能和性格特征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得到选择性的发展。
4.“个性充分发展”的要义
个性充分发展是一种充分承认个体差异,注重挖掘个体潜能,发现个性,尊重个性,发展个性,实现个性充分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循环往复,最终达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
个性充分发展的前提是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学校教育要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抹杀或忽视。因此,教育的实质是以个性差异为依据,让每一个个体找到自身发展的独特领域,从而充分发展个性,进而形成健全人格。
个性充分发展的根本是发现、激励与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要有尊重生命成长规律的胆识,要有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策略,要有独特的思维,发现、呵护每个个体的闪光点,激发每个个体的潜能,发挥每个个体的个性特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从而调动学生成长的积极性,保持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不断前行的内驱力,进而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当然,个性充分发展绝对不是听之任之,撒手不管,也绝对不是只发展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更不是只发展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所谓的个性。
(二)促进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为了让每个人的生命绽放光彩
1.人的生命成长的关键是实现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特别倡导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实现人的个性充分发展。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其归宿也是为了人的生命。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却过分关注学生的物质生命,忽视其生命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维度——人文性。个性充分发展,是旨在提升人的优良个性,其目的是在发现和尊重受教育者现有个性,以及在有利的物质条件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受教育者的体能智能、活动能力、道德品质、情感意志等素质自主、和谐、能动地发展,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生命成长。
叶澜教授指出,要把学生当作“具体个人”去认识和研究,那就是“要承认人的生命是在具体个人中存活、生长、发展的”。从中可以看出,在具体生命的成长历程中,个性充分发展是人的生命成长的关键。
我们实施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就应正本清源,回归本真,深刻理解人生命的成长性,尊重人生命潜能的发展性,把接受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人本身。要从人的个性出发,以“促进个性充分发展”为目的,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领下,采取因人施教、因势利导的教育原则,注重尊重、鼓励和发展个体的独特性与智能优势,发展人健康向上的个性品格和兴趣特长,从而实现个性充分发展教育的目标。所以,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必须致力于促进学生生命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富有个性发展、和谐发展,使学生生命的灵性舒畅流淌,生命的激情充分呐喊,生命的潜能足够激扬,生命的个性精彩飞扬。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要紧紧围绕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的生命发展提供可能、创造条件,让师生共同实现精神生命的和谐发展。
2.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力;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没有个性也就没有竞争力。人的个性的充分发展是这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生机活力、强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更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21世纪是一个尊重个性、弘扬个性的世纪。个性发展是当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重视个性发展已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因为个性充分发展符合人类愿望——充分、自由地发展。注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培养主体意识,形成创造才能,提高个人价值,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一个社会,如果人们没有个性,没有特长,没有优势,这是教育的悲哀,是教育的失败。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3.素质教育的核心指向人的个性充分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每个学生能按自己的个性特点受到教育并获得充分发展。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充分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发展性教育,它不仅要追求全体学生全面发展,还要追求发展过程和方式的生动活泼,充分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它所追求的就是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人格,成为富有个性特长且各方面素质较高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素质教育是“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教育,是激发学生潜能,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个性充分发展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实施促进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只有在加大素质教育实施力度的基础上,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才能生根、开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发展和丰富的因素,在素质教育目标和要求的引领下,个性充分发展的教育才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三)凝炼“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1.“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办学理念的确立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学校历史的传承、学校文化的积淀、现实经验的总结、传统特色的创新、发展目标的前瞻、科学理论的支撑和校长办学追求的提炼,应该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教学相长、有利于学校发展,能为广大师生所接受,并且能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各项实践的应用理论。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们确立办学理念的理论指南。同时,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校的办学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这为我们如何更好地理解那些学生中的“短板现象”提供了极大的启发。我们借助多元智能理论从人的智能分布去了解学生,提升资优者,发掘普通人的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机会,使他们茁壮成长,让他们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另外,新课程改革强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进一步坚定我们的办学理念。
基于上述认识,泉州一中秉承“敦品力学”的校训,不断深化“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特色,明确“面向世界发展,着眼学生未来,办‘第一’的中学”的办学目标,坚持“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弘扬“艰苦奋斗、立志成才”的学校精神,在传承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今教育发展趋势,凝炼并确立了“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
2.“以人为本、个性发展、全面发展”诠释
办学理念是关于学校整体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它决定着学校群体的教育行为,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学校特色建设,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它以一种精神力量、一种文化氛围、一种理性目标熏陶着学校的群体成员。它指导着学校快速健康的发展,也体现出对学校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期待。
“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坚持人是根本,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从实际出发,从人的本质出发,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研究人的需要,譬如尊重的、认可的、求知的、发展的需要等,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手段,达到使人不断实现个性发展的目的,进而有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个性发展”,这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个体社会化,实现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发展。“个性发展”,正是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深刻认识基础上的自觉选择。
“全面发展”,是指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自由的发展。教育既要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又要促进学生生理的健康发展,不能偏颇一方,不能因为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以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教育要促进学生智力和情感的全面、协调、自由发展,成为智力健全、人格完整的人,成为一个有个性特长的人,一个素质全面的人。
经过对办学理念的凝练,我校的办学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前进的步伐更加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