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代理推荐范文高中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所属栏目:教育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5 15:28:01 更新时间:2014-06-25 15:52:00
为实践平和一中“崇德尚学、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我们加强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高、更加规范、更具特色,不断提升学校竞争力。
摘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加强多元化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高,更加规范,更具特色。我校以“崇德尚学、持续发展”为办学理念,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围绕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
关键词:论文发表代理,多元化,课程,实践,反思
一、秉行理念,积极实践
课程内容应在体现时代精神的同时,选择超越不同历史时期而具有恒久价值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应尊重多元文化。课程还应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元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构建多元化的课程,突出办学特色,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是新课改的发展趋势。作为原中央苏区县的高中——平和一中,我们在新一轮课改过程中,面临着资金、生源、师资以及升学率等诸多问题和困惑,特别是优质生源的相对不足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我们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秉行“崇德尚学、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提出了践行个性化教育,实现多元化成才战略思想开发实施多样化的校本课程,拓展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可能地为每一位学生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成长道路,也为学校和教师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二、海纳百川,多元互补
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教学活动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目标,采取不同方法,因材施教,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我们坚持以“三个面向”教育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具体特点和传统优势,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改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1.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和谐的健康人、知书达礼的文明人、开拓进取的现代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校本课程的开发充分汲取学校已有的宝贵经验,利用自身资源,发挥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能,充分体现本校师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其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
3.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人,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因材施教。
三、稳步推进,持续发展
1.贯彻办学理念,创设适应多元发展的课程环境
(1)“崇德尚学、持续发展”办学理念的确立。近几年来,学校在教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我们提炼出既符合我校办学历史和现实,又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也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认同的办学理念——“崇德尚学、持续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它的内涵。
(2)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营造多元课程氛围。课改之初,学校及时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并通过广泛的思想教育,积极组织学习新课程理论,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完成从传统教育观念到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为多元化课程建设规划创设浓厚的氛围。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水平。新课程实施关键在教师。我校在课程改革前后开展了系列培训学习活动。学校除了成立新课程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外,还特别成立了专家引领项目组,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和各备课组开展对话、交流,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完善方案,推进多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1)新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改革,方案先行。为了使课改能在较高的标准下扎实有序地运行,我们及时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试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试行)》《学生选课指导实施方案(试行)》《校本研修规划(试行)》《课堂教学实施建议(试行)》等系列课改方案,为多元校本课程计划的落实提供了最有力的制度保障。
(2)开发多样校本课程,促进多元发展。
我校除了动员全校教师积极开发实施“学科拓展类”、“科学实践类”等校本课程外,还重点开发和实施了以下几类特殊校本课程:
德育类:开发了《制度与养成教育》《牵手校友感悟成长》《心理健康》《每天五分钟安全公共讲义》《安全工作与应急预案》等系列内容的德育校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施,目前已形成校本教材,在区域内产生广泛的影响。
特长发展类:开发了诸如器乐、声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剪纸、武术、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文学创作、演讲与口才等特长发展类校本课程。特长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行政班与走班结合,常规教学与个别辅导、学术讲座相结合,行政管理与年段音乐、美术、体育教研组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自2006年起就开设的校本选修课程有《高中语文晨读文选》《英语话剧优秀作品选读》《物理与生活》《化学与饮食》《平和古迹》《蜜柚种植》《平和旅游地理》《趣味哲学》《民族音乐欣赏》《白芽奇兰种植与加工》等。
3.严格课程评价制度,促进师生的主动发展
(1)课程与教学评价。为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制订了《平和一中课堂教学考核量规及课堂教学评价表》《平和一中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配合课程功能的转变,定期对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从而不断调整实施新课程计划的方略与步骤。
(2)学生评价与发展。制订了《平和一中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措施。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任课老师与家长共评等多元主体评价生成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帮助学生将其发展优势领域方面的特征向其发展不足的领域迁移,以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3)教师评价与发展。在教师评价过程中,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价。学校通过教师自评、同行评价、职能部门评价和学生与家长评价,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课程开发实施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实现课程、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四、成效显著,永葆活力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1.德育系列课程初步形成。德育系列课程的成功开发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体育特色课程异彩绽放。体育特长类校本,是我校多元发展的传统课程项目。近年来,学校体育考生在高考中连创佳绩。艺术特色课程成效显著,近四年艺术专业考试达线率都在95%左右,共有200多名学生进入大学深造。
3.学生社团活动风生水起。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锻炼了自主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五、总结反思,不断提升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永葆多元化课程的活力是我们永远的课题。
1.多元化课程建设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理论上的突破。我们在教学理论的研究上还显滞后,教育科研的选题也处在较低的层次上。因此,我们希望通过多元化课程构建实践的探索,进一步推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
2.多元化课程建设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区的教学资源。更加紧密地把课堂教学与本地生产实践、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应该更加重视本地生产实践、社会发展涌现出来的能工巧匠、成功人士,并让宝贵的资源进课堂,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
3.多元化课程建设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特长,培植学生的发展潜能。多元化课程构建要最大程度地满足每位学生潜能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不断进步。我们要进一步使每位教师做到才尽其用,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充分发展。
平和一中人站在崭新的起点,奋发有为,以睿智点亮前程、用行动铸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