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2:56 更新时间:2021-05-12 15:15:38
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朱军
(武汉大学基建管理部,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论文首先对我国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建议,为高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基建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1高校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高校建设项目既是学校整体形象的外在表现,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和基础,也是一项涉及面广、校内外协作配合环节多的系统工程。高校建设项目除了具有作为建筑产品本身具有的特点,以及建筑一般建设项目特点外,高校建设项目还具有以下特点:
1)建设项目具有多样性。高校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教学楼和院(系)专业教学楼,校系行政办公楼,校园道路排水、强弱电管线、供水以及供气管线、景观绿化,基础实验室和不同学科的科研实验用房,学生公寓、学生食堂、浴室、锅炉房等配套用房,图书馆、体育馆、运动场等基础设施。
2)建设项目本身建设周期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面向大众化教育,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许多高校建设项目工期要求非常紧,赶在每年秋季开学前交付使用。压缩工期,施工阶段必须采取赶工措施,增加赶工投入,必然会增加工程造价。
3)建设项目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涉及参建各方建设项目涉及到学校、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单位,材料、设备生产厂家及学校内部的各个部门,各项目单体的使用部门以及财务、审计、监察等监督管理部门。
4)建设资金不足,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高校建设项目绝大部分建设资金依靠银行贷款,贷款利息给高校带来沉重的负担。高等学校项目属于公益性、非盈利性项目,基本上没有社会资金注入,国家财力有限,每年财政拨款比例很小,对高校建设项目至关重要,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5)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有些情况事先难以筹划得十分周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例如气候的制约、矛盾的协调、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调整等,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而对工期和工程造价产生很大影响。
2高校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目前,高校有的建设项目急于开工建设,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急于开工建设的项目,又没有做好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对投资额度的要求,匆忙建立工程项目指挥部,急于施工,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三边”工程(边决策、边设计、边施工),严重违反工程项目建设基本程序。建筑标准的把握,设计深度的审查,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的合理与完善程度没有严格把关,造成施工中大幅变更设计,没有对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监督,变成“三边工程”,致使工程造价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未能正真行使“准业主”的职责。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关系是受合同制约的经济委托关系,是平等的关系。监理单位在建设单位授权的范围内代表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实行控制。虽然我国在法规上明确,二者是平等的关系,但是目前,社会上对监理服务的认识不足,加上有的监理人员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质和专业技术素质)参差不齐。建设单位不敢完全放权监理,而承包商认为监理是建设单位派下来专门监管他们的,承包商与监理单位的配合协调不够,监理指令不能达到全面快速执行。有的建设单位不愿放权给监理单位,在重大变更、经济签证论证分析过程行政指令大于技术论证分析,对监理的合理化建议不予采用。因此,这是造成造价失控的因素之一。
3)设计变更及现场经济签证管理不到位。工程变更控制不严,有的现场工程量问题不经核实随意签证,还有的签证单由承包商填写,监理工程师及业主既不调查也不审核,不负责任地确认,有的承包商为获取高利润,设法巧立名目,弄虚作假,在签证**程序上,不及时提供签证的充分依据,签证内容含糊不清,留下结算扯皮隐患,甚至出现在审计结算时要求补办签证的情况。
4)施工单位高估冒算,虚报工程造价。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程量。主要对单位造价高,计算复杂的项目,利用签证,多计工程量。例如钢筋抽料,钢筋混凝土梁,外墙块料面层等。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把费率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例如,预算包干费已包含冬雨季施工增加费,有的施工单位又把雨季抽水费另计;利用定额单价的换算抬高项目单价。另外,提高计费标准,扩大取费范围。
3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对策
3.1加强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组织措施
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机构,引进管理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各专业技术人才;明确组织分工,落实造价控制人员、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对比,可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预算准确度,从而使项目经理对工程的收支情况,如针对工程款的支付,从质量检验、计量、审核、签证、付款、偏差分析等程序落实需要设计的组织及人员,落实各个组织、人员的任务分工、职能分工等;编制本阶段造价控制的工作计划,建立主要管理工作的详细工作流程,如支付的程序、采购的程序等;委托或邀请有关咨询机构或工程经济专家做好施工阶段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论证。
3.2完善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如在设计阶段变更,则只须修改图纸,其他费用尚未发生,损失有限;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施工阶段初期。在审查时还应注意采取多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做到先算后实施。对建设单位自身及设计单位提出的变更、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均要按程序进行分析是否必须变更,特别是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因为在有效最低价中标的情况下,投标报价一般较低,中标后就会想办法变更,争取重新组价,增加造价。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提出变更控制程序。
3.3严格现场签证管理
现场签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许多工程由于现场签证的不严肃性,给工程结算带来非常大的麻烦,甚至给业主方带来不少经济损失,这方面的教训是非常多的。严格现场签证管理,首先现场代表工程技术人员必须与监理人员、造价咨询人员相互配合,不仅做到“随做随签”,还应该做到: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工程签证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必须清晰;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图形、文字必须相符,签证的内容不能超过应签证的范围;特别注意隐蔽工程的签证;严禁**存在模糊文字数据签证,严禁事后补办签证,不留隐患。对于承包商在签证中存在弄虚作假的,坚决予以取缔,并重罚,直至取消施工承包资格,对于建设单位、监理公司监管不力也要给与相应处罚。审核承包商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对主要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控制进度,尽量不压缩工期,以致增加赶工措施费及其他额外费用。
3.4把好施工管理关
1)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在高校基建工程施工中,返修工程越多,工程费用就越多。必须实行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搞好整修项目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及隐蔽工程的检查监督和质量验收,否则很难及时发现和找出问题,以保证工程质量。2)加强工程进度控制。拖延工期时间越长,管理费、人工费等各种费用支出就越大。合理组织施工,正确安排施工工序是保证工期的重要条件。
4结语
总之,论文提出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建设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管理的新思路:严格执行招标文件及合同约定,控制设计变更和经济签证,并对设计变更进行经济技术论证,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通过方案必选,选择有利于建设单位降低建设成本的支付方案。
参考文献:
[1]陈蔚.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周占伟.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策略[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7,16(6):5~7页
[3]董坚.高校基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山西建筑.2007,33(21):285~286页
[4]祝青.当前高校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6(4):175~17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