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选刊竹笛乐曲的创作与教学
所属栏目: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12 14:12:39 更新时间:2014-07-12 14:24:38
竹笛有着悠久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在我国几千年的竹笛文化传承中,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笛子艺术家。这些笛子艺术家在艺术生涯中创作了许多竹笛乐曲。在新时期,许多新的竹笛演奏家自我接触、发现、学习和创作竹笛曲目。
摘 要:在竹笛乐曲创作和教学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问题。人们逐渐抛开了笛子乐曲的创作和教学本源,不深刻追求乐曲的表达意义。学生们为了满足现代社会音乐的审美变化,也改变了竹笛学习的目的。竹笛乐曲教师的能力也达不到竹笛乐曲创作和教学的目标。真正意义上的竹笛乐曲创作,应尊重中国的民俗文化,创作有“情感”“意义”的竹笛曲目。我国的竹笛艺术文化才能获得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散文选刊,竹笛,乐曲,教学,创作
竹笛方便携带、价格便宜,成为当今时代人们常用的一种乐器。在中外音乐艺术融合的氛围中,竹笛乐曲创作更为多元化。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音乐审美观也出现了深刻变革。
1.新时期竹笛乐曲的创作
我国竹笛乐曲的创作,逐渐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比较于建国初的竹笛乐曲创作,竹笛音乐语言运用和创作手法有着很大幅度变化。比如郭文景《愁空山》、张维良《花泣》、唐建平《飞歌》。这些新作使得竹笛创作步入繁荣。
文化继承发展出现的音乐术语现代音乐。选择作品创作技法,既要满足内容表现需要,也要适应审美心理。为了拓宽竹笛的表现力,作曲家应在作品中表现出中国文化释义过程。比如朱世瑞的《(天问)之问》,借鉴于屈原的《天问》。组曲内有12个小曲,是对屈原《天问》12次对问。竹笛协奏曲内的传统音调发生变形,改变了传统竹笛审美习惯。作品中的对称性结构和交替贯穿是当代竹笛中很难见到的。相似作品还有程大兆《陕北四章》。我国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反映了我国民族人民的审美原则和思维模式,也为当代竹笛创作准备了充足养分。竹笛创作也由此获得不一样的演绎方式,拓展了它的思想内涵和表现力。比如杨春林《长恨绵绵》、张维良《花泣》。郭文景《愁空山》是源于李白《蜀道难》的诗句。此作品无论主题音调还是场景描绘,均反映出作曲家汲取灵感和素材的探索。作曲家的乐曲创作主题是“山”,以竹笛的长影换气和常规音域音型跳动的运用,描绘出群山连绵的形象。竹笛吹奏向观众展示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和民间传说。乐曲渲染和深化了主题,给予听众回味和联想余地。除此之外,有些竹笛乐曲掺加了民族音乐语言。
2.竹笛乐曲创作与教学中的问题
在竹笛乐曲创作和教学过程中,许多专业作曲家的创作作品表现力高,但缺乏体裁创新。教学方式上也过于单调。目前的协奏曲多是段体单乐章,就算是多乐章大型作品,也会受到西方协奏曲模式束缚。竹笛作品创作中,协奏曲还属于新体裁,其繁荣程度依靠乐器性能的改变和演奏家技艺成熟度。但是,竹笛音域、音律、音准和音量上还是有许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部分学生学习竹笛时认为只是一种音乐特长。家长期望学生能够获得竹笛表现的奖项和荣誉。因此,竹笛教学中充斥着虚荣心和功利化。
竹笛作品中,大型体裁作品约占84%,而小型的约占20%。相比较而言,小型体裁仍在业余创作阶段。同时,一些竹笛作品曲高和寡。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十二音、多调性等,虽然拓展了竹笛表现力,但片面追求新技术。如果对竹笛旋律优势有所忽略,会使得听众有着排斥心理,降低了作品演出机率。
3.竹笛乐曲创作与教学中问题的对策
竹笛乐曲的适度创新,要满足大众音乐欣赏、贴近群众生活。比如张大龙《飘》便是很好的尝试。作曲家创作时使用了较多不同的作曲技法,并努力让作品具有很强可听性,把握音乐语言的形式和技术完美。创作音乐个性时认真考虑人的审美习惯,完善好竹笛的音域、音律、音准和音量。
竹笛这一门乐器,学习者要有扎实基础和长时间的训练。因此,不能为了荣誉和功利而进行创作或教学。学生和家长应明白业精于勤,创作和教学不存在捷径和偏方。竹笛教师要时刻关注竹笛音乐的发展动态和竹笛学习的动态,关注社会音乐审美变化,时刻明白自我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追求,认真负责的进行教学。竹笛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能力。教师思想应端正,不能随波逐流。
结束语:
我国竹笛发展日新月异,各种音乐审美观念出现迅速变化时,竹笛创作应遵循“学以致用”思想,创新讲究新颖,不能脱离中国本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素材。作为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杜绝虚荣心和功利化。教师在竹笛教学中要明白竹笛艺术的内在意义。这样,我国竹笛创作和教学分岔才能越来越少。竹笛乐曲创作与教学的发展才能越来越远。
参考文献:
[1]胡亮.回顾与思考 解蔽与探索——新时期竹笛作品创作述评[J].人民音乐:评论,2012,(7).
[2]郭树荟.从民间到专业化改编与创作中的竹笛艺术[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
[3]姜勇.竹笛音乐的发展分期及其特征[J]作家,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