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
所属栏目:项目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1-02-26 11:03:56 更新时间:2022-03-09 15:28:26
浅谈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问题
唐冰
南京栖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37摘要: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合同管理为核心的项目管理体系。本文在对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入手,分析当前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对策
要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就必须对项目设施的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与其他项目管理职能密切结合,共同构成了项目管理系统。合同管理贯穿于工程实施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作为其他工作的指南,合同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起着总保证和总控制的作用。在现代工程中,如果没有合同意识,就不能明确项目整体的目标;没有合同管理,项目的管理就难以有高效率,难以形成系统,就不可能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
一、合同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同在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1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
实施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是要通过签订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通过对承包的范围、内容、工期、质量和价款等合同条款的制定和履行,业主和承包商才能够实现对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的调控。通过分解合同管理目标责任,可以对各个项目管理的内部职能进行规范,使它们能够紧密围绕合同来展开项目的管理工作。因此,无论对于业主本身的内部管理,还是对承包商的管理,合同始终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1.2合同是承发包双方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基础
通过合同明确承发包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可以将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合理分摊,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合同中约定的各项义务和权利是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享有权利、履行义务的法律基础。
1.3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纠纷和争执的法律依据
建设项目具有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参与单位众多等特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承包商之间、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各种纠纷和争执。而对于这些纠纷和争执的处理的依据就是双方在合同中事先作出的各种承诺和约定。作为合同的一种特定类型,工程建设项目合同一经签订即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此,合同是项目过程中处理各种纠纷和争执的法理依据。
二、目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的建筑时常还不完善,建设的交易行为不规范,在建设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合同有失公正
施工合同文件存在双方义务、权利不对等现象。从目前的合同文本来看,合同中的大部分条款都是发包方指定的,因此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少,大多是强调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赔偿、违约等方面没有具体的约定,缺少行之有效的处罚方法。
2.2建设施工合同违约现象严重,履约程度低
有些工程合同的签约双方随意修改合同,或者违背合同规定。比如:业主暗中以垫资为条件,违法发包;业主不能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有的甚至在工程项目工程完成多年,仍以各种理由拒付工程款,形成了建设市场拖欠工程款的顽疾;还存在承包方不能够按照规范施工,拆借专项资金,随意肢解工程,形成劣质工程、延期工程等。
2.3合同索赔难以实现
索赔对于承包商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增加利润、避免损失的手段,是合同和法律赋予其的权利。但是由于我国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很大程度上存在不平等合同条件等问题。这就给索赔工作造成了干扰,同时,承包商的索赔意识淡薄,自我保护意识差,导致合同的索赔很难进行。
2.4不重视合同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
一些建设项目没有给予合同管理体系建设足够的重视。合同的分级、归口及授权机制不健全,造成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或者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控制和监督。
2.5专业人才缺乏
专业人才的缺乏是影响项目合同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建设合同专业面广、涉及内容多,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在很多建设项目的管理机构中,或者没有专业人员管理合同,或者合同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必要培训,仅仅把合同管理当作了一项普通的事务性工作。
2.6合同管理手段落后
如今,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同程度存在合同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等问题。一些项目的合同管理仍然处于分散管理状态,没有对合同的归档的要求、程序进行明确规定。没有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严格监督控制,没有对合同履行后进行全面的评估。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及维护的手段落后,没有实现项目的内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偏低。
三、完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加强对承包商的资质管理
严把承包商的资质关,从总量上控制施工队伍的规模,解决目前建筑市场的过度竞争和供求失衡的局面。同时,各级主观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的监督管理,对其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从而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能够健康、规范发展。
3.2加强工程招投标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建材、运输、商贸、加工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目前建筑业招投标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必须要正确面对和解决。通过完善公平、公开和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从源头上来控制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入手,保证社会主义一系列的惩治腐败的措施落到实处,从而更好的为发展、改革、稳定服务,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高速发展。
3.3实施合同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建设合同管理队伍,实施合同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制度,这是提高合同管理成效的有效举措。我国已经推行注册造价师多年,其主要职责之一就是搞好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和投资控制。因此,建议在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设置合同管理的专业部门,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管理,实施持证上岗制度。
3.4加强合同意识,减少纠纷产生
承包商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其中的条款进行认真详细的推敲和约定,随即就草率地签订了,特别是对于违约的条件和责任没有作出具体的约定,这样就直接导致了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承包商应该对合同进行严密性、合法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尽减少可能产生合同纠纷的因素,将合同纠纷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3.5加强合同管理制度和体系建设
项目建设各方都应重视合同的归口管理及合同管理机构的设置。做好合同的签订、审查、授权、公正、履行等的监督管理。建立和健全合同的管理制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严格的操作,从而提高项目合同管理的水平。
3.6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
在合同的履行中,工程承包双方对于工程索赔认识不足,缺乏工程索赔的推行的动力和意识。因此,承包商提高索赔意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施工项目合同是索赔的依据,索赔是合同管理的内容之一。承包商应在签订合同时充分考虑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考虑各种不利因素,采用最有效的索赔策略和合同管理策略;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此来保证合同的合理履行。这不仅能够保护承包商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未来生存能力。
3.7加强合同及相关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要保证合同的顺利履行,就必须加强合同及其相关文件的归档管理工作。合同的文本及其相关资料属于重要的法律文件,在合同签订发生后,应妥善保管和及时对资料进行建账保存。在建设领域,重视文本合同但轻视相关资料的归档的情况非常普遍。建设项目涉及专业多,建设的周期长、面临的情况复杂多变。在经过很长时间建设后,许多具体的问题就需要相应的资料来解决。因此,应专人负责资料的归档工作,而且负责到底。除此之外,应加快合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改善合同管理条件,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地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
在法制时代,必然要实施“合同之治,契约之理”我们必须通过完善的合同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不断完善合同条款,坚持按照合同办事;充分发挥合同管理人员在合同履行中的主导作用;善于通过合同进行合理索赔,争取多赢;进一步提高合同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雪青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何红锋等.工程建设中的合同法与招标投标法.中国计划出版社,2002.
[3]隋彭生等.合同法(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月期刊平台服务过的文章录用时间为1-3个月,依据20年经验,经月期刊专家预审通过后的文章,投稿通过率1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