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教育杂志新语文教师如何尽快投入教学工作
所属栏目:高等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22 15:14:05 更新时间:2014-07-22 15:46:04
普通高校的师范类毕业生,没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面对有限的教师编制下,不得不把就业目标投向私立的民办学校。然而,民办学校根据投资金额所创办的规模又存在等级之分,在教师的招聘标准上,又提出了很高的标准和苛刻的条件。
摘要:刚刚参加工作的语文教师,由于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工作中很难将学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特别是面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如何展开教学的问题更为棘手。本文将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与优秀教师的丰富经验,在自我角色、教学策略、教学操作等方面对新青年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尽快地投入工作的问题上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成人教育杂志社, 角色定位,探究式学习,操作运用
经过严格的招聘考试,进入私利学校的师范类毕业生,要如何尽快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并在优胜劣汰的竞争中不被解雇,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投入工作,但是盲目的耗尽心力产生的效果是事倍功半的。本文将结合毕业生的实际情况与优秀教师的丰富经验,在自我角色、教学策略、教学操作等方面对新初中语文教师尽快地投入工作的问题上进行浅层次的探讨。
1、自我角色的转换及定位
刚刚参加工作的教师,实际上还无法摆脱自己扮演十几年的学生角色,大学毕业后,尽管历尽严格的招聘考试,踏上工作岗位,但从一个学生转变成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时,在如何工作的问题上是毫无头绪的。那么此时的新教师,一定要自我暗示自己,扮演的已经不是“学生”的角色,而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并且为自己的新角色定位。
新教师在给自己角色定位时,一定要明确教师的角色特征是建立在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的期望上的,它反映了学校情境中教师的行为模式、教师的职业特征,以及教师角色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联系。
也就是说新教师应明确: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是你现有条件所适合的,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在众多教学科目中,语文科目的内容是最为丰富,形式也是多样的,在授课方式及方法上也是最为繁琐的,教学过程采用的模式和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新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新课改提倡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形成自己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关及学生观。其次根据“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研究符合精神,且能有效教学的教学方法及模式。将自己定位在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上,并尝试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相符的教学风格。
2、探索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策略
新课改倡导的是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进行教学的范例,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和桥梁,是开放的学习资源,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找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灵活地运用好教材,来完成教学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学。
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精选教学策略是:2.1图片刺激学习兴趣;2.2主动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的;2.3速读课文感知内容并划分课文中赞美与讽刺的结构2.4深入讨论各部分的思想情感;2.5品味语言特点;2.6探究作者品质;2.7.拓展延伸阅读同类文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看,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策略的选择必须要把握的宗旨。
如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优化教学策略是:
2.1观卡通夜空星光灿烂图——运用激趣法引出诗文(听);
2.2观万家灯火图,配乐朗读——把握基调,感情朗读(读);
2.3观“郭沫若”相关图片——了解作者,了解背景(说);
2.4网上找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复述故事,理解主题(说、读);
2.5观“牛郎织女”图,配乐朗读——品味特色,再现意境(说、读)。
3、实现有效教学的理论中心与操作实践
3.1明确指导学生“探究式学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心
3.1.1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使学生改变接受性学习,学会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其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课程不仅十分强调探究,而且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被提到新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三条,在总目标中也提到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可见,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
3.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心。这就要求新教师自主地定位角色,探索简捷、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并能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学策略和操作中可以贯彻这一基本理念。
3.2语文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具体操作
新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备课计划与授课的实践中,为实现有效教学,需要合理科学地设计环节、安排时间、组织内容,将“自主·合作·探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即研究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框架。【1】
3.2.1导入激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或利用悬念、问题、课文题目、典型形象、课文的感情氛围或精彩内容等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来导入新课。
例如:《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安排授课时,首先要考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在导入环节上,选用了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中国圆明园全景水墨画、圆明园现景图等因侵略者破坏的人文景观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予学生以刺激。伴随着教师对图片的简介来引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从而自主地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中。
3.2.2自主创造
自主创造是学生在课前完成的预习、思考、创造的环节。是学生在预习中找到自己能够引发感兴趣启发联想的内容,独立思考,查找材料,先以教材为例子进行模仿学习,进行更新创造,并在课堂上展示的内容。
例如:在讲授《伊索寓言》一课之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后,从中独立创作励志格言或一则寓言。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查找学习名人伟人的励志格言、阅读《伊索寓言》后,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创作,根据学习环境条件可以运用计算机制作配以精美文字、插图的自创励志格言、寓言故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老师和同学们。
3.2.3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中力主“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动”,目的在于利用多媒体的教学环境及网上资源,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争论、相互启发、分工合作及取长补短,进行思维碰撞,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通常学习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组与组之间的挑战竞赛,由此增强竞争感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如《马说》,可以将学生分组辩论“世有伯乐,然后又千里马”,一句引出的 “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伯乐”论题。通过辩论,学生们融合了对方的观点,总结出:千里马是常有的,可伯乐是不常有的,表明千里马多而伯乐少。因为没有人识得好马,也就只被当成一般的马对待。所以,对千里马来说,贵在发现有马,贵在伯乐。
3.2.4引申释疑
引申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研究为教学主线,学生先学先探,教师后讲后释疑,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解决问题。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学好新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究释疑的能力。
例如教《金色花》时,要求学生第一遍自读,感悟探究:诗歌写了什么内容?第二遍自读,感悟探究:抒发了什么情感?第三遍自读,感悟探究:借纸船和金色花来抒情有什么好处?每一遍自读,都不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给足学生读书和探究思考的时间,如果学生对探究思考的内容不理想,课让学生再多读几遍,可以要求默读,或抓住关键情节齐读、范读或提点学生朗读。【2】这样的指导,保证了学生阅读时间,学生都有所想汇报时都有话可说,教师及时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探究的成果和收获,逐步消除学生的服从感、自卑感。学生在课堂上找到自我,发展个性,调动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2.5迁移实践
笔者认为,教材中的知识只是一个例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因此,语文课上我们应重视学生的迁移阅读能力与实践能力。有的学生善于文字处理,有的学生善于绘画,有的学生擅长网页制作。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循序渐进地展开各种事件活动。
如讲授《陋室铭》 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合作制订《爱莲说》的教案,确定教学重点,安排教学环节,模拟课堂,学生与老师换位,学生讲课教师补充。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把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为一种有兴趣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又加深印象。
这样的模式,在课堂上一定要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和怎么讲上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模式中提到的各个环节链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教师要根据教学文本的文体特征、结合自身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实际中灵活把握,才能使教学有声有色。
4、结论
在课堂上,师生的关系是“你和我”的平等关系,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主阵地。“教师”角色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以及接受能力,努力寻找新旧知识的契合点,利用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式学习的方法。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要将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了学生。该讲则讲,该导则导,不要一味执着课堂结构的新颖,应该将着重点放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发展上去。
文学与语言本是一个浩瀚的空间,任何问题并不一定是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课文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只有尊重他们的见解,让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主动质疑问难,思维才会有效地发散从而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样,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呈多元化扩展,学生的内在潜能才能真正地被激发从而积极踊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将课外的所得有机的与课堂内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新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进而精心地准备与实践,一定能够快速、高效地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吴高珍:《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课题研究阶段总结》www.gzu521.com 2006-7-12
[2] 刘铁铮:《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9